动脉粥样硬化是什么?

动脉粥样硬化是年龄增长或某些疾病会导致动脉血管内膜发生损坏,随后出现脂类物质和坏死组织的沉积,血管内膜不再光滑,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动脉管腔变窄后会引起血流速度减慢,进而引起相关器官的供血、供氧不足。
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1,2]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有冠状动脉、主动脉、颅脑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下肢动脉、视网膜动脉等,最终引起脑卒中,冠心病,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肢体缺血坏死,肾血管病变引起肾脏器官的功能障碍等[1]
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原则是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并结合药物及手术等方法控制疾病发展。本病预后随病变部位、程度、受累器官受损情况而不同。病变涉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动脉则预后不良[1]
动脉硬化是什么?
动脉是人体重要的血管系统,血液通过动脉而到达身体各个部位,提供营养、和氧气。
动脉硬化,也就是动脉管壁变厚变硬,失去弹性及管腔缩小。随着疾病进展,会影响血液的流动,进而出现供血不足等各种表现。
现代医学手段只能延缓它的发展,而不能完全消除动脉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的人多吗?
较多。
本病多见于 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 岁以后进展较快,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在我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且趋于年轻化。
2018 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有 1100 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2],大致可以理解为每 100 人里可能就有 8 个人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出现在哪些血管?
由于动脉血管遍及我们全身所有器官,动脉粥样硬化可以累及全身各处的血管。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 主动脉粥样硬化:一般无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疾病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 颈动脉和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会影响脑部供血,导致脑卒中;

  • 肾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肾动脉狭窄,引起顽固性高血压;

  •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肠壁缺血,引起腹痛等症状;

  •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下肢缺血,进而引起患肢疼痛、麻木等症状[1,3]


  • 动脉粥样硬化中,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动脉粥样斑块是什么意思?
    如同有的火山容易喷发而有的火山不容易喷发一样,动脉粥样斑块分成两类:
  • 不稳定型动脉粥样斑块:危险性大。
    有的动脉粥样斑块极容易破溃造成血管堵塞导致心梗、脑梗等致命后果,称不稳定型动脉粥样斑块,也称为易损型动脉粥样斑块,特点是纤维帽(覆在脂质外层的膜)薄,脂核大,具有流动性的脂核极容易突破纤维帽导致血栓形成,血栓形成使血管急性闭塞而导致严重持续性心肌缺血,此类斑块危险性较大。

  • 稳定型动脉粥样斑块:危险性小,特点是纤维帽厚,脂核小,不容易破裂,危险性小[1]


  • 动脉粥样硬化有哪些表现?

    轻者无任何临床表现,随着动脉粥样斑块的增大,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会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本病的症状主要取决于血管病变部位,症状轻重主要取决于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
  • 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直径粗,一般来讲粥样硬化不会引起供血问题,所以通常无症状;但当内膜病变严重时可导致主动脉夹层,一旦出现症状(突发剧烈胸痛)则可能危及生命。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若管径狭窄在 70% 以下,一般无不适症状;若管径狭窄达 70% 以上,就会有胸痛、胸闷、气促、乏力、心悸等不适表现,严重者还可能会发生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 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发生脑卒中时会出现单侧肢体麻木、单侧面部麻木、口角歪斜、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等症状。

  • 肾动脉粥样硬化:若肾动脉血栓形成时可引起肾区疼痛、少尿和发热等症状,双侧肾动脉狭窄较重时还会引起顽固性高血压(服用 3 种足量降压药后血压仍高于正常值)。5.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引起消化不良、便秘、腹痛等症状。血栓形成时有剧烈腹痛、腹胀和发热。肠壁坏死时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等症状。

  •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出现患肢疼痛、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发生腓肠肌麻木、疼痛以至痉挛,休息后消失,再走时又出现)。严重者可持续性疼痛,动脉完全闭塞时可产生坏疽(组织坏死后因感染腐败菌而呈现黑色、暗绿色等特殊形态)[1]

