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是什么?

胆囊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位于右上腹,肝脏的下缘,附着在肝脏的胆囊窝里,借助胆囊管与胆总管相通。它的外型呈梨形,长约 5~8 厘米,宽约 3~5 厘米,其容积为 30~60 毫升。胆囊管长约 1~5 厘米,直径约 0.2~0.4厘米,有调节胆汁出入作用[1]
胆囊炎是什么?
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1]。常见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目前一般以消炎、对症治疗为主,病情严重者还可通过手术切除胆囊,达到治愈的目的。
胆囊炎常见吗?
常见。胆囊炎在腹部外科中的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多见于 35~55 岁的中年人,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尤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1]。我国成人慢性胆囊炎患病率为 0.78%~3. 91%,即每 100 中国成人中,就有大约 1~4 人患有本病[2]
胆囊炎有哪些分类?
目前依据病因和临床表现,一般将胆囊炎分为两类: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 急性胆囊炎好发于有结石的胆囊,亦可发生于胆管结石、全身或胆道感染、胆道寄生虫病及创伤休克等引起的胆囊急性化脓性感染。
  • 慢性胆囊炎 90% 以上为结石引起[1],也可能由梗阻因素、理化因素、感染因素、血管因素引起,也可以是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导致胆囊纤维化和增厚而形成。

  • 急性胆囊炎会转变为慢性胆囊炎吗?
    胆囊炎急性发作后,加重了胆囊的慢性炎症病变,而慢性胆囊炎使胆囊的排空功能受到影响,又容易导致急性发作。因此急慢性胆囊炎相互发生并互为影响[1]
    胆囊炎会变成癌症吗?
    胆囊炎或伴有胆囊结石对胆囊的长期刺激可以引起胆管壁黏膜的炎性改变,黏膜细胞异常增生,进而发生胆囊癌。96% 以上的胆囊癌患者均伴有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1]。但胆囊结石患者中胆囊癌的总体发病率仅为 0.5%~3%,即平均 200 人中可能有 1 个或 100 人中可能有 1 个,胆囊癌发病率并不算高[1]
    有以下情况的患者需要注意[3]
  • 5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的病人,尤其是女性。
  • 胆囊癌多发于胆囊颈部,并好发于合并结石时间 10 年以上的患者。
  • 患病时间较长(>5 年)、结石较大的慢性胆囊炎,尤其是萎缩性胆囊炎(即胆囊大小小于正常范围)或充满型结石者。

  • 胆囊癌的发病率与胆囊结石的大小和数目相关,结石直径为 2.0~2.9 cm时,胆囊癌发生率比健康人群高 2.4 倍;若结石直径>3 cm,胆囊癌发病风险会增至 10.1 倍[3]
    image
    更多

    胆囊炎有什么表现?

    急性胆囊炎发病常在进食油腻食物后,主要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绞疼,阵发性加重,疼痛常放射至右肩或右背,而后出现恶心、呕吐、病重时还会发热,部分重症者有黄疸(皮肤黄染)及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而慢性胆囊炎除偶有上腹不适及消化不良外,症状不明显,大多数病人只有在 B 超检查后才知晓。
    急性胆囊炎危重的情况有哪些?
    单纯性胆囊炎的炎症,易于消退,若继续发展,约有 5% 的病人会病情加重,甚至能发生一些危险的合并症[3]
  • 化脓的胆汁可能会流入胆总管,引起胆总管或肝内胆管的化脓性感染,甚至形成肝脓肿[3]
  • 胆囊坏疽或坏死,导致穿孔及弥漫性腹膜炎;
  • 胆囊周围炎与邻近的十二指肠或结肠粘连,形成内瘘;
  • 感染,经淋巴管或门静脉系统扩散至肝,继发肝脓肿。

