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
就诊科室:普外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闫迎川

闫迎川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3月2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4年02月23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什么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又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病。

按照人体内血管种类,血栓形成可以分为静脉性血栓、动脉性血栓和毛细血管性血栓,我们比较了解的脑血栓属于动脉性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形成阻塞物阻止了血液流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说是一个总称,可再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下肢深静脉血栓不能根治,要早发现早治疗,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肺栓塞等致命并发症。

症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会随着人体活动到达其他部位吗?

众所周知,静脉血液是回流入心脏后,进入肺脏循环进行进行氧气交换排出二氧化碳,下肢深静脉内静脉血经下腔静脉 → 右心房 → 右心室 → 肺动脉 → 肺循环毛细血管网 → 肺静脉 → 左心房 → 左心室 → 全身动脉系统。

所以可以看出只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沿着较为粗大的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进入肺动脉,肺动脉会发出分支并且管径越来越细,脱落多血栓会卡到血管某个部位,导致肺动脉栓塞(肺栓塞),肺循环的毛细血管很细,血栓不能通过,所以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导致常见的脑栓塞、肾栓塞等动脉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什么症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其部位的不同其症状也有很大不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部位可位于下肢任何部位(如髂、股、腘、胫前、胫后、肌间等)的静脉。

但本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局部感到疼痛,行走时疼痛加重,表现较轻的患者则仅有站立时局部沉重感。

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的疼痛,是什么样的?

发生于小静脉丛者,范围小,程度轻,疼痛不明显。

如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虽然小腿深静脉是手术后最易发生血栓的部位,但有时症状不明显很难发现,需要采取一些检查措施,如 Homans 征检查才能激发疼痛;疼痛反应差的个体,甚至并不感到异常,直至血栓滋长繁衍,影响主干静脉,引起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则会有小腿部疼痛及压痛小腿部轻度肿胀或肿胀。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栓塞部位不同,症状有什么区别?

  • 绝大多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即多数严重的血栓都是从下向上逐渐蔓延扩张形成的,长度从小腿直到大腿;由于其范围大,时间久,激发的炎症反应较为明显,肢体血液回流障碍,除局部有疼痛,压痛外,还会出现整个肢体重垂不适和胀痛。

  • 肢体肿胀:如果位于主干静脉则会迅速出现下肢肿胀,且肿胀程度较严重,下肢深小静脉受累时,只会出现下肢的轻度肿胀。

  • 浅静脉扩张:主要是因为深静脉阻塞,浅表静脉回流障碍。回流障碍的程度则取决于阻塞静脉的部位及血栓形成的范围。

  • 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

下肢深静脉血栓会引起哪些全身反应?

  • 体温升高和脉率加速,形成股青肿。

    • 为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类型。只要血栓伸展至患肢的大部分或整个静脉系统,尤其是股深静脉,使下肢静脉处于严重的回流障碍,此时必然伴以股动脉痉挛,即为股青肿。
    • 起病急骤,患肢疼痛、肿胀广泛、皮肤紧绷发亮、可呈青紫、起泡、皮温改变,足背、胫后动脉波动明显减弱或消失。全身反应明显,体温增高,由于大量体液迅速渗入患肢,可出现休克,晚期发生静脉性坏疽。
  • 若病情发展也可以引起强烈的动脉痉挛而致股白肿。

    • 股白肿是由于血栓形成迅速而广泛,下肢浮肿在数小时内就达到最高程度,表现为全下肢的肿胀、皮肤苍白及皮下小静脉的网状扩张,这种情况称之为疼痛性股白肿。
    • 肢体坏死的出现说明患肢血液循环状态严重恶化。
  • 最为严重的就是出现肺栓塞,发生难以缓解的呼吸困难、也可能影响心脏,以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深静脉位置在哪儿?

这种深静脉一般是位于下肢肌肉深面的大静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深浅静脉中的深静脉。

深静脉是主要的静脉血液回流管道,有下肢表浅静脉的汇入。

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时溶栓导管就是通过穿刺将导管送入深静脉内直接将溶栓药物通过导管喷到血栓上进行溶栓,最经常的穿刺部位就是腘静脉也就是在膝盖后面的腘窝处。

下肢深静脉血栓会引起哪些疾病?

