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是什么?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全,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含胃酸、胃蛋白酶、胆汁等)频繁反流入食管及食管以外的部位(如咽喉、口腔、肺),而引起的慢性病[1]
比较典型的症状包括反酸、烧心、胸骨后不适、嗳气等,反流入口腔、咽喉部或肺部可出现咳嗽、哮喘、牙蚀。
胃食管反流病很难治愈,但可以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胃食管反流病怎么分类?
结合胃镜,胃食管反流病可以分为三类:
  • 如果镜下见到有食管黏膜的糜烂、溃疡,属于反流性食管炎;
  • 如果镜下食管黏膜没有观察到明显异常,但患者有前述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可能属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此时需要进行食道 pH 值监测来明确是否存在反流。
  • Barrett 食管:当内镜检查发现食管下段有柱状上皮化生表现,并且经病理学检查证实有柱状细胞存在时即为 Barrett 食管。

  • 胃食管反流病的人多吗?
    多。
    在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很常见。
    西方国家的发病率为 10%~20%(约每 100 人中有 10~20 个患病),亚洲国家发病率约为 5%(约每 100 个亚洲人中有 5 个患病)[3]
    更多

    胃食管反流病有什么症状?

    1. 典型症状:反流和烧心。
    反流和烧心常在进餐后 1~2 小时发生,卧位、弯腰时加重,咳嗽等让腹压增高的动作时也可加重,部分患者反流和烧心症状可在夜间入睡时发生,并因此影响睡眠质量[1]
    2. 非典型症状:腹部不适等。
    包括胸痛、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嗳气(嗝气)、餐后饱胀、早饱、吞咽困难、癔球症(咽部异物感)等[1]
    3. 消化系统外症状:主要是咽喉、口腔等部位。
    多由于反流物到达口腔、咽喉部、肺部所致,如慢性咳嗽、咽喉症状、哮喘、牙蚀症,少部分患者甚至以食管外症状为首发或主要表现。
    极少数严重者反流物吸入气道,可发生吸入性肺炎,甚至出现肺纤维化[1]
    image
    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反流和烧心是什么感觉?
    反流是指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的感觉,含酸味或仅为酸水时称反酸。
    烧心是指胸口或者胸骨后有强烈烧灼感。
    胃食管反流病还会引起什么其他疾病?
    病情严重或病程长者可能发生以下并发症:
  • 上消化道出血:严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黏膜会出现糜烂及溃疡,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可表现为呕血、黑便及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

  • 食管狭窄:食管慢性溃疡可导致瘢痕形成和食管狭窄。随着质子泵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胃食管反流病相关食管狭窄的发生率较前明显降低。


  • 胃食管反流病会导致食管癌变吗?
    有一定可能性。
    数项回顾性研究提示:病程较长且病情较重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发生食管腺癌的风险较普通人群明显增高,0.5%~1% 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最终发展为食管腺癌[4]。但不会引起发生食管鳞癌的风险升高。
    Barrett 食管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分型之一,Barrett 食管伴有肠化时,发生食管腺癌的危险性升高,这就是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腺癌风险会增高的原因。
    因此,重度食管炎和有 Barrett 食管的患者、已经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控制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定期复查胃镜。其目的一方面是判断食管炎是否愈合,另一方面是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型增生和早期癌,早治疗代价小且效果好。
    更多

    胃食管反流病的原因是什么?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的发病机制是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反流物攻击食管黏膜。
    食管的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 抗反流屏障缺陷:
    正常情况下,位于食管和胃交界处的食管下括约肌,在不进食及不吞咽时保持收缩,就像食管和胃之间的一根「松紧带」使胃入口关闭,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同时食管和胃连接处形成一定角度,并且周围还有一些防反流的结构。上述结构的缺陷,比如常见的:食管裂孔疝、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腹型肥胖(腰围男性 ≥ 85 厘米,女性 ≥ 80 厘米)等,都可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增加。

  • 食管清除作用减弱:
    正常情况下偶尔也会发生胃食管反流,但食管蠕动会将大部分反流物迅速排入胃内,剩余的由唾液缓慢中和,不会引起食管的损伤。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蠕动和唾液中和能力常常较差,导致反流物不能有效清除,引起不适症状及黏膜损伤。

