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
就诊科室:妇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杨红梅

杨红梅妇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3月05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0月24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子宫腺肌病是什么?

正常子宫自内向外分为三层:内膜层、肌层、浆膜层,其中内膜层可随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脱落。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包括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侵入子宫肌层中生长所引发的疾病。其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多次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等造成的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及高水平的雌激素刺激等有关[1]。本病可导致痛经、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等症状,还可能引起不孕[2]

治疗方法因人而异,可选择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避孕药、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等),介入治疗(如子宫动脉栓塞术)等保守治疗,也可选择子宫切除手术[2]。保守治疗后容易复发,手术治疗可以根治,故手术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手段。

子宫腺肌病得的人多吗?

患病人数较多。子宫腺肌病是育龄期(通常指自 18 岁开始,持续约 30 年左右的一段时期)妇常见的妇科病,据文献报道其世界各地的发病率从 5% 到 70% 不等(即每 100 个女性中,约有 5 ~ 70 个女性患有此病)[2,3]。近年来还有发病人群呈年轻化的趋势。

子宫腺肌病有哪些分型?

根据影像学表现可将本病分为以下 3 个类型:

  1. 局灶性子宫腺肌病:
    • 子宫腺肌瘤:侵入子宫肌层的内膜和间质细胞呈局限性生长,并与正常的肌层组织聚集成结节或团块;
    • 子宫囊性腺肌病:其特征为子宫肌层内有 1 个,甚至多个囊腔,囊腔内有棕褐色的血性内容物,囊腔内壁存在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2]
  2. 弥漫性子宫腺肌病:表现为子宫壁(包括后壁、前壁)增厚、变硬,会导致子宫的体积增加,类似球形。
  3. 特殊类型:主要指子宫腺肌瘤样息肉,息肉具有由子宫平滑肌纤维、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交织组成的特点[2]

image

症状

子宫腺肌病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子宫腺肌病的主要表现包括: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痛经、生育力低下等。

  1. 月经异常:
    • 月经过多最常见,一般每次的经血量多于 80 mL 即为月经过多(相当于整个月经期经血浸满超过10个日用卫生巾的量);
    • 经期延长也是本病的症状之一,通常认为每次月经持续时间超过 7 天,甚至淋漓至半月以上是其主要特征[1,2]
  2. 痛经:呈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常开始于月经来潮前,持续至月经结束后才逐渐缓解[1]
  3. 生育力低下:本病常合并不孕,并且会增加妊娠后流产、早产和死产的概率[2]
  4. 其他:子宫体积增大;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则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表现为头晕、乏力、皮肤苍白等)[2]

子宫腺肌病为什么会导致痛经?

本病引起痛经进行性加重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可能与神经内分泌紊乱、子宫平滑肌收缩等有关[4]

目前研究提示高水平的前列腺素可促使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引起痛经,并可直接对子宫内的神经纤维产生刺激作用,使痛经加重。另外,子宫内的神经生长因子(NGF)可能也参与了痛经的发生[4]

子宫腺肌病会导致不孕吗?

本病常继发不孕,但其发生机制仍有争议,可能的机制有:

  1. 炎症及免疫异常:因本病导致的子宫内局部炎症和免疫功能紊乱,进而损害精子和受精卵,抑制胚胎发育,使妊娠难以维持,易出现流产[3]
  2. 子宫解剖结构异常:本病会导致子宫的解剖结构异常,输卵管传输能力受损,影响自然受孕;而子宫体积增大可能引起子宫异常收缩,干扰胚胎着床,容易发生流产、早产[3]
  3. 子宫内膜相关改变:受本病影响,雌激素相对增加而孕激素相对不足,使得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承受能力发生改变,子宫内膜的发育不能随胚胎同步生长,可导致流产和早产[3]
  4. 其他:有研究发现子宫腺肌病病人血中抗心磷脂抗体水平的升高,会抑制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功能,从而影响生育功能;抗子宫内膜抗体滴度明显升高,则会影响子宫内膜腺体功能,导致受精卵发育不良及流产等[5]
病因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尚不明确,有以下几种理论:

  1. 雌孕激素水平过高:本病常伴发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增生,这提示高水平雌孕激素的刺激可能是本病发病的原因之一;
  2. 子宫内膜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缺乏黏膜下层,内膜直接与肌层接触,使得子宫内膜损伤后更易于侵入肌层。如多次(一般指 3 次或 3 次以上)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等,都可能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损伤[1]

子宫腺肌病的常见人群有哪些?

