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词条作者
蒋永荣

蒋永荣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
闫迎川

闫迎川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9月26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3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动脉粥样硬化是什么?

动脉粥样硬化是年龄增长或某些疾病会导致动脉血管内膜发生损坏,随后出现脂类物质和坏死组织的沉积,血管内膜不再光滑,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动脉管腔变窄后会引起血流速度减慢,进而引起相关器官的供血、供氧不足。

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1,2]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有冠状动脉、主动脉、颅脑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下肢动脉、视网膜动脉等,最终引起脑卒中,冠心病,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肢体缺血坏死,肾血管病变引起肾脏器官的功能障碍等[1]

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原则是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并结合药物及手术等方法控制疾病发展。本病预后随病变部位、程度、受累器官受损情况而不同。病变涉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动脉则预后不良[1]

动脉硬化是什么?

动脉是人体重要的血管系统,血液通过动脉而到达身体各个部位,提供营养、和氧气。

动脉硬化,也就是动脉管壁变厚变硬,失去弹性及管腔缩小。随着疾病进展,会影响血液的流动,进而出现供血不足等各种表现。

现代医学手段只能延缓它的发展,而不能完全消除动脉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的人多吗?

较多。

本病多见于 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 岁以后进展较快,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在我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且趋于年轻化。

2018 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有 1100 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2],大致可以理解为每 100 人里可能就有 8 个人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出现在哪些血管?

由于动脉血管遍及我们全身所有器官,动脉粥样硬化可以累及全身各处的血管。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主动脉粥样硬化:一般无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疾病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3. 颈动脉和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会影响脑部供血,导致脑卒中;

  4. 肾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肾动脉狭窄,引起顽固性高血压;

  5.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肠壁缺血,引起腹痛等症状;

  6.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下肢缺血,进而引起患肢疼痛、麻木等症状[1,3]

动脉粥样硬化中,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动脉粥样斑块是什么意思?

如同有的火山容易喷发而有的火山不容易喷发一样,动脉粥样斑块分成两类:

  1. 不稳定型动脉粥样斑块:危险性大。
    有的动脉粥样斑块极容易破溃造成血管堵塞导致心梗、脑梗等致命后果,称不稳定型动脉粥样斑块,也称为易损型动脉粥样斑块,特点是纤维帽(覆在脂质外层的膜)薄,脂核大,具有流动性的脂核极容易突破纤维帽导致血栓形成,血栓形成使血管急性闭塞而导致严重持续性心肌缺血,此类斑块危险性较大。

  2. 稳定型动脉粥样斑块:危险性小,特点是纤维帽厚,脂核小,不容易破裂,危险性小[1]

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有哪些表现?

轻者无任何临床表现,随着动脉粥样斑块的增大,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会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本病的症状主要取决于血管病变部位,症状轻重主要取决于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

  1. 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直径粗,一般来讲粥样硬化不会引起供血问题,所以通常无症状;但当内膜病变严重时可导致主动脉夹层,一旦出现症状(突发剧烈胸痛)则可能危及生命。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若管径狭窄在 70% 以下,一般无不适症状;若管径狭窄达 70% 以上,就会有胸痛、胸闷、气促、乏力、心悸等不适表现,严重者还可能会发生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3. 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发生脑卒中时会出现单侧肢体麻木、单侧面部麻木、口角歪斜、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等症状。

  4. 肾动脉粥样硬化:若肾动脉血栓形成时可引起肾区疼痛、少尿和发热等症状,双侧肾动脉狭窄较重时还会引起顽固性高血压(服用 3 种足量降压药后血压仍高于正常值)。5.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引起消化不良、便秘、腹痛等症状。血栓形成时有剧烈腹痛、腹胀和发热。肠壁坏死时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等症状。

  5.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出现患肢疼痛、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发生腓肠肌麻木、疼痛以至痉挛,休息后消失,再走时又出现)。严重者可持续性疼痛,动脉完全闭塞时可产生坏疽(组织坏死后因感染腐败菌而呈现黑色、暗绿色等特殊形态)[1]

  6. 视网膜动脉粥样硬化:就会出现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等表现。

  7. 上肢动脉粥样硬化:就会有上肢麻木、无力等表现。

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有什么联系?