先了解一下什么叫并发症,并发症是一个复杂的临床医学概念。是指一种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引起另一种疾病或症状的发生,后出现的即为前者的并发症。

  • 肺动脉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由较大的血栓脱落后栓塞肺动脉引起。

  •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由于原发于髂静脉血栓向上发展或延伸的结果。

  •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治疗后,症状虽然好转,但是每次站立或活动后,下肢随即出现肿胀、水肿等现象。随着发展期下肢浅静脉出现曲张、小腿皮肤色素沉着、硬化,甚至溃疡形成后经久不愈。其症状类似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后期下肢症状。

病因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很多,多数患者是由于下肢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这三大原因引起。

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血流滞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下肢长时间的制动(固定不活动),患病长期卧床、久坐、久蹲、下肢静脉曲张症状严重者等。

  • 手术患者手术中腰麻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引起外周静脉回流减慢。

  • 手术中麻醉使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失去了肌肉的肌泵(所谓的肌泵,就是依靠下肢肌肉在运动时的肌肉挤压作用,使静脉血回流到心脏)作用。

  • 术后因切口疼痛和其他原因卧床休息,患者主动活动意识下降也不同程度的降低肌肉的肌泵作用,致使血流回流减少、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导致静脉壁损伤,是什么原因?

  • 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 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还有股骨颈骨折损伤下肢的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能损伤股静脉的「上级」——髂总静脉或其分支等,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 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

下肢深静脉血栓时的血液高凝状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第一类是先天性高凝状态,主要原因有血栓抑制剂的缺乏、血纤维蛋白原的异常、纤维蛋白溶解异常等。

第二类是后天性高凝状态,如创伤、休克、手术、肿瘤、长期使用雌激素、怀孕等:

  • 各种大型手术后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剂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 普外科脾切除术后由于血小板骤然增加,可增加血液凝固性,烧伤或严重脱水使血液浓缩,也可增加血液凝固性。

  • 还有一个容易遗漏的原因就是癌症晚期如肺癌、胰腺癌等,癌细胞破坏组织也会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下肢深静脉血栓好发于哪些人?

上面我们已经介绍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那么凡是有这些危险因素人群都会有的静脉曲张的风险:

  • 下肢长时间的制动(固定不活动)、患病长期卧床、长途乘车或飞机久坐不动、或长时间的静坐及下蹲位下肢静脉曲张症状严重者。

  • 长期静脉输入刺激性溶液及高渗性液体者,伴有下肢骨折、创伤、休克、手术、肿瘤、长期使用雌激素、口服避孕药、怀孕等。

  • 妇女产后也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诱发因素。

  • 人体在解剖和生理上的特殊性,如左髂静脉在解剖上受右髂动脉骑跨,其远侧的静脉血回流相对的较右侧缓慢。

  • 下肢深静脉血栓既往史,具有较高的再发风险,尤其当合并其他危险因素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会遗传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总体上不能算会遗传。但某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还是有一定的遗传性的。

如,有研究发现血液中缺少蛋白质 C(蛋白 C 是一种维生素 K 依赖的糖蛋白,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分布于血浆中)。严重的蛋白 C 缺乏症会使凝血与抗凝及纤溶系统发生紊乱,从而引发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α2 球蛋白和 α1 抗胰蛋白酶的含量升高等,会使静脉血栓形成复发。

由遗传因素造成的某些调节蛋白的缺失或功能异常,会导致原发性血液高凝状态,这是一种先天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表现为血液的高凝状态或血栓倾向。其临床上往往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血栓形成。

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体格检查时, Homans 征检查是怎么做的?

即直腿伸踝试验。检查时嘱患者下肢伸直,将踝关节背屈时,由于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被动拉长而刺激小腿肌肉内病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为阳性, 提示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的肢体肿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肢体肿胀怎么鉴别?

下肢深静脉血栓所引起的下肢肿胀多需要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贫血、低蛋白血症,盆腔恶性肿瘤压迫髂静脉、布加氏综合征引起的下腔静脉回流受阻等引起的下肢肿胀相鉴别。

这些疾病大多数情况下所引起的水肿是双侧的,对称性,且可通过原发病的其他症状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区别:

  • 如心衰则水肿不仅是局限于下肢,往往表现为全身性,且会出现端坐呼吸,下肢凹陷性水肿但无压痛感。
  • 慢性肾功能不全则会出现晨起的眼睑水肿,口腔有氨臭味,且往往会伴有贫血、出血倾向、高血压等一系列的肾病特点。
  • 贫血、低蛋白血症引起的下肢肿胀往往病情较轻且病程较下肢深静脉血栓较长,且无压痛,皮肤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 盆腔恶性肿瘤压迫、布加氏综合征所引起的单侧下肢症状与下肢深静脉血栓较为相似,但行静脉造影或者彩超检查可很好的区分。

下肢深静脉血栓需要做什么检查?

