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是什么?

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存在于淋巴系统(如淋巴结)和造血器官(如骨髓、肝脏)中。淋巴细胞具有免疫功能,可以抵挡、杀灭或消除体内的病原菌、肿瘤细胞等。淋巴细胞分为许多亚型,其中主要是 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和 NK 细胞。
  • T 淋巴细胞能够直接攻击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和体内的肿瘤细胞等(即医学上所说的「细胞免疫」)。
  • B 淋巴细胞在受到病原体等刺激后,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合成抗体,抗体与「入侵者」结合并将其歼灭(即医学上所说的「体液免疫」)。
  • NK 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也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在抗肿瘤、抗感染、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淋巴结是什么?
    淋巴结是淋巴系统的组成部分,分散在全身各处。淋巴结是淋巴细胞聚集的场所。淋巴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
  • 生成淋巴细胞。
  • 过滤淋巴液:主要由淋巴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来完成,淋巴液中衰老的细胞及颗粒物质都可被吞噬。例如:人体吸入的尘埃颗粒,通过呼吸道进入支气管淋巴结,被巨噬细胞吞噬。
  • 免疫作用:通过淋巴结内的各种细胞本身具有的杀伤作用及其产生的抗体,来防御、杀灭和消除体内的病原菌、肿瘤细胞等。

  • 淋巴瘤是什么?
    淋巴瘤(lymphoma),又叫「淋巴癌」,是起源于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一般来说,淋巴瘤均为恶性肿瘤,其原因可能为淋巴细胞异变,出现不受控制的增殖,并且聚集到身体的不同部位(特别是淋巴结)而导致[1]
    淋巴瘤病人的首发症状常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可为多发或单发。但淋巴结以外的任何部位如脾脏、胃肠道等也可以成为淋巴瘤首发的部位[1]
    淋巴瘤的治疗以化疗为主,还包括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生物靶向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随着医学的发展,淋巴瘤病人的生存期已有明显延长,相当一部分病人已能得到根治[2]
    淋巴瘤有哪些类型?
    淋巴瘤根据组织病理学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后者又根据发生异变的淋巴细胞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类型,如 B 细胞淋巴瘤、T 细胞淋巴瘤、自然杀伤细胞淋巴瘤(即 NK 细胞淋巴瘤)等[1]
    霍奇金淋巴瘤是什么?
    霍奇金淋巴瘤是淋巴瘤的一种类型,主要原发于淋巴结,特点是淋巴结进行性肿大[1]
    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是以组织细胞学检测中见到双核或多核的 RS 细胞为主要依据。早期的霍奇金淋巴瘤可通过放、化疗治愈[1]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什么?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淋巴瘤的另一种类型,凡不属于霍奇金淋巴瘤者,均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一般无特征性 RS 细胞,发生的部位可以是淋巴结,也可以是淋巴结以外的组织器官。病人往往为多病灶起病,受累淋巴结多为双侧和多发,甚至遍及全身[1]
    其亚型及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因而治疗效果和预后也不尽相同[2]
    淋巴瘤常见吗?
    常见。根据 GLOBOCAN 2020 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新发霍奇金淋巴瘤 83087 例,新发非霍奇金淋巴瘤 544352 例[2]
    更多

    淋巴瘤有哪些表现?

    淋巴瘤最常见的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的淋巴结肿大,多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区[1]
    全身症状:常伴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大于 38 ℃)、消瘦、夜间盗汗(可浸透衣物)、体重下降、全身乏力、皮肤瘙痒等[1]
  • 局部症状:取决于肿瘤累及的部位。
  • 咽部受累可有吞咽困难、鼻塞、鼻出血等症状;
  • 胸部受累可致咳嗽、胸闷、气促等症状;
  • 累及胃肠道的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和腹部包块等;
  • 肾损害主要为肾肿大、高血压、水肿等;
  • 硬膜外肿块可导致脊髓压迫症,表现为病变部位以下感觉消失、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等;
  • 皮肤受累表现为肿块、皮下结节、浸润性斑块、溃疡等[1]

  • 当然,不同淋巴瘤患者的表现多种多样,不只局限于上述症状。
    image
    更多

    淋巴瘤是怎样危害人体健康的?

