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是什么?

胆囊息肉通俗来讲,就是胆囊黏膜壁上长出了多余的「赘肉」,形状类似于球或是半球,有蒂或无蒂均有,多为良性[1]
由于胆囊息肉在术前难以确诊性质,故笼统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或「胆囊隆起性病变」。
胆囊息肉是一种常见疾病,很多人是在体检时通过超声检查偶然发现的,因为很大一部分的胆囊息肉患者平日里并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少数会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和右上腹疼痛的表现。
一般来说,无明显症状的患者或是息肉直径小于 1 cm 的患者,不用进行特殊处理,只要定期复查、监测息肉情况即可[1]
胆囊息肉常见吗?
常见,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在我国,胆囊息肉的发病率约为 6.9%,也就是说,每 100 个人中,就可能有近七个人患有胆囊息肉[3]
胆囊息肉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
胆囊息肉病理上可以分为[1]
  • 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和腺癌,其他少见的还有血管瘤、脂肪瘤等;
  • 非肿瘤性息肉:如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肌增生等。

  • 胆固醇息肉是什么?
    胆固醇息肉是胆囊黏膜面的胆固醇结晶沉积,约占所有息肉的 65% 左右,是由胆固醇沉积在黏膜下,黏膜增生所形成的。一般带有蒂,容易脱落成为胆囊炎的诱发因素[1]。实际上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也不可能恶变。
    胆囊炎性息肉是什么?
    胆囊炎性息肉是胆囊黏膜的增生,常呈多发,直径一般小于 1 cm,多同时合并胆囊结石和胆囊炎[1]
    胆囊腺肌增生是什么?
    胆囊腺肌增生是胆囊壁的良性病变,病因暂未明确,主要表现为黏膜的过度增生[1]
    胆囊腺瘤是什么?
    胆囊腺瘤是胆囊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可单发或多发。胆囊腺瘤的恶变率约为 1.5%,被认为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一旦确诊,宜手术切除[1]
    更多

    胆囊息肉有哪些常见表现?

    很多胆囊息肉患者是在体检时通过超声检查偶然发现的,日常无明显症状。少数可能会有右上腹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的症状。
    极个别病人可引起阻塞性黄疸、无结石性胆囊炎、胆道出血、诱发胰腺炎等。
    image
    胆囊息肉会一直生长吗?
    部分患者的胆囊息肉大小可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变化,但大部分人的息肉会逐渐长大,因此应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如有胆囊息肉手术的适应证,应进行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会癌变吗?
    胆囊息肉虽然大部分都是良性病变,但肿瘤性息肉也有恶变的风险[4]。毕竟胆囊腺瘤是公认的胆囊癌的癌前病变,癌变的可能性约为 1.5%。因此一旦确诊,就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1]
    更多

    胆囊息肉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胆囊息肉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较复杂,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5]
  • 代谢异常:胆汁中除了水以外还有胆固醇、胆盐、无机盐等成分,当胆固醇代谢障碍时,会使得胆固醇沉积在胆囊壁当中,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增生,诱发胆囊息肉。
  • 慢性炎症刺激:胆囊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胆囊壁黏膜破坏,形成纤维瘢痕增生。
  • 其他:胆管的梗阻、长时间的胆汁停滞、浓缩胆汁的刺激、胰液返流以及来自肠道的细菌、病毒感染。

  • 胆囊息肉有哪些危险因素?
  • 饮食不规律:会使得胆汁长时间停留在胆囊内,未能及时排空,胆固醇含量过高,从而诱发息肉。
  • 肝脏受损: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酒精和乙型肝炎病毒会对肝细胞造成损害,影响肝细胞分泌胆汁的功能,使得胆汁中的胆固醇发生代谢紊乱,从而诱发胆囊息肉[3]
  • 年龄与性别:40~50 岁的中年男性是本病的好发人群[2]

  • 查看胆囊息肉相关内容

    患者问:

    症状及患病时长:吃油腻或凉性饮料水果,天气冷进凉气会中上腹疼痛,像肠绞痛一样,拧在一起的感觉,吐出来会好很多

    就医及用药情况:一直以为是胃病,去做了胃镜,检查结果轻度胃炎,就吃了胃药。

    需要解答的问题:体检显示息肉挺大的,12.5mm,需要手术吗?这个危险吗?

    1人看过

    患者问:

    症状及患病时长:二十天

    就医及用药情况:无

    需要解答的问题:看是否需要切除息肉

    2人看过

    患者问:

    症状及患病时长:第一次发现胆囊息肉是入职初体检时(大概八年前),当时接近1cm。2022年体检是1.2*0.9,今年体检是1.5*0.9。一直以来都有高胆固醇这个情况,报告也附上。近一阵子,每一次吃完海鲜,特别是虾、龙虾、螃蟹,都会觉得胃那附近不是很舒服,嘴巴里也有种恶心的感觉。请问这跟胆囊息肉有关联吗?这个息肉是良性的吗?需要干预吗?如果手术的话,可以微创吗?

    既往病史:两年前甲状腺癌手术半切,淋巴区有四个癌转移,目前持续吃优甲乐中。

    2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