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
就诊科室:血液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王国蓉

王国蓉血液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04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9月19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淋巴细胞是什么?

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存在于淋巴系统(如淋巴结)和造血器官(如骨髓、肝脏)中。淋巴细胞具有免疫功能,可以抵挡、杀灭或消除体内的病原菌、肿瘤细胞等。淋巴细胞分为许多亚型,其中主要是 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和 NK 细胞。

  • T 淋巴细胞能够直接攻击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和体内的肿瘤细胞等(即医学上所说的「细胞免疫」)。
  • B 淋巴细胞在受到病原体等刺激后,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合成抗体,抗体与「入侵者」结合并将其歼灭(即医学上所说的「体液免疫」)。
  • NK 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也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在抗肿瘤、抗感染、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淋巴结是什么?

淋巴结是淋巴系统的组成部分,分散在全身各处。淋巴结是淋巴细胞聚集的场所。淋巴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

  • 生成淋巴细胞。
  • 过滤淋巴液:主要由淋巴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来完成,淋巴液中衰老的细胞及颗粒物质都可被吞噬。例如:人体吸入的尘埃颗粒,通过呼吸道进入支气管淋巴结,被巨噬细胞吞噬。
  • 免疫作用:通过淋巴结内的各种细胞本身具有的杀伤作用及其产生的抗体,来防御、杀灭和消除体内的病原菌、肿瘤细胞等。

淋巴瘤是什么?

淋巴瘤(lymphoma),又叫「淋巴癌」,是起源于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一般来说,淋巴瘤均为恶性肿瘤,其原因可能为淋巴细胞异变,出现不受控制的增殖,并且聚集到身体的不同部位(特别是淋巴结)而导致[1]

淋巴瘤病人的首发症状常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可为多发或单发。但淋巴结以外的任何部位如脾脏、胃肠道等也可以成为淋巴瘤首发的部位[1]

淋巴瘤的治疗以化疗为主,还包括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生物靶向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随着医学的发展,淋巴瘤病人的生存期已有明显延长,相当一部分病人已能得到根治[2]

淋巴瘤有哪些类型?

淋巴瘤根据组织病理学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后者又根据发生异变的淋巴细胞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类型,如 B 细胞淋巴瘤、T 细胞淋巴瘤、自然杀伤细胞淋巴瘤(即 NK 细胞淋巴瘤)等[1]

霍奇金淋巴瘤是什么?

霍奇金淋巴瘤是淋巴瘤的一种类型,主要原发于淋巴结,特点是淋巴结进行性肿大[1]

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是以组织细胞学检测中见到双核或多核的 RS 细胞为主要依据。早期的霍奇金淋巴瘤可通过放、化疗治愈[1]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什么?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淋巴瘤的另一种类型,凡不属于霍奇金淋巴瘤者,均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一般无特征性 RS 细胞,发生的部位可以是淋巴结,也可以是淋巴结以外的组织器官。病人往往为多病灶起病,受累淋巴结多为双侧和多发,甚至遍及全身[1]

其亚型及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因而治疗效果和预后也不尽相同[2]

淋巴瘤常见吗?

常见。根据 GLOBOCAN 2020 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新发霍奇金淋巴瘤 83087 例,新发非霍奇金淋巴瘤 544352 例[2]

症状

淋巴瘤有哪些表现?

淋巴瘤最常见的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的淋巴结肿大,多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区[1]
全身症状:常伴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大于 38 ℃)、消瘦、夜间盗汗(可浸透衣物)、体重下降、全身乏力、皮肤瘙痒等[1]

  • 局部症状:取决于肿瘤累及的部位。
  • 咽部受累可有吞咽困难、鼻塞、鼻出血等症状;
  • 胸部受累可致咳嗽、胸闷、气促等症状;
  • 累及胃肠道的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和腹部包块等;
  • 肾损害主要为肾肿大、高血压、水肿等;
  • 硬膜外肿块可导致脊髓压迫症,表现为病变部位以下感觉消失、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等;
  • 皮肤受累表现为肿块、皮下结节、浸润性斑块、溃疡等[1]

当然,不同淋巴瘤患者的表现多种多样,不只局限于上述症状。

image

病因

淋巴瘤是怎样危害人体健康的?