  • 食管黏膜屏障缺损:
    正常情况下,食管上皮表面有一层屏障,可以抵抗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损伤。但长期吸烟、饮酒等可导致此屏障保护作用下降,使黏膜易于受到反流物损害。


  • 胃食管反流病有哪些诱发因素?
  • 饮食因素:油腻、辛辣的饮食习惯,可引起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或一过性松弛延长,当食管黏膜受到反流物损伤时,可诱发本病[3]
  • 药物因素:如钙通道阻滞剂、地西泮等,可引起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或一过性松弛延长,当食管黏膜受到反流物损伤时,可诱发本病[3]
  • 精神因素:精神内分泌途径可影响食管和胃的动力,引起食管括约肌的压力异常,进而导致抗反流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而诱发本病[3]

  • 胃食管反流病和遗传有关吗?
    有一定的遗传影响。
    目前仅有少量研究证据显示成人的胃食管反流病与遗传有关[3]
  • 父母有胃食管反流病史者,患该病的风险是普通个体的 1.46 倍;
  • 同卵双胞胎同时患病的风险比异卵双胞胎高 1 倍;
  • 配偶有胃食管反流病者,患病风险和普通个体相似。

  • 这说明该病可能受一定的遗传影响,但无可靠证据说明胃食管反流病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遗传病,环境和后天因素在该病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胃食管反流病更容易发生在肥胖的人吗?
    是的
    BMI(体质量指数)、腰围、体重的增加,可以引起腹压增高,从而导致胃食管反流病患病风险增加,而且更容易得反流性食管炎和 Barrett 食管[3]
    BMI 过高时,胃食管反流病并发食管癌和贲门癌的风险也更大。
    胃食管反流病更容易发生在孕期女性吗?
    是的。
    妊娠导致腹内压力增加,且妊娠剧吐可导致胃内容物反流,所以孕期女性常出现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如烧心、反酸等。反流症状可以开始于妊娠全程的任何时期,并常在生产后自行缓解[5]
    孕期检查受限,大多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基于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如果情况允许,尽量避免在孕早期行胃镜检查。但如果患者症状顽固、对药物治疗反应欠佳或有可疑的并发症,必要时也是可以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的。
    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系吗?
    两者确实可能同时存在,但无明显因果关系
    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长期使用 PPI(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拉唑」类药物),可能增加胃癌发生的风险。
    据此建议长期服用 PPI 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去查一下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有感染则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以降低胃癌风险。
    查看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内容

    患者问:

    症状及患病时长:我于去年七月份做了一次胃镜,显示返流性食管炎,后来用药治疗了三个多月,今年2月底又做了一次胃镜,显示已经正常,最近感觉咽喉肿痛,吃饭有时候也会疼痛,就是感觉吃饭不太顺畅的感觉,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焦虑的原因,到医院耳鼻咽喉科检查,说咽喉红肿,有点慢性咽炎的症状

    就医及用药情况:咽炎正在治疗中

    需要解答的问题:现在我担心的是,从2月底到现在,会不会发展成食管肿瘤了?这是我最担心的,也是我最焦虑的,不知道从正常到肿瘤,要多久的时间?心理焦虑的很,前一图片是去年7月份的,后一图片是今年2月底的,也不知道是否要再检查胃镜?谢谢你的解答

    2人看过

    患者问:

    症状及患病时长:食管不舒服

    就医及用药情况:

    需要解答的问题:

    3人看过

    患者问:

    症状及患病时长:吃完饭后就腹胀,撑撑的。想上卫生间,上完卫生间会舒服一点,但感觉又没上完还是腹胀,大便干的为主,偶尔是稀的。运动的时候、站着的时候没感觉,坐着就腹胀。持续时间半年(职业特殊现阶段还不能就医,得8月底才能去医院抽血拍片)

    就医及用药情况:吃过一些健胃消食片

    需要解答的问题:该症状大概是什么病,需要服什么药。

    3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