  • 视网膜动脉粥样硬化:就会出现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等表现。

  • 上肢动脉粥样硬化:就会有上肢麻木、无力等表现。


  • 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有什么联系?
    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原因都是不稳定型粥样斑块的破裂导致血栓形成,从而造成冠状动脉血管急性堵塞,产生心肌梗死。
    如果是稳定型粥样斑块使冠状动脉出现狭窄,则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有时血管狭窄程度超过 90% 也不一定会出现心肌梗死。原因为:血管未完全堵塞,只会出现缺血症状,但不会发生心肌梗死。
    血管狭窄是一个缓慢逐渐发展的过程,相应的心肌已经适应了缺血的环境;随着血管逐渐狭窄,缺血逐渐加重,机体会适应性产生侧支循环,通过增加附近的其他血管供血帮助缺血心肌供血[1]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病有什么联系?
    颅脑动脉粥样硬化最常侵犯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和椎动脉。颈内动脉入脑处为好发区,病变多集中在血管分叉处。
    粥样斑块造成血管狭窄、脑供血不足或局部血栓形成;而斑块破裂、碎片脱落则容易造成脑栓塞等脑血管意外;长期慢性脑缺血造成脑萎缩时,可发展为血管性痴呆(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痴呆)[1]
    所以对经常有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的老年患者来说,每年进行一次彩超检查了解一下颈动脉的情况十分必要。
    动脉粥样硬化为什么会发生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必然会造成管腔狭窄,降低血管弹性,增加血管阻力,引起血压升高[1]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高血压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肾脏由于血管弹性减退后,供血不足,反射性分泌升血压的激素造成肾性高血压[2]
    对很多年龄大于 60 岁老年人来说,即使血压还处于正常范围内,但血压较年青时明显升高也需要注意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有哪些典型表现?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部位不同,所引起的症状也不同。例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表现;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引起消化不良、便秘、腹痛等症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出现患肢疼痛、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发生腓肠肌麻木、疼痛以至痉挛,休息后消失,再走时又出现)等症状[1]
    但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除了具有上面说到的典型症状外,还会出现单纯收缩压升高的情况,即高压 ≥ 140 mmHg,低压正常[4]
    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单纯收缩压升高为什么常提示患病?
    假设心脏每次射出的血量是固定的,压力是固定的。血液流入动脉后,正常情况下动脉会随之扩张,缓冲部分压力,这样即使心脏射血力量很大,我们在体表测到的血压也是正常的。
    但随着年龄增长,主动脉逐渐硬化,同时伴随外周阻力增加,主动脉对心脏收缩期产生的压力不能充分缓冲转变为舒张期压力, 导致舒张压相对降低。为维持稳定血流,只能通过升高收缩压来代偿,所以引起收缩压升高[4]
    所以老年人的高血压常常会出现「高低压」相差非常大的情况,这就是上面说的单纯收缩压高和舒张压正常甚至偏低。因此,出现这种情况时要警惕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什么要警惕缺血性肠病?
    缺血性肠病是因肠壁缺血、缺氧,最终发生梗死的疾病。病因多见于患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此病有生命风险,故需重视。
    对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后不易好转,要注意排除此病,必要时可进行腹部血管 CT 检查,如发现肠系膜动脉多发血管钙化影需要重点考虑此病。根据病情,医生会决定是采取保守治疗还是由血管外科进行介入或手术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为什么会发生间歇性跛行?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相对应的下肢供血不足,患者在不走路的时候没有明显的不适,但一走路或走急了的情况下,患病下肢需血量增加而供血不足,就会出现酸胀不适甚至明显疼痛,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休息一段时间后需血量减少重新达到供需平衡,这种不适感消失,又可以继续走路,继而又出现不适症状,循环反复。
    在临床上我们把这种症状称之为间歇性跛行。出现这种情况需要与神经受压导致的间歇性跛行相鉴别,患肢足背动脉减弱或触不到有利于诊断血管狭窄所致的间歇性跛行[1]
    动脉粥样硬化会造成哪些严重后果?危及生命吗?
    动脉粥样硬化本身早期没有任何表现的,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等,还会造成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常规检查通常是发现不了的,一旦能发现和诊断动脉硬化,说明病情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严重程度。

    动脉粥样硬化有哪些常见原因?