子宫腺肌病的好发人群为 30~50 岁的有过生育史的女性[1]

子宫腺肌病会遗传吗?

可能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对相关基因的调控参与了子宫腺肌病的发生,但目前并没有发现具体的致病基因[6]

诊断

子宫腺肌病如何诊断?

相关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其他辅助检查(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清检测等)的结果是诊断子宫腺肌病的重要依据,但确诊仍需病理检查[2,7]

  1. 病史及临床表现:妊娠和分娩史、子宫腺肌病家族史、人工流产史等相关病史,以及逐渐加重的痛经、月经过多(每次经血量多于 80 mL,约整个经期浸满超过10个日用卫生巾的经血量)等临床表现,可为诊断提供依据[1,2]
  2. 妇科检查:可医生会检查阴道、子宫及周围组织有无异常。若发现均匀增大的子宫,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硬伴压痛,则还需要做其他检查[2,7]
  3. 影像学检查:
    • 妇科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诊断手段,可用于测量病灶大小、判断病灶处的血流分布等情况,及与子宫肌瘤等疾病的鉴别诊断。子宫腺肌病的超声特点为子宫体积增大,前后壁肌层不对称性增厚、内膜-肌层分界不清等。
    • 磁共振成像(MRI):是公认的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可靠方法, 其对软组织分辨力更高,能准确显示增厚子宫肌层内的微小病灶和出血病灶。但费用偏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7]
  4. 病理检查:是子宫腺肌病诊断的「金标准」,需要手术切除病灶或穿刺,来进行活体组织病理证实。但由于病理检查属有创操作、手术本身风险及穿刺活检阳性率不高等因素,限制了其在诊断中的应用[3]
  5. 血清检测:部分子宫腺肌病病人的血清 CA-125(一种糖类抗原) 水平可升高。检测血清 CA-125可增加诊断的准确性[2]。该检测不需要空腹。

子宫腺肌病患者验血会有何异常?

若月经出血量大,引起贫血,则可发生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红细胞计数下降等表现[8]

部分患者血清 CA-125 (一种糖类抗原)水平可升高,可用于辅助诊断,及了解病灶活跃程度,也可作为疗效观察的指标[3]

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有什么区别?

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病变所在部位都是子宫肌层,但是形成病变的组织是完全不同的。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的病变,而子宫肌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此外,子宫腺肌病常伴有疾病引起的痛经,而子宫肌瘤一般没有[1]

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腺肌瘤有什么关系?

子宫腺肌病的病变常弥散在子宫肌层,当病变在子宫肌层内表现为局限性结节状,且与周围子宫肌层分界不清时,称之为子宫腺肌瘤[2]。也就是说子宫腺肌瘤属于子宫腺肌病的一种。

子宫腺肌病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什么关系?

子宫腺肌病在病理上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似,故以往认为二者为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二者可合并存在,约 15% 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同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1]。但二者在病因病机、病变部位、临床表现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是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如卵巢、腹膜)所致,而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所致。此外,子宫腺肌病痛经症状虽与内异症相似,但多位于下腹正中部位,疼痛更剧烈[1]

治疗

子宫腺肌病应该看什么科?

妇科、妇产科。

  1. 通常选择妇科就诊即可;
  2. 已证实怀孕的女性可选择妇产科就诊。

子宫腺肌病该怎么治?

治疗方式应视具体症状、年龄和生育要求而定。

  1. 药物治疗:
    症状较轻(痛经及月经量变化不明显等)、有生育要求及近绝经期(接近月经永久性停止的一段时期,一般指女性 45 ~ 55 岁年龄段)的妇女,可选择药物保守治疗。常用药物有达那唑、孕三烯酮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a)等,可明显缓解症状,对月经异常、痛经等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停药后易复发[1]。用药过程中需注意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等)、子宫不规则出血、潮热、阴道干燥等药物副作用,长期用 GnRH-a 治疗时还应注意骨质丢失的风险[2]