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原因都是不稳定型粥样斑块的破裂导致血栓形成,从而造成冠状动脉血管急性堵塞,产生心肌梗死。

如果是稳定型粥样斑块使冠状动脉出现狭窄,则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有时血管狭窄程度超过 90% 也不一定会出现心肌梗死。原因为:血管未完全堵塞,只会出现缺血症状,但不会发生心肌梗死。

血管狭窄是一个缓慢逐渐发展的过程,相应的心肌已经适应了缺血的环境;随着血管逐渐狭窄,缺血逐渐加重,机体会适应性产生侧支循环,通过增加附近的其他血管供血帮助缺血心肌供血[1]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病有什么联系?

颅脑动脉粥样硬化最常侵犯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和椎动脉。颈内动脉入脑处为好发区,病变多集中在血管分叉处。

粥样斑块造成血管狭窄、脑供血不足或局部血栓形成;而斑块破裂、碎片脱落则容易造成脑栓塞等脑血管意外;长期慢性脑缺血造成脑萎缩时,可发展为血管性痴呆(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痴呆)[1]

所以对经常有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的老年患者来说,每年进行一次彩超检查了解一下颈动脉的情况十分必要。

动脉粥样硬化为什么会发生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必然会造成管腔狭窄,降低血管弹性,增加血管阻力,引起血压升高[1]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高血压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肾脏由于血管弹性减退后,供血不足,反射性分泌升血压的激素造成肾性高血压[2]

对很多年龄大于 60 岁老年人来说,即使血压还处于正常范围内,但血压较年青时明显升高也需要注意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有哪些典型表现?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部位不同,所引起的症状也不同。例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表现;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引起消化不良、便秘、腹痛等症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出现患肢疼痛、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发生腓肠肌麻木、疼痛以至痉挛,休息后消失,再走时又出现)等症状[1]

但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除了具有上面说到的典型症状外,还会出现单纯收缩压升高的情况,即高压 ≥ 140 mmHg,低压正常[4]

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单纯收缩压升高为什么常提示患病?

假设心脏每次射出的血量是固定的,压力是固定的。血液流入动脉后,正常情况下动脉会随之扩张,缓冲部分压力,这样即使心脏射血力量很大,我们在体表测到的血压也是正常的。

但随着年龄增长,主动脉逐渐硬化,同时伴随外周阻力增加,主动脉对心脏收缩期产生的压力不能充分缓冲转变为舒张期压力, 导致舒张压相对降低。为维持稳定血流,只能通过升高收缩压来代偿,所以引起收缩压升高[4]

所以老年人的高血压常常会出现「高低压」相差非常大的情况,这就是上面说的单纯收缩压高和舒张压正常甚至偏低。因此,出现这种情况时要警惕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什么要警惕缺血性肠病?

缺血性肠病是因肠壁缺血、缺氧,最终发生梗死的疾病。病因多见于患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此病有生命风险,故需重视。

对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后不易好转,要注意排除此病,必要时可进行腹部血管 CT 检查,如发现肠系膜动脉多发血管钙化影需要重点考虑此病。根据病情,医生会决定是采取保守治疗还是由血管外科进行介入或手术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为什么会发生间歇性跛行?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相对应的下肢供血不足,患者在不走路的时候没有明显的不适,但一走路或走急了的情况下,患病下肢需血量增加而供血不足,就会出现酸胀不适甚至明显疼痛,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休息一段时间后需血量减少重新达到供需平衡,这种不适感消失,又可以继续走路,继而又出现不适症状,循环反复。

在临床上我们把这种症状称之为间歇性跛行。出现这种情况需要与神经受压导致的间歇性跛行相鉴别,患肢足背动脉减弱或触不到有利于诊断血管狭窄所致的间歇性跛行[1]

动脉粥样硬化会造成哪些严重后果?危及生命吗?

动脉粥样硬化本身早期没有任何表现的,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等,还会造成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常规检查通常是发现不了的,一旦能发现和诊断动脉硬化,说明病情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严重程度。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有哪些常见原因?

