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是什么病?

如果把骨骼比作高楼,体内的钙、磷就好比砖瓦,高楼的建成离不开一砖一瓦,也离不开建筑工人——能调节钙、磷代谢的维生素 D。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是维生素 D 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失常,导致幼儿或儿童出现骨代谢异常、骨骼畸形的疾病。可表现为方颅、手足镯样改变、肋骨串珠样改变、鸡胸、O 型腿、X 型腿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口服或肌注维生素 D,同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严重的骨骼畸形可采取外科手术矫正畸形。
预防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最重要,所有母乳喂养的婴儿应该从出生后的第 1 周开始补充维生素 D(配方奶喂养的婴儿断奶后也应及时补充),最少补充到青春期。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哪些人容易得?
本病主要发生于 3 岁以内的婴幼儿,青春期也可发病。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有哪些常见表现?

本病分为早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 早期:多见于 6 个月以内(特别是 3 个月以内)婴儿。可有多汗、易被激惹、夜惊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枕秃,即头部跟枕头接触的地方头发稀少或没有头发(但有枕秃者并不一定都是缺维生素 D)。此期常无骨骼病变。

  • 激期:主要出现骨骼的异常改变。< 6 个月婴儿可见颅骨软化体征,即用手指按压头部枕骨或顶骨中央,该处因按压而内陷,但随手指放松颅骨重又弹回,犹如按乒乓球;> 6 个月婴儿可见额头前凸,颞部向两侧凸出,头顶部扁平呈方形(方颅),手腕、足踝部呈钝圆形隆起,如戴手(足)镯,肋骨处也可见钝圆形突起(肋骨串珠样改变),鸡胸、O 形腿、X 形腿等也常见。

  • 恢复期:经治疗后症状消失,骨骼改变逐渐减轻或消失。

  • 后遗症期:多见于 3 岁以后的儿童,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肢体畸形的部位和类型取决于患儿的年龄和肢体负重情况。
    因此,前臂畸形和胫骨远端后弯更常见于婴儿,而双腿的正常生理弯曲加重(膝内翻)则是已开始走路的幼儿的特征性表现。年龄稍大的儿童可能有明显的双腿外翻畸形或风吹样畸形(一条腿外翻畸形而另一条腿内翻畸形)。


  • 除了上述的骨骼表现外,还可出现明显的骨外症状,如低钙血症,其中牙釉质发育不全是低钙性佝偻病的典型表现,可累及肌肉骨骼系统,出现肌张力下降,可在出生 1 年后发生低钙性抽搐。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会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本病除骨骼病变外,还可影响其他组织器官:
  • 使运动发育延迟,如肌肉松弛、肌力降低。
  • 免疫功能下降,反复感染。
  • 与某些成人期慢性疾病的发生有关,如糖尿病、哮喘、多发性硬化、骨质疏松、骨折等。

  •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本病为维生素 D 缺乏引起,常见病因包括以下 4 个方面:
  • 胎儿期维生素 D 贮存不足: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维生素 D 贮存于体内,满足出生后一段时间需要,孕期母体如维生素 D 缺乏及早产或双胎婴儿,生后早期体内维生素不足。

  • 缺少日光照射:日光照射可促进维生素 D 的生成。紫外线不能通过普通玻璃,婴幼儿室外活动少,维生素 D 生成不足;高层建筑物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如烟雾、尘埃)可吸收部分紫外线;冬季日光照射减少,影响皮肤合成维生素 D。

  • 维生素 D 摄人不足:天然食物维生素 D 含量少,仅靠食物摄入无法获得足够的维生素 D。

  • 另外,患慢性腹泻或肝胆、胰腺疾病,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影响维生素 D 在体内的吸收、代谢,也会引起本病。


  •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会遗传吗?
    还不确定。目前研究表明,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可能具有导致容易患病的某些遗传基因。
    查看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