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
就诊科室:肝胆胰腺外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许小兵

许小兵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3月05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9月21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胆囊息肉是什么?

胆囊息肉通俗来讲,就是胆囊黏膜壁上长出了多余的「赘肉」,形状类似于球或是半球,有蒂或无蒂均有,多为良性[1]

由于胆囊息肉在术前难以确诊性质,故笼统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或「胆囊隆起性病变」。

胆囊息肉是一种常见疾病,很多人是在体检时通过超声检查偶然发现的,因为很大一部分的胆囊息肉患者平日里并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少数会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和右上腹疼痛的表现。

一般来说,无明显症状的患者或是息肉直径小于 1 cm 的患者,不用进行特殊处理,只要定期复查、监测息肉情况即可[1]

胆囊息肉常见吗?

常见,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在我国,胆囊息肉的发病率约为 6.9%,也就是说,每 100 个人中,就可能有近七个人患有胆囊息肉[3]

胆囊息肉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

胆囊息肉病理上可以分为[1]

  • 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和腺癌,其他少见的还有血管瘤、脂肪瘤等;
  • 非肿瘤性息肉:如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肌增生等。

胆固醇息肉是什么?

胆固醇息肉是胆囊黏膜面的胆固醇结晶沉积,约占所有息肉的 65% 左右,是由胆固醇沉积在黏膜下,黏膜增生所形成的。一般带有蒂,容易脱落成为胆囊炎的诱发因素[1]。实际上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也不可能恶变。

胆囊炎性息肉是什么?

胆囊炎性息肉是胆囊黏膜的增生,常呈多发,直径一般小于 1 cm,多同时合并胆囊结石和胆囊炎[1]

胆囊腺肌增生是什么?

胆囊腺肌增生是胆囊壁的良性病变,病因暂未明确,主要表现为黏膜的过度增生[1]

胆囊腺瘤是什么?

胆囊腺瘤是胆囊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可单发或多发。胆囊腺瘤的恶变率约为 1.5%,被认为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一旦确诊,宜手术切除[1]

症状

胆囊息肉有哪些常见表现?

很多胆囊息肉患者是在体检时通过超声检查偶然发现的,日常无明显症状。少数可能会有右上腹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的症状。

极个别病人可引起阻塞性黄疸、无结石性胆囊炎、胆道出血、诱发胰腺炎等。

image

胆囊息肉会一直生长吗?

部分患者的胆囊息肉大小可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变化,但大部分人的息肉会逐渐长大,因此应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如有胆囊息肉手术的适应证,应进行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会癌变吗?

胆囊息肉虽然大部分都是良性病变,但肿瘤性息肉也有恶变的风险[4]。毕竟胆囊腺瘤是公认的胆囊癌的癌前病变,癌变的可能性约为 1.5%。因此一旦确诊,就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1]

病因

胆囊息肉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胆囊息肉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较复杂,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5]

  • 代谢异常:胆汁中除了水以外还有胆固醇、胆盐、无机盐等成分,当胆固醇代谢障碍时,会使得胆固醇沉积在胆囊壁当中,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增生,诱发胆囊息肉。
  • 慢性炎症刺激:胆囊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胆囊壁黏膜破坏,形成纤维瘢痕增生。
  • 其他:胆管的梗阻、长时间的胆汁停滞、浓缩胆汁的刺激、胰液返流以及来自肠道的细菌、病毒感染。

胆囊息肉有哪些危险因素?

  • 饮食不规律:会使得胆汁长时间停留在胆囊内,未能及时排空,胆固醇含量过高,从而诱发息肉。
  • 肝脏受损: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酒精和乙型肝炎病毒会对肝细胞造成损害,影响肝细胞分泌胆汁的功能,使得胆汁中的胆固醇发生代谢紊乱,从而诱发胆囊息肉[3]
  • 年龄与性别:40~50 岁的中年男性是本病的好发人群[2]
诊断

胆囊息肉需要做哪些检查?

  • 超声检查:能了解息肉的数量、大小、位置等常规情况,还能同时检查胆囊内有无结石的发生,是诊断胆囊息肉的首选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常规超声或内镜超声。
  • CT 增强扫描:能够提示胆囊息肉有无发生癌变,若扫描结果出现异常强化,则要高度警惕胆囊癌的可能性。
  • 血液检查:主要是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用来评估肝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有无急性炎症的发生。

胆囊息肉的诊断什么情况下需要做内镜超声?

内镜超声是经内镜超声扫描,将超声微小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然后将内镜插入体腔,进行超声实时扫描,获得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

内镜超声比普通超声更准确,提供的图像也更清晰,当普通超声诊断有困难时可以考虑内镜超声检查。

胆囊息肉容易和什么疾病混淆?该怎么区分?

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的症状较为相似,二者都会有腹痛、恶心等症状,单从临床表现上难以区分二者,一般需要借助超声检查来鉴别二者。

治疗

胆囊息肉应该去哪个科室就诊?

胆囊息肉患者多由腹痛等不适,一般会选择消化内科、普外科、肝胆外科或肝胆胰腺外科就诊。

胆囊息肉吃药能好吗?

现阶段,暂没有能根治胆囊息肉的药物[4]

对于常见的胆固醇息肉,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合并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对于有些小于 5 mm 的胆固醇结晶及预防,药物也有一些效果;但药物对于胆囊腺瘤无效,应该定期复查超声,如果有手术指征应该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该怎么治疗?