  •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下降,动脉血管也会发生老化、硬化,若进一步伴有脂类物质的沉积就会进展成为动脉粥样硬化。

  • 血脂异常: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可能是由于高血压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且高血压患者往往并发脂质代谢紊乱,脂质在内皮损伤处沉积,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 吸烟: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 2~6 倍,被动吸烟也是危险因素。吸烟可使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总胆固醇增高以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多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或高胆固醇血症,如再合并高血压,则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 肥胖:肥胖(目前我国成年人肥胖的标准为 BMI ≥ 28 Kg/m2,BMI = 体重 / 身高2)会导致血浆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的增高,并常伴发高血压或糖尿病,从而导致本病的发生[5]

  • 精神紧张:精神过度紧张者也易诱发本病,可能与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浓度长期过高有关。

  • 口服避孕药:长期口服避孕药可使血压升高、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进而诱发本病。

  • 不良饮食习惯:高热量、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饮食也容易诱发冠心病[1]


  • 为什么年龄增长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如同日久生锈的水管一样,人体血管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不断老化。大、中动脉内层和中层的血管膜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硬化,血管内膜变得不光滑,若进一步伴有脂类物质的沉积就会进展成为动脉粥样硬化。
    需要强调的是,上了年纪,动脉血管会出现老化、硬化,但只有局部出现粥样斑块的并且产生明显的血管狭窄的血管,才会成为导致疾病的「罪犯血管」。
    血管老化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而一旦血管出现硬化、内膜不光滑,导致粥样斑块可能只需要几年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因此年龄增长导致血管硬化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原因[1]
    动脉粥样硬化为什么女性发病率低?
    这是因为雌激素对血管保护与调节脂代谢产生的结果[1]
    研究表明:雌激素是天然的血管保护剂,可调节血液中相关激素的水平,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同时雌激素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水平升高[6]
    绝经期后女性缺乏雌激素的保护,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速度加快。绝经后妇女可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1]
    动脉粥样硬化会遗传吗?
    动脉粥样硬化在家族中有聚集发生的倾向,是有一定遗传性的。但这种遗传不是简单的「父母有,子女就一定有」的遗传。只是说如果父母有,子女发生的风险会高于正常人。
    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遗传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可能与基因对其他疾病(如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的影响有关[1]
    查看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内容

    患者问:

    症状及患病时长:高血压20年糖尿病3年

    就医及用药情况:降压药厄贝沙坦 降糖药二甲双胍和达格列净

    需要解答的问题:以下是我妈妈体检的一些报告,请医生帮我解答一下CT的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管壁钙化程度严重吗?需要进一步检查吗?第一幅图的二维码可以看CT胶片,麻烦医生帮我看一下

    2人看过

    患者问:

    检查报告:
    1. 大脑动脉粥样硬化(I67.200)
    2. 高血压3级 高危组,
    3. 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
    4.肺气肿,
    5.颈动脉硬化,
    6.房性期前收缩;

    希望回答问题:医生您好,我爸爸今年57岁,这是上个月在县里医院的检查报告,那天我爸爸突然感觉头晕胸闷吧就去了医院检查,我爸爸一直也有高血压,平时爱抽烟喝酒爱吃高盐。我在百度搜索了病症,这个大脑粥样硬化是容易导致中风是吗,主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些病,需要怎么样注意避免以后出现问题,有必要去看中医吗?麻烦医生能够详细和我说一下 科普一下 我好说给我爸爸听 让我们对这个病有个概念 了解

    8人看过

    患者问:

    症状及患病时长:今年二月份每日均出现偶发的心跳加速。

    就医及用药情况:初次就诊于社区医院诊断是心脏早搏,开了一些稳心率的药物后,吃了一段时间没有好转又进一步到二甲医院就诊。二甲医院医生初诊怀疑是冠心病,当即要求住院检查。在经过两天各种检查后,医生说无大碍可以出院,但在开出院证明时说可以出院但无法确诊是否冠心病,在追问下说进一步确认需要做冠脉CT,然后今天CT结果出来说确认是冠心病,并且很严重,要进一步做心脏造影,还要做支架。

    需要解答的问题:
    冠心病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如果只是偶发性的心跳加速无其他症状心脏支架是否必须要做?能否药物保守治疗?

    6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