淋巴瘤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危害人体健康:

  • 淋巴瘤细胞在病变局部恶性增生,造成脏器的直接损害与功能障碍。
  • 恶性增生的淋巴瘤细胞,通过遍布全身的淋巴系统而转移到各个器官,造成其他多脏器的损害。
  • 全身淋巴系统的广泛病变使人体的免疫功能明显低下,从而使机体不能发挥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功能,而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淋巴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 感染:淋巴瘤的发生可能与一些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包括 EB 病毒、人类嗜 T 淋巴细胞病毒、Kaposi 肉瘤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等[1]
  • 免疫力低下:如艾滋病、干燥综合征、器官移植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可诱发淋巴瘤[1]
  • 理化因素:长期接触电离辐射、有害化学物质(杀虫剂、染发剂等)可能会增加淋巴瘤的发生概率。
  • 遗传因素:近年来,有报道表明淋巴瘤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一些癌基因(如TET2、DNMT3A、IDH2)的异常活化可能会导致肿瘤的发生[3]

淋巴瘤容易发生在哪些人?

  • 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者:如 EB 病毒、人类嗜 T 淋巴细胞病毒、Kaposi 肉瘤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等感染人群。
  • 免疫力低下者:特别是艾滋病患者、干燥综合征患者、器官移植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肿瘤病人接受过放疗者等发生淋巴瘤的概率更高。
  • 从事放射线等职业者,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者也更容易患淋巴瘤。
  • 家族中有患淋巴瘤者也比普通人群更易患淋巴瘤。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人群较其他人更易患淋巴瘤,但并不是百分百一定会患上淋巴瘤。一般认为,淋巴瘤的发生是多种致病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具体发病机制很复杂。

淋巴瘤发病风险的增加与接触放射线有关吗?

据报道,日本长崎、广岛原子弹爆炸后的幸存者淋巴瘤的发病率增加[4]

此外,有文献报道,因脊柱炎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人,淋巴瘤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 2 倍。因此,一般认为过多接受放射线照射与淋巴瘤的发病有一定关系,而常规的放射检查如胸片、X 线造影、CT、磁共振检查和一般的工作接触,是不会增加淋巴瘤的发病率的[5]

淋巴瘤会传染吗?

一般来说,淋巴瘤并不会传染。淋巴瘤的发病可能与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而其中一些病毒感染可能具有传染性,如人类 T 淋巴细胞逆转录病毒 Ⅰ 型病毒等,若接触了此类病毒,可能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淋巴瘤会遗传吗?

近年来,有报道表明淋巴瘤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这说明遗传因素可能是淋巴瘤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作为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决不是必然性[3]

诊断

淋巴结肿大都是患了淋巴瘤吗?

不是。

有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淋巴结肿大(如淋巴结炎、扁桃体炎等),发现淋巴结肿大并不一定说明是患了淋巴瘤,其中仅有极少一部分是由于患淋巴瘤而引起的淋巴结肿大。

当发现有淋巴结肿大时,应及时到医院相关科室就诊以尽快明确诊断后积极治疗。就诊时应向医生提供详细的病史,包括淋巴结肿大首次发现的时间与以后的增长速度,有无伴随的全身症状,有无肿瘤家族史、既往史。

医生会进行全面的检查,对淋巴结肿大可能的病因做出评估。

淋巴瘤常用的检查手段有哪些?

  • 体格检查:尤其是触诊浅表淋巴结有无肿大、疼痛,在检查腹部应注意肝脾有无肿大及有无腹部肿块[2]
  •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血清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等[2]
  • 影像学检查:包括淋巴结彩超、CT、MRI(核磁共振)、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可发现触诊时遗漏的病变淋巴结。尤其是 PET-CT,还可显示淋巴瘤病灶及部位[1]
  • 病理活检:是确诊淋巴瘤最关键的检查,通过穿刺取得可疑病灶部位的活体组织,可以明确的诊断是不是淋巴瘤[1,2]
  • 其他:以上为诊断淋巴瘤的常用检查,除此之外,医生根据病情需要可能还会开具病毒检查、骨髓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检查等。若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可能,还需通过腰椎穿刺行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脑脊液细胞学等检查[2]

淋巴瘤如何诊断?