现阶段,暂没有能根治胆囊息肉的药物[4],主要是运用腹腔镜或开腹的手术方式来切除胆囊。

对于无明显症状或是息肉直径小于 1 cm 的患者,主要是调整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定期复查并监测息肉的大小。

息肉直径较大或是有以下危险因素的患者,建议手术切除[4]

  • 短期内胆囊息肉直径快速增长;息肉直径超过 1 cm;息肉处的胆囊壁局部增厚;息肉生长位置靠近肝脏或胆囊出口。
  • 胆囊息肉伴有胆囊结石的患者,无论有无明显症状或是息肉大小,都应手术切除胆囊,因为胆囊结石是胆囊息肉患者发生胆囊癌的危险因素。
  • 有胆绞痛或是胰腺炎的患者,或是胆囊息肉影响到了正常生活和工作的,也建议切除胆囊。

胆囊息肉做腹腔镜好还是开腹手术好?

腹腔镜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来说有很多优点,比如患者术后恢复快,减少住院天数,腹壁美观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4]

但并不是所有的胆囊息肉都适宜腹腔镜手术,直径小于 1 cm 的胆囊息肉,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如果胆囊息肉超过 2 cm 或息肉直径在 1~2 cm 但高度怀疑恶变者,应行剖腹手术,能明确看到胆囊的位置,更加直观,以便于行根治切除[4]

胆囊息肉患者腹腔镜切除胆囊有什么手术风险?

总体说来腹腔镜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更安全,更方便。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完善,目前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并发症正越来越少。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传统风险有:胆总管损伤、肝动脉损伤、穿刺损伤内脏、脏器电灼伤、胆囊破裂、术后胆漏、邻近器官损伤等。但这些只是有可能会发生,并非一定会发生。

胆囊息肉患者切除胆囊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胆囊切除后,进入肠道的是未经浓缩过的胆汁,所以肠道的消化能力会大不如前,因此术后半年内可能会出现腹胀、恶心、腹泻、大便油腻等情况。但也并非一直如此,很快胆管就会开始扩张,代替胆囊的作用,消化能力就会恢复正常了。

胆囊息肉患者切除息肉能保留胆囊吗?

不能一概而论。胆囊息肉病人年轻,息肉单发,非肿瘤性息肉,术前检查提示胆囊功能是正常的,患者有保胆的愿望,可行内镜下取息肉保胆。

当然,对于胆囊萎缩,有长期明显的慢性胆囊炎症状,或术前检查提示胆囊已无功能或功能很差,或胆囊可疑癌变者,应该切除胆囊。

此外,保胆取息肉手术通常在完全腹腔镜下或腹腔镜辅助下进行,除上述的腹腔镜手术的传统风险外,保胆手术或术后还可能发生:术后创伤性急性胆囊炎,息肉残留或遗漏,术后胆漏、胆汁性腹膜炎,腹腔广泛粘连(增加再次手术时的难度),息肉术后复发,术后并发胆囊结石,术后遗留慢性胆囊炎症状等。

胆囊息肉在体检时发现,需要做手术吗?

手术与否应该由医生根据您的情况,与您共同讨论决定。对于无症状者,一般根据息肉的大小决定是否需要手术切除[4]

  • 直径大于 20 mm 的病变通常是恶性的,应予以切除。
  • 直径为 10~20 mm 的息肉应被视为可能是恶性的。这种大小的癌症通常处于早期阶段,推荐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 直径为 6~9 mm 的病变可能是胆固醇息肉、腺瘤或癌。对这些息肉建议进行超声随访,随访频率为,最初 1 年时为每 6 个月 1 次,随后如果息肉大小稳定,则一年检查 1 次。息肉增大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 小于等于 5 mm 的息肉通常为良性,最常见的是胆固醇沉着病。无症状的胆固醇息肉患者不需要治疗,但在 12 个月时重复超声检查是恰当做法,如果息肉稳定,则后续没有必要再行随访检查。

image

生活

胆囊息肉患者术后应该注意什么?

  • 手术后因麻醉药作用可能会有短暂的恶心或呕吐,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药物治疗。
  • 手术后八小时,若无呕吐现象可先喝 30~50 毫升水,手术后 12 小时就可以下床活动。若医护人员未告知有特殊限制,隔日即可进食流汁食物,如米汤、稀粥等,但忌全脂牛奶。
  • 另有少部分病人于手术后可能有轻微肩痛,此为手术后腹腔残余二氧化碳刺激横膈所致,可做深呼吸运动或取平卧位以减轻症状,短期内会自行消失。或者有轻微发烧 (体温在摄氏 37~38 度之间),在 1~2 天可消失。手术后若无特殊状况可于 3 天内出院。
  • 胆囊术后早期宜采用低脂肪、低胆固醇(少吃肥肉、动物内脏、奶油等)、含充足的优质蛋白(鱼、虾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饮食,并至少维持 2 周。

胆囊息肉患者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

饮食宜清淡、规律,不能暴饮暴食,禁高脂、高胆固醇(肥肉、动物内脏、蛋黄、奶油)、酒类食物。
三餐规律,如果不吃早餐、晚餐过盛过多,这些等不良饮食习惯都和胆囊息肉的形成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应尽量避免。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维生素的摄入,可以选择鱼肉、虾肉等脂肪含量较少的食物作为优质蛋白质来源。

胆囊息肉患者需要复查吗?

需要,即使没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也建议每 3~6 个月复查一次,便于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若有异常也能尽早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

胆囊息肉可以预防吗?如何预防?

胆囊息肉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因此,仅能从以下一些手段来降低患病的风险:

  • 规律就餐,有利于胆汁的分泌和胆囊的收缩更有节律性。
  • 患有高脂血症、糖尿病、肝炎等疾病的人群应积极治疗,定期体检,有利于及早发现胆囊息肉。
  •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劳累,积极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有利于预防疾病。
  • 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戒酒。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