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从遭到某种病原体的感染(医学上称为「暴露」)开始,到表现出该病原体所引起疾病的症状,这段时间叫作该种疾病的潜伏期。
人类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最短为 5 天,极少超过 1 年
[2]。获得广泛承认的最长狂犬病潜伏期为 8 年,那是极为特殊的例子。平均潜伏期是 1~3 个月
[2]。潜伏期长短与病毒的毒力、侵入部位的神经分布、伤口距离大脑的距离等因素相关。病毒数量越多、毒力越强、侵入部位神经越丰富、越靠近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潜伏期就越短。
狂犬病发病前会有哪些征兆?
在狂犬病发病前的 2~4 天,最初可能有症状,但缺乏特异性。可能会有低烧、浑身不舒服、肌肉酸痛、疲劳乏力、不想吃饭、头痛等症状,个别患者还可能出现无端的恐惧、焦虑、激动、易怒、神经过敏、失眠或抑郁等症状。
被咬伤的地方可能会出现神经疼痛、麻木、瘙痒、蚁行感(像蚂蚁在身上爬行)等异常感觉,这是最有意义的早期症状
[3]。
狂犬病发病后会有哪些症状?
感染狂犬病病毒后,典型的患者可能会发展成两种临床症状不同的狂犬病,即狂躁型和麻痹型,前者更常见。
狂躁型狂犬病:
常见症状有发烧并伴随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幻觉、狂躁、意识错乱、失眠、幻觉、痉挛发作、行为古怪、机能亢进、颈项强直等;典型症状为极度恐惧、恐水、怕风,在饮水时、甚至在看到水或提到水时,出现不能自控的咽部肌肉痉挛、吞咽困难,虽渴极而不敢饮水 [1,2,4];
亮光、噪声等也可引发患者全身痉挛及疼痛;面部肌肉痉挛,会导致表情扭曲;颈背部肌肉痉挛,会导致角弓反张(是指病人项背肌部肉强直、身体以及有向后仰,躯干向后背弯曲,状如弯弓,上下肢均僵硬伸直);
自主神经过度兴奋,会导致流口水(唾液分泌增多)、流泪、流汗、心动过速等;时而出现躁动不安、幻觉;最终陷入昏迷、死亡。
麻痹型狂犬病:
又称作瘫痪型狂犬病,主要表现为高热、肌肉无力,腹胀等,被咬伤的肢体最明显,然后逐渐扩散到其他肢体,出现肌肉瘫痪、大小便失禁、吞咽困难、呼吸困难,最终死亡 [1,4]。期间可伴有头痛、肌肉疼痛、呕吐、感觉异常,但很少伴有谵妄和恐水表现。

狂犬病发病后必然会死亡吗?
会,患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病死率几乎为 100%
[2]。狂犬病一旦发病,进展速度很快,患者多数在一周内死亡,咬伤越重、伤口距离头部越近、接触到的动物的分泌物(如口水)量越多,发病并死亡的概率越高。
目前有极少数狂犬病患者存活的报道,但都有严重的后遗症。被咬伤后不应心存侥幸,一定要及时就诊,接受正规的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规范清洗消毒伤口、接种狂犬疫苗,必要时接种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