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分为几种情况?
一级脑震荡的患者仅有轻微的思维混乱,看上去有些迷糊,患者可在 5~15 分钟完全清醒,没有昏迷、后遗症或后遗综合征;
二级脑震荡的患者轻微的混乱和明显的创伤后遗忘,并会感动轻微的耳鸣、眩晕和轻微的头痛;
三级脑震荡患者和二级脑震荡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相同,但三级脑震荡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永久性逆行性遗忘;
四级脑震荡的患者意识丧失小于或等于 5 分钟,患者可有昏迷、昏睡、嗜睡、意识模糊和反应迟钝等表现,他们的顺行性或逆行性遗忘都很明显;
五级脑震荡的患者意识丧失等于或大于 5 分钟,他们的顺行性或逆行性遗忘的时间明显延长,有明显的耳鸣、眩晕、头痛。
脑震荡有什么症状表现?
意识障碍:程度较轻且时间短暂,可以短至数秒钟或数分钟,但不超过半小时;
近事遗忘:清醒后对受伤时情况及受伤经过不能回忆,但对受伤前的事情能清楚的回忆;
其他症状:常有头痛、头晕、恶心、厌食、呕吐、耳鸣、失眠、畏光、注意力不集中和反应迟钝等症状。
脑震荡可能引起哪些其它疾病?
颅骨骨折、开放性脑损伤、脑水肿、脑出血、焦虑及躯体障碍、轻度认知功能下降等。
脑震荡导致的头痛有什么特点?
脑震荡造成的头痛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多数人认为是由于受伤时脑在颅腔内的运动较为剧烈,脑膜和血管受到牵拉伸张所致。
脑震荡患者清醒后,约半数以上的病人可出现头痛的症状,头痛的部位和性质多种多样,临床以额部的隐痛、压榨样疼痛为多见,休息后好转,劳累后加重,常伴有头昏、头晕、耳鸣、恶心、呕吐、乏力、视物模糊以及心悸、失眠、烦躁、怕吵闹、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力低下等症状。
头痛一般可持续数日到数周,以后可逐渐消失,有的病人头痛症状消失较慢,要持续到数月至数年。
脑震荡的后遗症有哪些表现?
脑震荡后遗症的出现可能是脑损伤的病理因素与患者的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证据表明,心理因素可成为脑震荡患者病情迁延不愈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脑震荡的恢复期,患者应适当地参加娱乐活动或进行体育锻炼,这样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分散对脑震荡的注意力,促进疾病的康复。
脑震荡后认知功能损害有哪些类型和特点?
短期认知功能损害:出现意识损害和逆行性遗忘是急性脑震荡的神经行为标志之一, 逆行性遗忘的患者出现睡眠觉醒周期紊乱,每日觉醒下降、焦虑不安和情绪不稳定以及对周围感知力下降。
短期认知功能损害的恢复:在运动相关并且没有合并症的年轻人,认知功能在几天后逐渐得到恢复,但是在车祸导致的脑震荡患者恢复期更长外伤前的危险因素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或者年纪>50 岁认知功能恢复显著延长。
一般来说,脑震荡患者认知功能下降 80%~85% 患者在 3~6 个月内得到完全恢复。
长期认知功能损害:脑震荡患者超过 6 个月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大约占 15%~20%。
经调查发现,这部分患者认知功能没有恶化,主要是合并有睡眠障碍、焦虑、烦躁不安,从而引起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情况,经过对症治疗后都能获得完全恢复,另外拳击运动员认知功能障碍逐渐下降考虑为慢性脑损伤引起。
小儿脑震荡表现有什么特点?
小儿发生碰撞受伤后,会立即出现暂时的意识障碍,如哭不出、意识迷糊等情况,历时约半小时。
受伤轻者仅有意识恍惚(神志迷糊),重者可发生意识丧失 (昏迷不醒)、烦躁不安、轻度休克、面色苍白或恶心呕吐。
有的嗜睡,在数小时或过夜以后清醒,在意识恢复后仍可伴有头痛(小儿用手敲头部)、烦躁不安、呕吐或眩晕等现象,有的甚至可长时间失去知觉。
如出现这类现象,则可能是一开始就发生了颅骨骨折、头部血肿、脑出血等初期症状类似于脑震荡,或发生迟发性出血,尤其应该警惕。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