  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下降,动脉血管也会发生老化、硬化,若进一步伴有脂类物质的沉积就会进展成为动脉粥样硬化。

  2. 血脂异常: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3. 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可能是由于高血压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且高血压患者往往并发脂质代谢紊乱,脂质在内皮损伤处沉积,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4. 吸烟: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 2~6 倍,被动吸烟也是危险因素。吸烟可使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总胆固醇增高以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5.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多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或高胆固醇血症,如再合并高血压,则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6. 肥胖:肥胖(目前我国成年人肥胖的标准为 BMI ≥ 28 Kg/m2,BMI = 体重 / 身高2)会导致血浆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的增高,并常伴发高血压或糖尿病,从而导致本病的发生[5]

  7. 精神紧张:精神过度紧张者也易诱发本病,可能与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浓度长期过高有关。

  8. 口服避孕药:长期口服避孕药可使血压升高、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进而诱发本病。

  9. 不良饮食习惯:高热量、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饮食也容易诱发冠心病[1]

为什么年龄增长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如同日久生锈的水管一样,人体血管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不断老化。大、中动脉内层和中层的血管膜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硬化,血管内膜变得不光滑,若进一步伴有脂类物质的沉积就会进展成为动脉粥样硬化。

需要强调的是,上了年纪,动脉血管会出现老化、硬化,但只有局部出现粥样斑块的并且产生明显的血管狭窄的血管,才会成为导致疾病的「罪犯血管」。

血管老化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而一旦血管出现硬化、内膜不光滑,导致粥样斑块可能只需要几年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因此年龄增长导致血管硬化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原因[1]

动脉粥样硬化为什么女性发病率低?

这是因为雌激素对血管保护与调节脂代谢产生的结果[1]

研究表明:雌激素是天然的血管保护剂,可调节血液中相关激素的水平,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同时雌激素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水平升高[6]

绝经期后女性缺乏雌激素的保护,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速度加快。绝经后妇女可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1]

动脉粥样硬化会遗传吗?

动脉粥样硬化在家族中有聚集发生的倾向,是有一定遗传性的。但这种遗传不是简单的「父母有,子女就一定有」的遗传。只是说如果父母有,子女发生的风险会高于正常人。

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遗传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可能与基因对其他疾病(如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的影响有关[1]

诊断

动脉粥样硬化能够早期发现吗?

由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同时缺乏敏感而特异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方法,所以早期诊断非常困难。通常是动脉粥样硬化造成了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以后,通过靶器官引起的不适症状再进行细致检查时才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但为时已晚。

目前,动脉硬化检测仪在体检中心的应用对早期发现动脉硬化具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四肢血压检测和外周动脉评价,可以识别高危粥样斑块和高危人群[7]

动脉粥样硬化通过动脉硬化检测仪能直接看到血管硬化的情况吗?

能。动脉硬化检测仪主要通过测量踝 - 肱脉搏波传导速度、上臂血压和脚踝血压比值等情况来判断人体的四肢血管是否存在硬化,同过检测结果能对血管硬化程度进行准确的评估,适合人群的普查工作[7,8]

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方法可以自查吗?

只有一小部分情况可以通过自查发现。例如,人体有很多浅表的动脉可以摸到,比如脚上的两条动脉,正常情况下很容易触摸。其中一条叫做足背动脉。当腿部动脉血管出现血管硬化、接近闭塞时,这条动脉就会触摸不清或是根本摸不到(少部分人的血管走向可能存在变异情况),大多数人可以在足背拱起较高的位置寻找到足背动脉的搏动并进行自检。

动脉硬化需要做哪些检查确诊?

目前,动脉硬化检测仪一般仅在体检中心使用,对早期发现动脉硬化具有一定的帮助。而医疗机构一般会通过以下检查来诊断动脉粥样硬化:

  1. 实验室检查:部分患者通过血液检查可以发现血脂异常,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

  2. 体表超声:如颈动脉、下肢动脉等,能够直接看到血管是否狭窄,是否存在粥样斑块,血流速度是否受到影响等。

  3. 血管内超声:则能进一步判断斑块性质,判断斑块的稳定性,为治疗提供依据。

  4. CT 血管造影(CTA):属于无创检查,能够直接了解冠脉血管、脑血管、肾脏血管是否存在问题,了解斑块部位及血管狭窄程度,检查前需注射造影剂。

  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到特定部位,进行病变血管的显影,此方法的准确性优于 CTA,且检查过程中可以直接进行治疗,如放置支架等。

  6. 其他:还有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放射性核素心脏检查等结果也有助于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

为了尽可能早发现及预防动脉硬化,需要定期做哪些检查?