医生诊断淋巴瘤,需要依据详尽的病史和全面的体检,并进行有关的辅助检查,但是最后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的检查。

其它如实验室检查、CT 、核磁共振、PET-CT 检查等都是临床分期必不可少的。

总之,影像学检查是给淋巴瘤定位,病理学检查是给淋巴瘤定性,两者结合才能进行正确诊断,并使制定的治疗方案更为合理。

淋巴瘤在诊断时为什么要做骨髓穿刺?

骨髓穿刺简称骨穿。骨髓是各类血细胞的「制造厂」,是人体内最大、最重要的造血组织。

淋巴瘤原发于淋巴组织,肿瘤细胞随疾病进展从病变中心向全身转移,骨髓组织是其经常侵犯的部位。如侵犯骨髓,单从病人的外表和症状是看不出来的,而外周血中血细胞的变化不能准确地反映出造血器官内的变化。

所以,怀疑淋巴瘤的病人也应该做骨穿,以明确有无骨髓浸润。此外,通过抽取骨髓标本做检查,也有助于临床分期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

淋巴瘤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做淋巴结活检?

淋巴结活检对淋巴瘤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诊断尚未明确的情况下,如果有以下情况时应重视淋巴瘤的可能性,最好及早做淋巴结活检:

  • 原因不明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 淋巴结肿大及发热反复发作,病情总的趋向为进展性;
  • 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或周期性发热,特别是发现表浅淋巴结肿大伴有皮肤瘙痒、多汗、消瘦者。

淋巴结活检常用的是穿刺活检术,但是由于穿刺活检术易造成细胞变形或变性,在淋巴结活检结果不能明确诊断时,应及时做淋巴结切除活检[2]

淋巴瘤是如何分期的?

分期的目的是了解淋巴瘤的进展程度,以便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现均采用 Ann Arbor 会议分期法[1]

  • Ⅰ 期:单个淋巴结区受累(Ⅰ),或单个结外器官组织受累(ⅠE)。
  • Ⅱ 期:膈的同侧两个或更多淋巴结区受累(Ⅱ),或结外器官或组织和一个或更多淋巴结区受累(ⅡE)。
  • Ⅲ 期:膈两侧淋巴结受累(Ⅲ),同时有结外器官或组织的局限性受累(ⅢE)或脾受累(ⅢS),或两者均有(ⅢSE)。
  • Ⅳ 期:一个以上结外器官或组织(有或无淋巴结肿大)弥漫性或播散性受累[1]
治疗

淋巴瘤要去看哪个科?

血液科、肿瘤科。

淋巴瘤可以治愈吗?

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由于病因复杂,发病率、死亡率较高,过去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不治之症」,但是患了淋巴瘤并不等于被宣判了「死刑」。

随着医学的发展,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已有了重大突破,尤其是早期的霍奇金淋巴瘤有着较高的治愈率,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可高达 96.7%[1,2]

淋巴瘤预后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预后是指疾病发展的可能后果,包括:对治疗的反应、复发的可能性、患者的生存时间等。影响淋巴瘤预后的因素比较复杂,重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 肿瘤分期:分期越晚,说明肿瘤侵犯的范围越广泛,因此预后越差。
  • 一般身体状况:包括能不能从事日常活动,生活能不能自理等。开始治疗时病人的身体状况越差,预后越差。
  • 不良的系统症状:有发热、盗汗、体重下降、贫血等症状,提示预后不良。
  • 年龄:大于 60 岁的患者预后不良。
  • 结外病变:结外病变是指肿瘤侵犯淋巴结以外的器官组织形成的病灶,结外病变大于 2 个提示预后不良。
  • 巨大病变:如果有大于 10 cm 的肿瘤病灶,通常提示预后不良。
  • 乳酸脱氢酶(LDH)、β2 微球蛋白水平:可通过抽血测得,如果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 基因:此外,一些关于肿瘤的基因检测,也可以提示预后情况[2]