最开始的筛查早期诊断主要是可以根据主要的临床症状,比如上文中我们所提到的那些临床症状,其次我们首选借助于检查仪器进行确诊,用来确定血栓形成的部位。

主要的检查如下:

  •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中性轻度升高。

  • 静脉造影:作深静脉造影检查,是现在公认的最可靠,准确率最高的检查,堪称是「金标准」。但是其为有创操作,需要使用造影剂,所以要严格掌控适应证,对造影剂过敏,或者是肾功能不好者应慎用。

  • 多普勒超声波检查: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对于血栓普查非常有效。将探头置于患胶的体表位置,测听静脉血流声或描记波形,但不能测出较小的静脉血栓或在早期尚未形成明显阻塞的静脉血栓。

  • 磁共振静脉显像:临床较少应用。

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静脉造影检查时,需要麻醉吗?

不需要。下肢深静脉血栓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一般是应用顺行性造影术,顺血流生理途径充盈下肢静脉,能使静脉直接显像,以问判断有无血栓。

造影前病人需作碘过敏试验,这个是很重要的,排除对造影剂过敏后才可以继续进行下肢静脉造影。病人取仰卧位于 X 线机平台上,头高足低 30 度倾斜位,踝关节上方扎橡皮止血带,以阻断浅静脉血流。以 9 号头皮针穿刺足背浅静脉,在 5~10 min 内注入 38%~45.6% 泛影葡胺 40 ml~80 ml。了解了静脉造影的基本过程可以看出,并不需要进行麻醉。只是在足背浅表静脉上扎针也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

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应该看哪个科?

普外科,血管外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如果不手术,怎么治疗?

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

  • 腿部抬高和初期卧床休息可缓解伴有急性腿部肿胀的深静脉血栓病人的疼痛,建议卧床休息 1~2 周以防止肺栓塞。
  • 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可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使患者的疼痛和肿胀改善得更快。

抗凝疗法

  • 这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现代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 正确地使用抗凝剂可降低肺栓塞并发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后遗症,其作用在于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继续滋长和其他部位新血栓的形成,并促使血栓静脉较迅速地再管化。
  • 一般急性期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过渡到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
  • 由于华法林与药物或食物相关作用复杂,个体剂量差异大,有出血风险,需要监测,近年又研制出许多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等。

经静脉溶栓

  • 通过手或者腿上的浅静脉进行给药,使药物随血液循环在体内均匀分布,达到溶栓目的。
  • 使用的药物多是尿激酶等。

介入下溶栓治疗

  • 是将溶栓药物沿着导管输送到血栓形成的部位,进行精准的溶栓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口服华法林时,要注意什么?

口服华法林,需要定期检查凝血功能,主要监测的指标是: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使用华法林治疗时,口服华法林,一般是 3~4 天起效,一般第 3 天测 INR 值应小于 2,一般约维持在 1.5 左右,大于 2 应减量。
  • 1 周后复查,年轻人及中年人 INR(约在 2~3),老年人(约 1.6~2.5),说明抗凝有效且安全。调整剂量的华法林 (INR 2.0~3.0) 与阿司匹林相比,华法林可明显降低总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避免 INR > 3.0。
  • 华法林抗凝的强度 INR 不应低于 1.5,当 INR > 3 时出血并发症明显增加,INR < 1.5 时栓塞危险明显增加。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手术治疗后,多久能正常活动?

一般下肢静脉血栓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更应鼓励患者适当活动下肢,可加穿弹力袜或者是弹力绷带,尽早下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再次出现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根治吗?

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医学上大多数疾病一样,不能做到根治,只能说是最大程度缓解和治疗。

如果急性期的 3 个小时进行溶栓治疗,新生成的血栓可以最大程度上被溶栓药物溶解。但是随着病程的延长,血栓收缩并与周围静脉壁因炎症反应而粘连。即使使用溶栓药物也不会完全溶解。

手术取栓也可能会造成血管壁的损伤,增加取栓后血栓复发机率。所以说要想更好的治愈下肢深静脉血栓只能是早发现早治疗。

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出现哪些情况,必须手术?