由于早期动脉硬化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同时缺乏敏感而特异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方法,所以早期诊断非常困难。患者往往出现症状后才会去检查并发现动脉硬化。

但针对那些可以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检查,则可以及早发现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具体检查包括:

  1. 测血脂: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诱发因素,保持血脂的稳定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都有很大帮助,推荐每年检查一次,如果有高血脂的人群则应根据医生建议检查。

  2. 测血压:用于了解是否存在高血压等情况,控制血压可以延缓动脉硬化进展。

  3. 测血糖:糖尿病会加速动脉硬化进展,建议正常人每半年检查一次血糖。

  4. 颈部血管彩超:建议每年检查一次。

这些检查通常都包含在常规体检项目里,除了血脂、血糖需要空腹检查之外,其他检查均不需要空腹等准备,随时都可以去医院进行预约检查。

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怎么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在医学上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方面是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本身的治疗,也就是抑制斑块进展、预防血栓等。另一方面是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的治疗,比如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这些治疗非常重要,因为这些因素是明确可以加速动脉硬化发展的。

第三方面是针对动脉硬化导致的疾病的治疗:比如冠心病,严重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比如支架植入手术、冠脉搭桥术等,以解除动脉狭窄,改善供应心脏的血流[1,2]

image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药物治疗原则是什么?

  1. 控制血脂、抑制粥样斑块进展:主要选择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争取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至 1.8 mmol/L 以下,若测值较高,初步目标可降至测值的 50% 以内(如测值为 6.0 mmol/L,目标值为 3.0 mmol/L 以下)。

  2. 抗血小板、预防血栓:对已确诊冠心病或脑动脉硬化的人群,建议长期服用小剂量阿斯匹林,预防血栓形成。对于阿司匹林不耐受者,可以选择氯吡格雷。

  3. 控制血糖:如患有高血糖可加用控制血糖药物或胰岛素,优先选择具有心血管获益证据的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恩格列净、达格列净和利拉鲁肽等。

  4. 控制血压:如患有高血压可加用控制血压的药物。

    1. 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首选 β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

    2. 对于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患者,可以选择尼卡地平进行静脉降压治疗。

    3. 对于高血压合并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和沙坦类药物(缬沙坦、厄贝沙坦、奥美沙坦等)可以作为首选[2]

动脉粥样硬化可以逆转吗?

有动物实验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可通过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而得到一定程度的逆转,但随着病变程度越来越重,逆转就会更加困难,具体临床数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9]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需要终身用药吗?

尚无资料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具体用药剂量及停药时机需遵医嘱而定。但对已确诊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已确诊是由脑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脑中风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药。

可能大家最担心的是长期用药的毒副作用,但两害相权取其轻,药物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与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损害相比要小的多,故在没有不能耐受的毒副作用出现的前提下需要长期服药,服药期间需定期复查随访[3]

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主要是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出血、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需要定期复查和随访,但一般都是可以耐受并能长期使用的。

动脉粥样硬化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吗?

动脉粥样硬化的手术治疗,仅限于病变严重的患者,比如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或者下肢血管闭塞的患者等。手术包括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

  1. 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在 X 线、CT 或超声引导下,通过植入的动脉导管,将球囊或支架送至病变部位,以恢复动脉供血,属于微创手术。

  2. 外科手术: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脉搭桥术),适用于介入治疗不能进行完全血运重建的患者或有多条血管病变的患者。取患者其他部位血管,将狭窄冠状动脉的远端和主动脉连接起来,让血液绕过狭窄的部分,到达缺血的部位,以恢复供血[1]

动脉粥样硬化的手术有哪些常见风险?