    药物治疗还包括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它是使用经验最多的缓释型宫内节育器,该系统在宫腔内可缓慢而稳定地释放左炔诺孕酮,抑制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2]

  2. 介入治疗:
    子宫动脉栓塞术是近年来新开展的介入治疗方法,适用于诊断明确、有症状、希望保留子宫,尤其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对子宫腺肌病引起大量急性子宫出血,以及非手术治疗失败或拒绝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难度等情况也适用[2]。子宫动脉栓塞术可以切断异常位置子宫内膜的血液供应,使病灶逐渐缺血、坏死,从而减小病灶和子宫体积,减轻痛经、月经量多等临床症状[2]

  3. 手术治疗:
    如果经其他治疗效果不明显,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年轻或希望生育的女性患有子宫腺肌瘤时可试行病灶挖除术,该手术只挖出病灶,保留子宫;对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应行全子宫切除术[2]

image

子宫腺肌病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效果如何?

目前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明显,在术后 5 年随访中,多数患者月经量大和痛经等问题得到改善,少数病例存在复发问题[9]。也有报道称,子宫动脉栓塞术后 2 年检查发现病灶仍然存活,提示有部分治疗失败的案例。

对于未生育或有生育需求的人群,需留意子宫动脉栓塞术有致使卵巢功能下降的风险,应谨慎选择[2]

子宫腺肌病做子宫切除术有哪些方式?

子宫切除术是子宫腺肌病最有效也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经腹、经阴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等术式。

  1. 阴式子宫切除术:
    如果没有合并内异症及盆腔粘连时,可以选择阴式子宫切除术,从阴道将子宫切除,该手术方式所需时间较短、费用较小、并发症更少,且手术效果与另外两种术式相当[9,10]
  2.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因阴道不易探及、子宫大小影响(子宫体积过大,阴道操作空间有限),或有严重粘连性疾病而不能行阴式子宫切除术者,可考虑腹腔镜子宫切除术[10]。该术式不仅在能全面了解盆腔的情况,而且还能对盆腔的内异症及附件的病变同时给予处理。
  3. 开腹子宫切除术:
    如果患者病变子宫体积大、粘连重,或设施、技术不足时,最好选择开腹子宫切除术,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10]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未生育或有生育需求的人群,通常不建议选择子宫切除术。

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者能治好吗?

通过治疗有可能妊娠成功。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病在缓解痛经、减少月经量方面有明显效果,但对改善受孕几率效果不大。故对于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者,可积极进行助孕治疗,例如: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俗称「试管婴儿」,即将卵子和精子从人体取出,使其在体外受精,再将胚胎移植回母体子宫发育的一种技术。在行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前,最好先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等药物进行治疗,可改善助孕治疗的结果,提高助孕成功率[3]

在患有子宫腺肌病的情况下,即使助孕治疗后成功妊娠,也容易发生流产、早产和胎膜早破,因此在整个孕期都需要密切关注自身及胎儿在子宫内状态。

子宫腺肌病的结局如何?

子宫腺肌病复发率较高,恶变率非常低[2]。药物治疗(如孕三烯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介入治疗(如子宫动脉栓塞术)等方式无效,反复发作或无生育要求者,可行子宫全切除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生活

子宫腺肌病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无特殊注意事项,注意饮食卫生、营养均衡、荤素搭配即可。如果月经量过多,有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可能,可选择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肝脏、黑木耳、紫菜等。还可补充富含维生素 C 的新鲜蔬菜、水果,如番茄、猕猴桃等,帮助促进铁的吸收[11]

子宫腺肌病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1. 无生育打算时,要注意避孕,尽量避免人工流产和刮宫及其他宫腔操作。
  2. 子宫腺肌病可能会导致经量增多,如果在 2 个小时内浸透了 4 个以上的卫生巾或卫生棉条,说明出血量较多,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预防

子宫腺肌病可以预防吗?

由于子宫腺肌病的具体病因尚未明了,所以很难预防,但注意以下几点,或许对预防该病有利:

  1. 注意正确使用避孕药具,尽量避免意外怀孕和人工流产,及刮宫等宫腔操作。
  2. 有子宫腺肌病家族史者,每年可进行妇科检查,以尽早发现和治疗疾病;出现痛经、月经量多等症状,及时就医。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