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子宫自内向外分为三层:内膜层、肌层、浆膜层,其中内膜层可随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脱落。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包括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侵入子宫肌层中生长所引发的疾病。其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多次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等造成的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及高水平的雌激素刺激等有关
[1]。本病可导致痛经、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等症状,还可能引起不孕
[2]。
治疗方法因人而异,可选择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避孕药、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等),介入治疗(如子宫动脉栓塞术)等保守治疗,也可选择子宫切除手术
[2]。保守治疗后容易复发,手术治疗可以根治,故手术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手段。
子宫腺肌病得的人多吗?
患病人数较多。子宫腺肌病是育龄期(通常指自 18 岁开始,持续约 30 年左右的一段时期)妇常见的妇科病,据文献报道其世界各地的发病率从 5% 到 70% 不等(即每 100 个女性中,约有 5 ~ 70 个女性患有此病)
[2,3]。近年来还有发病人群呈年轻化的趋势。
子宫腺肌病有哪些分型?
根据影像学表现可将本病分为以下 3 个类型:
局灶性子宫腺肌病:
- 子宫腺肌瘤:侵入子宫肌层的内膜和间质细胞呈局限性生长,并与正常的肌层组织聚集成结节或团块;
- 子宫囊性腺肌病:其特征为子宫肌层内有 1 个,甚至多个囊腔,囊腔内有棕褐色的血性内容物,囊腔内壁存在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2]。
弥漫性子宫腺肌病:表现为子宫壁(包括后壁、前壁)增厚、变硬,会导致子宫的体积增加,类似球形。
特殊类型:主要指子宫腺肌瘤样息肉,息肉具有由子宫平滑肌纤维、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交织组成的特点[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