绝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微创手术进行治疗,也就是植入支架,目前手术技术已经很成熟,一般都是安全的,不必过度恐慌。术前要配合医生完善检查,经专业医生评估后再进行手术。

对于部分特别严重的患者,比如严重冠心病,需要开胸进行血管搭桥手术,创伤相对大,最好在三甲医院心脏外科进行。

手术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出血、血管破裂、心脏破裂、血栓形成、心包压塞、心律失常、心衰、心肌梗死、感染、死亡等。

动脉粥样硬化手术后多久能恢复?

支架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手术一般不需要全身麻醉,但具体情况需根据患者自身状况而定。正常情况下,术后患肢需要制动 6~8 小时,术后 24 小时后基本就可以下床活动,一般一周内就恢复正常了。

如果是外科开胸手术,恢复时间较长,根据具体情况,手术医生会具体嘱咐,一般至少 1 个月左右才能恢复正常生活。

动脉粥样硬化康复期间要注意什么?

  1. 遵医嘱注射及服用药物;

  2.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3. 饮食不要油腻,好消化为主;

  4. 远离烟酒;

  5. 定期复查心电图,评估治疗效果;

  6. 开胸手术伤口愈合前不要见水,以免发生感染,身体其他部位可以用毛巾擦拭干净;

  7. 出现任何不舒服,比如心慌、术后伤口渗血、疼痛及其他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应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及护士,积极处理相关的问题。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吗?怎么复查?

动脉粥样硬化需要定期复查,如果暂时没什么症状,每年常规体检就好。

对于已经进行药物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来说,要定期复查血压、血脂、血糖及肝肾功能,一般平稳情况下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就好,但有任何不舒服应随时去医院就诊。

对于手术治疗后的患者来说,更需要定期复查来评估手术治疗效果,一般是术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各复查一次,之后每年常规体检就好,但有任何不舒服应随时去医院就诊。

动脉粥样硬化能彻底治愈吗?

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病,一旦启动就不能逆转,不能被治愈。

但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非常重要,可以减少严重的疾病出现,比如心肌梗死,这些疾病是会危及病人生命的,需要特别重视。

动脉粥样硬化应该看哪个科?

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血管外科、普外科、内科、急诊科等,患者需根据不同症状选择相应的科室就诊。

  1. 出现胸闷、气促、心悸等症状时,可前往心血管内科或内科就诊;

  2. 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偏瘫、口角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时可前往神经内科或内科就诊;

  3. 出现肾区疼痛、少尿等症状时可前往肾内科或内科就诊。

  4. 出现下肢疼痛、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时可前往血管外科或普外科就诊。

  5. 出现剧烈胸痛、意识障碍等紧急情况时需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

生活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1. 忌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及含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肥肉、猪油、骨髓、奶油等。

  2. 忌经常食用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肝、脑等内脏,鱿鱼、鱼籽、蟹黄、蛋黄等。

  3. 忌暴饮暴食,防止体重过度增加而导致肥胖,因肥胖者容易患动脉粥样硬化症。

  4. 宜常吃橄榄油、亚麻籽油,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有利于血脂降低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5. 宜多吃水果蔬菜,因富含维生素 C,可促使胆固醇转化,从而减少胆固醇蓄积。

  6. 宜多吃高纤维素的食物,如韭菜、白菜等,因胆固醇会通过肝脏转化为胆汁酸,胆汁酸随胆汁参与消化,部分可随大便排出。摄入高纤维食物后可改善大便习惯,从而增加胆固醇排出,从而起到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的作用。

  7. 低盐饮食,食盐可促使血压升高,而高血压对动脉粥样硬化有加速作用[10]。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环节。

  1. 必须戒烟:吸烟是一项明确的危险因素。现在已有确切证据表明吸烟能加速动脉硬化发展,并可导致斑块破裂,尤其对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是特别危险的。

  2. 保持运动的习惯(在自身能耐受运动的前提下):体育锻炼的方式建议采用低、中强度的有节律、重复性的有氧运动,如行走、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或体操等,也可每天行走 30 min 距离为 3000 m。

  3.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的睡眠。还要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可通过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放松心情[1,10]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什么必须戒烟?

吸烟能加速冠脉斑块发展,并可导致斑块破裂,对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是特别危险的。很多研究已表明,吸烟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HDL-C)有根本的负面影响,吸烟对包括甘油三酯在内的餐后血脂似乎也有影响。戒烟能显著提高 HDL-C,在至少 30 天内可见改善[1]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以饮酒吗?