  • 为了避免这些危险的并发症出现,急性胆囊炎的早期确诊和早期治疗尤为关键,处理及时可以避免后续症状的恶化。
    慢性胆囊炎可能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
    慢性胆囊炎的患者,多数会出现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嗳气,上腹部闷胀,胃部灼热等。
    如果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一旦结石掉入胆总管崁顿于胆总管,严重的会发生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或胆源性胰腺炎。
    更多

    急性胆囊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细菌感染:急性胆囊炎的直接发病原因常常是细菌感染,而胆囊胆汁排空不畅是细菌感染的重要条件[1]
    其他:饱餐、进食油腻食物、严重创伤等均可能诱发急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在我国的主要病因是什么?
    胆囊结石:是慢性胆囊炎的最常见原因,约 95% 的慢性胆囊炎同时伴有结石。结石对胆囊黏膜的机械性刺激及损伤,以及经常影响胆汁的排空,均可导致慢性炎症的发生。
    胆固醇代谢紊乱:少数病人的慢性胆囊炎来源于胆固醇代谢紊乱,胆囊黏膜上有胆固醇酯或其他脂性物质沉积,可导致代谢性胆囊炎。
    吃油腻食物为什么容易诱发胆囊炎?
    人体的肝脏每天约分泌胆汁 800 毫升,很少一部分经胆管流进十二指肠,绝大部分经胆管进入胆囊,贮存起来,并进行浓缩(大约 10 倍)[1]。当食物到达十二指肠后,刺激肠黏膜细胞,引起胆囊收缩,使胆汁排入肠道,帮助消化。
    由于食物的成分不同,刺激十二指肠黏膜的作用也不同。脂质主要靠胆汁帮助消化,它的刺激作用最强,蛋白质的刺激作用较弱,而碳水化合物几乎无刺激作用。所以,吃了油腻多的食物会加强胆囊收缩,排出浓缩胆汁,进而引起胆囊功能紊乱,诱发胆囊炎。
    胆囊炎容易出现在哪些人群?
  • 40 岁左右的中年人:由于工作的压力、生活方式的改变,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调节和代谢障碍,从而影响胆囊的正常收缩和舒张,使胆汁的排泄不通畅而发生胆囊炎。
  • 肥胖人群:由于脂肪代谢紊乱,更容易刺激胆囊强烈收缩。如果同时有感染、消化不良、结石形成就更容易发生胆囊炎了。
  • 绝经期前的中年妇女:因为内分泌改变的关系,常常影响胆汁的分泌和调节,得胆囊炎的机会也要比同年龄的男子更多一些。

  • 胆囊炎会遗传吗?
    以目前现有的科研资料来看,胆囊炎主要和生活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本身不受基因所调控,所以不会遗传给后代。不过大多数胆囊炎患者会由胆囊结石引起,而胆囊结石有一定的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占比很小[3]
    查看胆囊炎相关内容

    患者问:

    症状及患病时长:2023年发现胆囊毛躁 增厚

    就医及用药情况:2024 2025年复查

    需要解答的问题:

    12人看过

    患者问:

    症状及患,一年多胃痛按压痛疼痛不明显

    就医及用药情况:喝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益气和胃胶囊

    需要解答的问题:
    医院检查是慢性胃炎喝药效果不明显幽门螺杆菌测试阴性没有幽门螺杆菌检查前一个月没吃抗生素和拉唑的药检查胃窦有粘膜水肿凸起,治疗有凸起正常吗多久需要复查,吃了好中成中药效果不明显,可以吃什么药

    1人看过

    患者问:

    症状及患病时长:2013年发现肝功能有三项指标异常,2017年发现胆结石和轻度脂肪肝,肝功指标一直变化不大。2025年4月发现肝功异常指标增多(4、7月份检验报告见下图)。

    就医及用药情况:2023年就肝功问题就医,吃过一段时间药物。今年医生建议实施胆结石手术。

    需要解答的问题:(1)就目前的状况,如何治疗为好?是否需要手术?是否需要尽快手术?
    (2)肝功异常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手术,是否会一直升高?

    1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