淋巴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 化疗:化疗是治疗淋巴瘤的主要手段。常用药物有多比柔星、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2]
  • 放疗:放疗是用射线照射肿瘤部位,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目前主要是局部放疗[2]。但放疗可能会引起白细胞、血小板下降,还会引起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吞咽困难)、气管炎、暂时性皮肤发红、脱发等。
  • 生物靶向治疗:如利妥昔单抗等,但其需要与化疗药联合使用[2]
  • 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按种类分为骨髓干细胞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及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对于 55 岁以下、重要脏器功能正常、难治易复发的侵袭性淋巴瘤者,可行大剂量联合化疗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细胞,延长生存期[1]
  • 外科治疗:合并脾功能亢进者可行脾切除术以提高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为以后化疗创造有利条件[1]

淋巴瘤的治疗方法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理类型、淋巴瘤的生物学特性、分期、疾病的发展趋势、患者的身体状况等,综合应用上述几种治疗方法,以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image

淋巴瘤常用化疗药物来治疗,这些药物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淋巴瘤的化疗就是应用化学药物来治疗淋巴瘤。也就是通过一定途径,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或口服,接受某种或几种含有特殊化学成分的药物,以杀灭或抑制人体内的淋巴瘤细胞[4]

同时,采用联合化疗方案还可以避免因长期单用某一种药物而产生的耐药性,最终使淋巴瘤体积缩小或消失、淋巴瘤所致的临床症状缓解,延长病人生命,达到治疗的目的。

淋巴瘤病人化疗会出现什么反应?

化疗药物会对机体产生毒副作用。这些毒性反应可分为近期和远期反应两大类:
近期反应: 有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许多化疗药物都有较强的局部刺激,给药方式不当可引起静脉炎。全身反应主要有:

  • 消化道反应: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
  • 骨髓抑制:病人出现血细胞尤其是粒细胞减少,甚至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 皮肤黏膜的损害: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炎症及溃疡;
  • 脏器功能损害:如心、肝、肾损害;
  • 免疫抑制:多数化疗会使病人易并发感染。

远期反应: 主要是化疗药物的致畸胎和致癌作用。不过,这种情况相当少见,绝不能因此而拒绝化疗[1,2]

淋巴瘤在治疗时为什么要做放疗?

淋巴瘤病人能否接受放疗,主要是根据病人全身状况的好坏及淋巴瘤侵犯的部位是局限性还是广泛性来决定。

病人接受放疗的过程,是通过放射治疗及照射肿瘤部位而完成的。这些射线照射淋巴瘤后,可以使淋巴瘤细胞成分发生电离而变性,造成淋巴瘤细胞损伤甚至死亡,达到治疗目的。

由于各种类型的淋巴瘤对放射线都较敏感,而且早期淋巴瘤病人单独应用放疗已能取得较高的根治效果,因此,放疗已成为治疗淋巴瘤的主要方法之一[1,2]

淋巴瘤的根治性和姑息性放疗是怎么回事?

  • 根治性放疗:是指应用放疗方法,全部并且永久地消灭淋巴瘤的原发和转移病灶。根治性放疗适用于临床早中期,根治性治疗的放疗剂量根据不同病理组织而决定。为了达到根治目的,需要把全部病灶包括在照射视野范围内。
  • 姑息性放疗:是指应用放射方法治疗晚期淋巴瘤的原发和转移病灶,以达到减轻痛苦、改善症状,以至延长生命的目的。姑息性治疗在淋巴瘤治疗中的目的包括缓解淋巴瘤浸润引起的疼痛、缓解压迫、控制疾病发展等[2]

淋巴瘤放疗会引起哪些其他症状?

