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什么病?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主要是因为吃了生的或不熟的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淡水螺肉(主要是福寿螺,又名大瓶螺、苹果螺)或软体动物而感染。
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的大脑和脊髓,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急性脑膜脑炎。
患者发病常较急,早期多有发热,随后相继出现头痛,身体不同部位的感觉异常,或面部和肢体麻痹,或嗜睡、抽搐、癫痫、躁动、精神失常等症状。
大多数脑部管圆线虫病患者能够自愈。对于本病是否需要使用驱虫药,存在有一定的争议。我国部分研究认为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不失为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较好药物,与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则疗效更佳。
预防本病的关键在于不吃生的或半生的螺类、蟹、蛤蝓及蛙类、淡水虾、被螺类污染的蔬菜等。
广州管圆线虫病常见吗?常见于哪里(疫区)?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较为罕见的疾病,目前世界范围内报道病例数在 3 000 人以上。
本病主要发生在东南亚(尤其是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南部),以及整个太平洋海盆,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中国大陆、日本、巴布亚新几内亚、夏威夷和几个较小的太平洋岛屿。
另外,由于感染大鼠经船只的传播,该寄生虫也见于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古巴、波多黎各和牙买加,并且已从新奥尔良传播至路易斯安那州的其他地区。在欧洲和美国发现了更广泛的散发病例,其中仅部分是与旅行相关。
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重要中间宿主,随着福寿螺的不断扩散,加速了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传播。
2006 年 5~8 月,在北京出现了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暴发疫情,称之为「北京福寿螺」事件,在此期间有消费者先后在一家名为「蜀国演义」的酒楼及其分店食用过加工不当的福寿螺菜肴,引发 100 多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
更多

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潜伏期有多久?

1 天~6 周以上不等,平均为 1~3 周。
广州管圆线虫病会导致哪些症状?
  • 潜伏期症状:广州管圆线虫病潜伏期的症状不明显,少数病人有腹痛、腹泻,但症状不重,且很快消失。

  • 发热:潜伏期后大多起病较急,早期多有发热,38~39 ℃,体温多在数天后降至正常,少数病人可持续数周。此后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移行到神经组织或眼部组织等部位,导致相应的症状。

  • 神经系统症状:感染后 2~35 天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

    • 最为常见的症状是头痛,90% 以上的病人有头痛,呈急性剧烈头痛,多感觉在额部,其次感觉在颞部和枕部,亦可同时出现在多个部位。大多数情况下为间歇性,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也有长达半小时至数小时的,腰穿后头痛可暂时减轻,一般发作几天后可自行停止,但也有延续数周的患者。
    • 大多数病人头痛时会伴有恶心、呕吐,同时脖子会僵硬、僵直,旁人搬动时也会感到僵硬有抵抗感。
    • 75% 的病人可有头部、躯干或四肢等不同部位的感觉异常,例如疼痛、麻木、烧灼感、针刺感等,身体疼痛表现为自发性 游移性疼痛,常伴被触摸或风吹后诱发出的痛性感觉异常,存在有痛觉过敏的现象。
    • 少数病人可有暂时性的面部或肢体麻痹,可有抽搐、癫痫、躁动、嗜睡、精神失常等表现。
    • 极少数病人可昏迷,为病情凶险的征兆。
  • 眼部症状:偶见眼内感染虫体的患者,可造成单侧视力障碍,甚至失明,少数病人可有怕光,复视,视力模糊的表现。

  • 肺部症状:肺部感染的患者可有咳嗽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如胸片、CT 等)肺内可出现阴影。

  • 消化系统症状:感染后可有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部分病人可有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


  • 广州管圆线虫病会引起哪些严重的后果?
    大多数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所致的头痛、脖子僵硬、恶心、呕吐、感觉异常和感觉过敏、视物模糊等通常会在数周之内逐渐消退。
    仅有极少部分病人有慢性的后遗症,表现为感觉异常、无力、认知功能减退等,但通常后续也会逐渐消退。
    广州管圆线虫病导致死亡的风险有多高?
    广州管圆线虫病导致死亡不多见,不到 5%。出现感觉障碍进行性加重、四肢明显无力、意识障碍(如昏迷)等情况,提示病情凶险,死亡风险高。
    更多

    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病原体是什么?

    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病原体为广州圆线虫(曾称其为广州肺线虫、广州住血线虫、鼠血圆线虫等),隶属线虫纲、管圆线虫属。
    成虫虫体呈线状,雌虫较雄虫略大,虫体头端尖细,后部向腹侧弯曲,尾端尖锐。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鼠类右心和肺动脉内。
    雌虫产卵,卵随血流进入鼠肺部毛细血管,数天后孵化为第一期幼虫,由肺泡内脱出,沿气管上升至咽部被鼠咽下,再经胃、肠随随粪便排出体外,在自然界可存活 2 周。
    若被中间宿主(某些陆生或水生螺,蛞蝓等软体动物)吞食进体内,经两次蜕皮变为第三期幼虫,可长期存在于螺体内,其对鼠类及人类都具有感染力。在我国传播广州圆线虫病的中间宿主主要是福寿螺褐去玛瑙螺等。
    此外,鱼、虾、蟹、蛙、蛇等如吃了带有第三期幼虫的螺类,则幼虫即被转入其体内长期存在,此称转续宿主,同样具有感染性。
    当上述这些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或是转续宿主被鼠吞食后,第三期幼虫(感染性幼虫)移行至大鼠脑部,在此发育为成虫,然后这些成虫进入大鼠的静脉系统,再到有心和肺动脉内,以此循环繁衍生息。
    广州管圆线虫是如何导致人体生病的?
    人吃了含有广州管圆线虫第三期幼虫的食物后,幼虫可钻入胃肠壁的血管或淋巴管内随血流散布至全身,到达人体肺、脑、肝、脾、肾等各种组织器官。
    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除大脑外,还可累及小脑、脑干、脊髓、脑神经和脊神经根等。
    幼虫移行的机械性刺激和人体对虫体的排异,可使病变部位充血、出血、组织损伤及出现肉芽肿性炎症反应,后者在死亡变性的虫体周围最强。
    在脑膜、蛛网膜及脑内的虫体周围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夏科-雷登氏结晶及巨噬细胞侵润,甚至形成嗜酸粒细胞性肉芽肿。被侵犯的脑膜可增厚粘连,造成脑室轻至中度扩张,出现相应的疾病症状。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怎么传染的?会人传人吗?
  • 人吃了生的或是未煮熟的含有本寄生虫第三期幼虫感染的中间宿主(如螺)的肉等即可感染。
  • 在流行区吃了生的或未煮熟的转续宿主(淡水鱼、虾、蟹,蛙、蛇等)的肉亦可感染。
  • 染有本虫的中间宿主在蔬菜等植物上爬行时,可将第三期幼虫粘附其上,如生吃菜类未能洗净亦可受染,饮用了含有第三期幼虫的生水也可感染,接触疫区含有寄生虫的土壤也有传染的可能。

  • 在人体中,成虫移行至脑部(或极少情况下移至肺部、眼部等),但不产卵,所以不会人传人。
    哪些人容易患上广州管圆线虫病?
    人群普遍易感。食用被寄生虫污染的食物、水,疫区玩耍接触泥土的儿童,疫区食用被寄生虫污染的食物与水的旅行者都容易患上广州管圆线虫病。
    查看广州管圆线虫病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