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什么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又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病。
按照人体内血管种类,血栓形成可以分为静脉性血栓、动脉性血栓和毛细血管性血栓,我们比较了解的脑血栓属于动脉性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形成阻塞物阻止了血液流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说是一个总称,可再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下肢深静脉血栓不能根治,要早发现早治疗,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肺栓塞等致命并发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会随着人体活动到达其他部位吗?

众所周知,静脉血液是回流入心脏后,进入肺脏循环进行进行氧气交换排出二氧化碳,下肢深静脉内静脉血经下腔静脉 → 右心房 → 右心室 → 肺动脉 → 肺循环毛细血管网 → 肺静脉 → 左心房 → 左心室 → 全身动脉系统。
所以可以看出只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沿着较为粗大的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进入肺动脉,肺动脉会发出分支并且管径越来越细,脱落多血栓会卡到血管某个部位,导致肺动脉栓塞(肺栓塞),肺循环的毛细血管很细,血栓不能通过,所以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导致常见的脑栓塞、肾栓塞等动脉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什么症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其部位的不同其症状也有很大不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部位可位于下肢任何部位(如髂、股、腘、胫前、胫后、肌间等)的静脉。
但本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局部感到疼痛,行走时疼痛加重,表现较轻的患者则仅有站立时局部沉重感。
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的疼痛,是什么样的?
发生于小静脉丛者,范围小,程度轻,疼痛不明显。
如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虽然小腿深静脉是手术后最易发生血栓的部位,但有时症状不明显很难发现,需要采取一些检查措施,如 Homans 征检查才能激发疼痛;疼痛反应差的个体,甚至并不感到异常,直至血栓滋长繁衍,影响主干静脉,引起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则会有小腿部疼痛及压痛小腿部轻度肿胀或肿胀。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栓塞部位不同,症状有什么区别?
  • 绝大多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即多数严重的血栓都是从下向上逐渐蔓延扩张形成的,长度从小腿直到大腿;由于其范围大,时间久,激发的炎症反应较为明显,肢体血液回流障碍,除局部有疼痛,压痛外,还会出现整个肢体重垂不适和胀痛。

  • 肢体肿胀:如果位于主干静脉则会迅速出现下肢肿胀,且肿胀程度较严重,下肢深小静脉受累时,只会出现下肢的轻度肿胀。

  • 浅静脉扩张:主要是因为深静脉阻塞,浅表静脉回流障碍。回流障碍的程度则取决于阻塞静脉的部位及血栓形成的范围。

  • 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


  • 下肢深静脉血栓会引起哪些全身反应?
  • 体温升高和脉率加速,形成股青肿。

    • 为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类型。只要血栓伸展至患肢的大部分或整个静脉系统,尤其是股深静脉,使下肢静脉处于严重的回流障碍,此时必然伴以股动脉痉挛,即为股青肿。
    • 起病急骤,患肢疼痛、肿胀广泛、皮肤紧绷发亮、可呈青紫、起泡、皮温改变,足背、胫后动脉波动明显减弱或消失。全身反应明显,体温增高,由于大量体液迅速渗入患肢,可出现休克,晚期发生静脉性坏疽。
  • 若病情发展也可以引起强烈的动脉痉挛而致股白肿。

    • 股白肿是由于血栓形成迅速而广泛,下肢浮肿在数小时内就达到最高程度,表现为全下肢的肿胀、皮肤苍白及皮下小静脉的网状扩张,这种情况称之为疼痛性股白肿。
    • 肢体坏死的出现说明患肢血液循环状态严重恶化。
  • 最为严重的就是出现肺栓塞,发生难以缓解的呼吸困难、也可能影响心脏,以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深静脉位置在哪儿?
    这种深静脉一般是位于下肢肌肉深面的大静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深浅静脉中的深静脉。
    深静脉是主要的静脉血液回流管道,有下肢表浅静脉的汇入。
    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时溶栓导管就是通过穿刺将导管送入深静脉内直接将溶栓药物通过导管喷到血栓上进行溶栓,最经常的穿刺部位就是腘静脉也就是在膝盖后面的腘窝处。
    下肢深静脉血栓会引起哪些疾病?
    先了解一下什么叫并发症,并发症是一个复杂的临床医学概念。是指一种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引起另一种疾病或症状的发生,后出现的即为前者的并发症。
  • 肺动脉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由较大的血栓脱落后栓塞肺动脉引起。