    淋巴瘤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危害人体健康:
  • 淋巴瘤细胞在病变局部恶性增生,造成脏器的直接损害与功能障碍。
  • 恶性增生的淋巴瘤细胞,通过遍布全身的淋巴系统而转移到各个器官,造成其他多脏器的损害。
  • 全身淋巴系统的广泛病变使人体的免疫功能明显低下,从而使机体不能发挥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功能,而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 淋巴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 感染:淋巴瘤的发生可能与一些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包括 EB 病毒、人类嗜 T 淋巴细胞病毒、Kaposi 肉瘤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等[1]
  • 免疫力低下:如艾滋病、干燥综合征、器官移植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可诱发淋巴瘤[1]
  • 理化因素:长期接触电离辐射、有害化学物质(杀虫剂、染发剂等)可能会增加淋巴瘤的发生概率。
  • 遗传因素:近年来,有报道表明淋巴瘤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一些癌基因(如TET2、DNMT3A、IDH2)的异常活化可能会导致肿瘤的发生[3]

  • 淋巴瘤容易发生在哪些人?
  • 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者:如 EB 病毒、人类嗜 T 淋巴细胞病毒、Kaposi 肉瘤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等感染人群。
  • 免疫力低下者:特别是艾滋病患者、干燥综合征患者、器官移植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肿瘤病人接受过放疗者等发生淋巴瘤的概率更高。
  • 从事放射线等职业者,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者也更容易患淋巴瘤。
  • 家族中有患淋巴瘤者也比普通人群更易患淋巴瘤。

  •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人群较其他人更易患淋巴瘤,但并不是百分百一定会患上淋巴瘤。一般认为,淋巴瘤的发生是多种致病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具体发病机制很复杂。
    淋巴瘤发病风险的增加与接触放射线有关吗?
    据报道,日本长崎、广岛原子弹爆炸后的幸存者淋巴瘤的发病率增加[4]
    此外,有文献报道,因脊柱炎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人,淋巴瘤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 2 倍。因此,一般认为过多接受放射线照射与淋巴瘤的发病有一定关系,而常规的放射检查如胸片、X 线造影、CT、磁共振检查和一般的工作接触,是不会增加淋巴瘤的发病率的[5]
    淋巴瘤会传染吗?
    一般来说,淋巴瘤并不会传染。淋巴瘤的发病可能与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而其中一些病毒感染可能具有传染性,如人类 T 淋巴细胞逆转录病毒 Ⅰ 型病毒等,若接触了此类病毒,可能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淋巴瘤会遗传吗?
    近年来,有报道表明淋巴瘤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这说明遗传因素可能是淋巴瘤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作为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决不是必然性[3]
    查看淋巴瘤相关内容

    患者问:

    症状及患病时长:60岁血小板减少,全身淤紫,4天,无其他不适,日常血糖略高

    就医及用药情况:周六血小板1检查后当天住院,激素治疗后周日3,中午输了一袋血小板,周一检测18,医生说效果不佳

    需要解答的问题:
    请问现在的治疗效果是不太好吗,从数据来看还是要继续激素治疗吗?可不可以转院,看看是否能继续输血小板或者使用丙球蛋白

    7人看过

    患者问:

    症状及患病时长:大概有2个月了

    就医及用药情况:做了彩超

    需要解答的问题:
    请问大夫这个危险吗

    4人看过

    患者问:

    师姐好,我也是中国医科大的。我妈妈女 57 岁。已经有失眠史半年左右,每晚都只能睡 2 小时,自己服用舒乐安定。上周二开始自觉嗓子不舒服自己服用左氧氟沙星一周 未有明显改善 本周二的时候突然高烧 39.8 度 伴随有说话语无伦次 失去逻辑 应用头孢和退烧药后体温下降至 38 度后 语言表达能力正常。本周二行血常规检查,可能是吃了一周左氧结果无异常。因为有一过性的认知能力障碍,所以做了增强磁共振,DWI,正常。腰穿后发现脑脊液蛋白偏高,但不多。颅内压 185,氯 112,且脑脊液里有 RBC,我怀疑穿刺到静脉从,结果不准。 昨日血 ngs 发现有海氏肠球菌,但是特异性序列只有 1 条,可能有污染。故停用头孢曲松钠,换用万古霉素。前日体温在 36.9-37.1。昨日到今日体温又上升到 38 度左右,最高 38.7 度。患者也做了心脏彩超,未发现明显异常。胸部 ct也是正常。 患者目前精神良好,也无精神症状。饮食正常,二便正常。
    需要解答的问题:
    今早查房急诊管床医生说再不好怀疑肿瘤,淋巴问题?您从目前来看,可能性大吗?

    5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