建议戒酒。

我国心脏病学会以及相关研究机构,从未推荐过人们通过每天饮酒来预防心脏病,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如果确实戒不掉,可参考一些国际上的建议,「适量饮酒」。

美国膳食专家报告中对「适量饮酒」的标准做了如下规定:对平均每日饮酒量 ,女性不超过 1 个单位 、男性不超过 2 个单位 ,而且 24 h 内,女性不超过 3 个单位、男性不超过 4 个单位[11]

1 个单位饮酒量相当于 355 mL 的啤酒或 150 mL 的葡萄酒或 45 mL 40° 的白酒。但是,喝酒容易上瘾,稍不注意就会过量。如果纵酒或酗酒,带来的确定风险远远大于不确定的益处[11]

过量饮酒有风险:增加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肝脏损伤和肥胖的风险; 酒精与食道癌、直肠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病密切相关; 经常过量饮酒会引起心肌病。有心衰或心脏功能不好的人、每日服用阿司匹林的人及孕妇,更不能饮酒。也不要妄图期待通过饮酒来治疗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的人能生孩子吗?

动脉粥样硬化本身对生育功能没有直接影响,但是会影响患者对生育的耐受性,是否影响主要取决于患者本身是否有明显的动脉硬化相关心脏病,存在残留心肌缺血灶的冠心病患者应避免妊娠。

对于无心肌缺血病灶和左心室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妊娠,怀孕期间需将血压、血糖 、血脂及心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12]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以乘飞机、进行剧烈运动、去高原旅行吗?

动脉粥样硬化病情控制以后,只有没什么症状,一般的运动是可以耐受的,但建议不要参加剧烈运动,更不要参加竞技比赛,以免诱发心血管事件。

有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心脏疾病的人,建议不要去高原旅行,高原缺氧可能会诱发和加重心脏病。单纯的动脉硬化,无心脏病的年轻人,在做好预防高原反应的措施后,可以去高原旅行。

动脉硬化,只要病情稳定,没有什么不舒服,一般是可以乘飞机的。

预防

健康人群如何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1. 合理的膳食:减少动物脂肪(奶油、肥肉等)、胆固醇(动物内脏、蛋黄等)、钠盐的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玉米、燕麦、芹菜、韭菜等)。

  2. 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中青年可采用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形式,老年人可选择太极拳、广场舞等形式进行活动。

  3. 提倡不吸烟,不酗酒。

  4. 积极治疗与本病有关的一些疾病:包括高血压、肥胖症、高脂血症、痛风、糖尿病、肝病、肾病综合征和有关的内分泌病等[3,10]

已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如何预防病情进展?

对于已经明确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要重点进行药物干预,控制病情进展,防止发生猝死性风险。如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预防的原则是药物干预与饮食、运动等非药物手段并重,并遵医嘱复查。

  1. 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不得随意减药、换药、停药。

  2. 尽量不吃富含动物脂肪及胆固醇的食物,如奶油、肥肉、动物内脏、蛋黄等,减少钠盐的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玉米、燕麦、芹菜、韭菜等。

  3. 进行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中青年可采用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形式,老年人可选择太极拳、广场舞等形式进行活动。

什么运动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有帮助?

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推荐一种合理而可行的健身方法,该运动计划包括:

  1. 每周运动 4~6 次,每次至少持续 30 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建议的活动包括快步行走、骑自行车、游泳、进行拖地或手洗衣物等家务劳动。

  2. 每天体力活动目标可根据体质不同,在全天内一次或多次来达到,但每次不低于 10 分钟(如每次锻炼 10 分钟,每天应锻炼 3 次以上方可达标)。

  3. 除了有氧活动外,推荐每周至少有两天进行肌肉增强运动,如爬山、俯卧撑、哑铃等[13]

动脉粥样硬化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

人可能一辈子不得癌症,但谁到老年都无法避免动脉粥样硬化。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速度已成为现实。所以我们对待动脉粥样硬化的态度是:允许动脉粥样硬化在我们体内出现,但一定想尽各种方法让动脉粥样硬化以最慢的速度进展。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