是否需要手术治疗要看病情的程度,急性血栓形成阶段可给予全身或局部溶栓治疗。

由于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现在早期的急性血栓形成介入下溶栓治疗后患者治愈率也较高。对于晚期慢性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果机化后完全阻塞管腔则只能是手术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需要住院吗?

下肢深静脉血栓因为其并发症的高危险性,及其治疗的特殊性,最好是在医院中治疗。

院内既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悉心指导及照顾下对疾病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治疗,24 小时有人随叫随到,出现什么情况可以立即处理。院外除了没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各种抢救设备、药物也没有。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住院期间应当注意什么?

下肢深静脉血栓住院主要是因为需要治疗,所以住院期间所发生的紧急情况多数是以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居多。下面我们大体说一下临床上经常见到的那些情况你自己可以解决,哪些情况必须抓紧找医生。

一般情况

  • 患者住院期间出现腹胀,一般是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少。可多饮水,多吃点容易消化的食物,蔬菜。适当的下床活动活动。
  • 下床后眩晕,一般是体位性低血压,不用很紧张。由于患者长期卧床,突然下床活动或者上厕所突然起立容易出现低血压;可以让患者下床不要太急,动作慢点。如果晕倒的话还是要紧急叫一下医生,排除一下其他疾病。
  • 体温升高,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没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可能是血栓溶解吸收的原因,可不用担心。

特殊情况

  • 出现口腔、皮肤黏膜出血,皮下青斑淤血等,可能是抗凝或溶栓剂量多大,引起皮下或口腔黏膜出血,需及时找大夫处理。
  • 出现皮疹、发热、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可能是用药后的副作用。
  • 出现过敏,发热、寒战可能是溶栓药物过敏,需要紧急找大夫对症处理过敏。
  • 血管穿刺溶栓部位出现肿胀,疼痛,可能是穿刺部位血肿形成,如出现这种情况需要马上处理。

image

生活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后应注意些什么?

经过系统的治疗,患者下肢症状基本能不同程度的得到缓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 72 小时内及时给予溶栓治疗后,下肢症状可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但病程长。症状重的患者及时经过全面系统的治疗,其下肢静脉血管中陈旧性血栓可能也不会溶解,而且其复发率也较高。

所以日常生活中主张患者应注意:

  • 适当的活动下肢,卧床休息时,患肢应抬高 10~15 度,大概就两个枕头的高度,促进血液的回流。

  • 活动时穿医用弹力袜。因为治疗结束后患者活动时会出现下肢肿胀等症状(损伤静脉瓣膜,残留机化血栓使血管腔内径减小,回流不同程度受影响)。

  • 大部分出现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在出院后需要继续一段时间的口服药物治疗,一定要遵医嘱服药。

  • 日常生活注意活动下肢,避免长时间站立、下蹲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日常生活应该注意些什么?

  • 静脉血栓在活动后或者腹压增高,会导致血栓脱落,形成肺栓塞。所以静脉血栓患者饮食需要进食高纤维食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以免造成腹压突然增高导致血栓脱落形成肺栓塞。

  •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高纤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西红柿、梨、苹果、黑木耳等,保持大便通畅。

  • 多饮水,降低血粘稠度。以免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病情。

  • 住院期间建议采用流质或半流质清淡饮食,防止过硬、过咸、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和刺激口腔粘膜。人睡前避免喝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宜喝热牛奶或听轻音乐,使大脑放松,促进睡眠。

  • 日常生活中可以加穿弹力袜,适当加强锻炼。尽量避免久站,久蹲,久坐等减缓血液回流的动作。活动后适当抬高下肢。

  • 对于有慢性咳嗽及习惯性便秘的患者要及时治疗原发病。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如何预防?

  • 对具有高危险因素的患者,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如手术患者术前与术后采取必要的药物预防措施。
  • 手术后避免在小腿下垫枕以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
  • 病人的足和趾经常主动活动,并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
  • 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下肢穿医用弹力长袜。
  • 年老、癌症或心脏病患者在经历胸腔、腹腔或盆腔大手术后,股骨骨折后,以及产后妇女应更为重视预防,在日常生活中注意:
    • 饮食上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多吃含维生素的食物。
    • 可口服些促血液循环药物。
  • 对于一般人群则要尽量避免久站,久蹲,久坐等减缓血液回流的动作,适当加强体育锻炼。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