  •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由于原发于髂静脉血栓向上发展或延伸的结果。

  •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治疗后,症状虽然好转,但是每次站立或活动后,下肢随即出现肿胀、水肿等现象。随着发展期下肢浅静脉出现曲张、小腿皮肤色素沉着、硬化,甚至溃疡形成后经久不愈。其症状类似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后期下肢症状。


  •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很多,多数患者是由于下肢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这三大原因引起。
    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血流滞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下肢长时间的制动(固定不活动),患病长期卧床、久坐、久蹲、下肢静脉曲张症状严重者等。

  • 手术患者手术中腰麻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引起外周静脉回流减慢。

  • 手术中麻醉使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失去了肌肉的肌泵(所谓的肌泵,就是依靠下肢肌肉在运动时的肌肉挤压作用,使静脉血回流到心脏)作用。

  • 术后因切口疼痛和其他原因卧床休息,患者主动活动意识下降也不同程度的降低肌肉的肌泵作用,致使血流回流减少、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导致静脉壁损伤,是什么原因?
  • 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 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还有股骨颈骨折损伤下肢的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能损伤股静脉的「上级」——髂总静脉或其分支等,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 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


  • 下肢深静脉血栓时的血液高凝状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第一类是先天性高凝状态,主要原因有血栓抑制剂的缺乏、血纤维蛋白原的异常、纤维蛋白溶解异常等。
    第二类是后天性高凝状态,如创伤、休克、手术、肿瘤、长期使用雌激素、怀孕等:
  • 各种大型手术后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剂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 普外科脾切除术后由于血小板骤然增加,可增加血液凝固性,烧伤或严重脱水使血液浓缩,也可增加血液凝固性。

  • 还有一个容易遗漏的原因就是癌症晚期如肺癌、胰腺癌等,癌细胞破坏组织也会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 下肢深静脉血栓好发于哪些人?
    上面我们已经介绍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那么凡是有这些危险因素人群都会有的静脉曲张的风险:
  • 下肢长时间的制动(固定不活动)、患病长期卧床、长途乘车或飞机久坐不动、或长时间的静坐及下蹲位下肢静脉曲张症状严重者。

  • 长期静脉输入刺激性溶液及高渗性液体者,伴有下肢骨折、创伤、休克、手术、肿瘤、长期使用雌激素、口服避孕药、怀孕等。

  • 妇女产后也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诱发因素。

  • 人体在解剖和生理上的特殊性,如左髂静脉在解剖上受右髂动脉骑跨,其远侧的静脉血回流相对的较右侧缓慢。

  • 下肢深静脉血栓既往史,具有较高的再发风险,尤其当合并其他危险因素者。


  • 下肢深静脉血栓会遗传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总体上不能算会遗传。但某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还是有一定的遗传性的。
    如,有研究发现血液中缺少蛋白质 C(蛋白 C 是一种维生素 K 依赖的糖蛋白,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分布于血浆中)。严重的蛋白 C 缺乏症会使凝血与抗凝及纤溶系统发生紊乱,从而引发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α2 球蛋白和 α1 抗胰蛋白酶的含量升高等,会使静脉血栓形成复发。
    由遗传因素造成的某些调节蛋白的缺失或功能异常,会导致原发性血液高凝状态,这是一种先天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表现为血液的高凝状态或血栓倾向。其临床上往往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血栓形成。
    查看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内容

    患者问:

    症状及患病时长:
    22日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周围型,再腘静脉以下,确诊后一直进行保守治疗,每天脚上打尿激酶,手上打血栓通,还有抗凝治疗,28日进行复查血栓并没有变小,医生告知可能半年内都可能消散不了,需要抗凝治疗半年以上,我想问这种情况可以进行抽栓治疗吗,心里不想时常放个定时炸弹,如果可以抽栓治疗,治疗后期会有什么症状或者后遗症吗

    30人看过

    患者问:

    症状及患病时长:左腿膝盖靠内侧血管交汇处有肿块,绿豆粒大小,手指可触摸到,触摸时感觉光滑,球形面,类似绿豆,颜色发青,按压有痛感,平时不痛,起初发现时较小较软,像是血管爆起,三月后变大变硬,周围皮肤表面有类似疙瘩。本人因为工作原因,近一年步行较多,日均1万步,膝盖前侧内部时有刺痛,但休息后可缓解

    就医及用药情况:

    需要解答的问题:

    18人看过

    患者问:

    症状及患病时长:左脚内裸溃疡4年未愈,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史9年,左下腔当时安滤网未取,9月28日检查医生说手术。


    需要解答的问题:问看检查图片,最佳治疗方案?手术还是保守治疗?

    20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