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型(包囊携带者):通过大便常规检查,被感染者粪便中可以查到包囊,但由于肠道病变表浅,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转变为急性阿米巴痢疾。
急性阿米巴痢疾:
轻型:临床症状轻,仅感下腹不适或隐痛,可无明显腹泻,有腹泻者每日可出现排稀糊样便或稀水便 3~5 次。粪便中可找到溶组织内滋养体和包囊。
普通型:起病多缓慢,全身中毒症状轻,少有发热,有食欲减退和轻中度腹痛、腹泻。典型腹泻表现为解粘液血便,每日数次至十余次,量中等,为草莓果酱样伴腐败腥臭味,可有里急后重感(即每次解完大便觉得没解干净,肛门有坠胀感,却又解不出来的感觉)。多数患者可在数日或数周后自行缓解,少数未经治疗或因治疗不彻底易复发或转为慢性。
爆发型:少见,多发生于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感染严重、孕妇或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起病急骤,畏寒、高热、全身衰竭等全身中毒症状重,可有剧烈的肠绞痛,大便次数更多,可达数十次,呈洗肉水样淡红色水便,粪便量多,伴奇臭,伴恶心呕吐。患者容易出现脱水,导致外周循环障碍或意识不清,也非常容易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继发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如抢救不及时,可在 1~2 周内死亡。
慢性阿米巴痢疾:多为急性普通型治疗不及时、不彻底转为慢性型,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腹泻每日 3~5 次,大便多呈糊状,带有少量粘液或血液,时有下腹胀痛,症状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体格检查可在腹部摸到团块,为因感染刺激结肠大量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的阿米巴瘤。粪便中多可发现滋养体,发作期可找到包囊。
肠出血:肠黏膜溃烂侵及血管可引起不同程度肠出血,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
肠穿孔: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爆发型或溃疡较深的患者,腹部 X 线检查见到膈下游离气体可确诊。
阿米巴性阑尾炎:为盲肠部位的病变蔓延至阑尾,表现与一般阑尾炎相似,但更易穿孔。
结肠病变:包括阿米巴瘤、结肠肉芽肿及纤维性狭窄,为溃疡底部肉芽组织(新长出来的肉)过度增生所致,容易发生肠套叠(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或肠梗阻。
瘘管:因溃烂导致空腔器官(比如肠道中间是有空腔的,而实质性器官如肝脏)与体外之间、或两个有空腔器官之间形成不正常的管道。
半乳糖 / 乙酰氨基半乳糖凝集素可帮助虫体吸附在宿主细胞上;
阿米巴穿孔素可在宿主细胞上形成孔状破坏导致细胞溶解;
半胱氨酸蛋白酶可使宿主细胞溶解或抵抗人体的免疫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