淋巴瘤病人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是表现为血细胞减少的造血功能抑制,一般放疗后第 2~3 周白细胞下降至最低点,放疗即将结束时血小板下降至最低点。

放疗的急性毒性反应有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吞咽困难、食管炎)和气管炎、暂时性皮肤发红、脱发、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生育障碍等。有时候还会出现多发性脑脊髓硬化、甲状腺功能减退、肺组织局部纤维化,严重者可出现放射性肺炎和心包炎。

淋巴瘤可以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治疗,其过程是怎样的?

  • 采集前先进行化疗并使用造血干细胞动员剂。
  • 采集前一天忌油腻饮食,当天早晨可进食适量流质、高热量、低脂肪饮食。
  • 一般经过 2~4 小时便能采集完成。此过程病人只需躺在床上休息即可,无特殊不适。
  • 采集后冻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再给予病人根治剂量的化学药物和全身放疗,尽可能杀死体内残留的淋巴瘤细胞。然后将冻存的干细胞回输移植给病人,使其生长繁殖恢复造血和免疫功能[1,2]

淋巴瘤病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还需要化疗么?

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成为治疗淋巴瘤的有效方法之一。从临床观察来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淋巴瘤病人治愈率确实明显提高。

因此,对于疗效确切的病人来说,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再进行常规剂量的化疗就显得多余,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再化疗。但是一旦发现有淋巴瘤复发的倾向或已复发,就应该及时地给予化疗。

淋巴瘤治愈的标准是什么?

严格地说,淋巴瘤治愈的标准就是所有淋巴瘤细胞均被杀灭,包括局部、全身淋巴结中的,以及已经转移到其它器官的淋巴瘤细胞。

但是做到和判定这一点都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有时从表面上看淋巴瘤是治愈了,但是体内还是有些残存的淋巴瘤细胞。在一定的内、外因作用下,这些残存的淋巴瘤细胞可以重新增殖而引起淋巴瘤的复发。

因此,所谓的淋巴瘤治愈只是指经综合治疗后、病人的症状及医生客观检查发现的阳性征象完全消失、病人恢复一定的劳动能力、并经过连续观察 5 年或 5 年以上无复发。

淋巴瘤会复发吗?为何会复发?

会。若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后未能杀灭所有残留淋巴瘤细胞,则淋巴瘤细胞会得以增殖,导致复发[2]

淋巴瘤复发时会出现哪些情况?

当处于完全缓解期的淋巴瘤病人,出现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发热、乏力或体重减轻时,应高度警惕复发的可能。

临床上,还常可以见到不少淋巴瘤病人在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情况下,通过医生检查发现了复发的迹象。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淋巴瘤病人获得完全缓解以后,不能掉以轻心,应按医生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做全身检查,坚持进行持续的巩固治疗,这对于尽早发现淋巴瘤复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淋巴瘤复发后还能获得再次缓解吗?

淋巴瘤在经过严格治疗病灶消失后,一旦出现复发常给病人及家属带来失望,容易失去继续治疗的信心。

实际上,复发淋巴瘤的治疗虽然比第一次治疗时要复杂,治疗的效果也许不如第一次治疗时理想。但是,如果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再次取得完全缓解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复发淋巴瘤的治疗与初始淋巴瘤的治疗还是有所不同的,由于复发淋巴瘤病人大多对化疗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以前的常规化疗剂量显得相对不足,强度不够。因此,要想再度获得完全缓解,就要根据复发后的病情对化疗方案进行适当调整,更换药物,合理加大药物剂量,增加强度。

生活

淋巴瘤影响怀孕和生育吗?

淋巴瘤女性患者在接受放化疗后可能会出现卵巢功能的早衰,从而降低受孕率;对于男性病人,经放射治疗及大剂量化疗后可有精子缺少或畸形,故可直接影响生育质量。

此外,由于淋巴瘤患者的复发多发生于诊断后的 2~3 年内,因此专家建议在无病生存 2 年后再怀孕,以避免在妊娠期间复发而影响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6,7]

淋巴瘤患者饮食和生活上应注意些什么?

  • 遵医嘱按时用药,定期随诊复检;
  • 保障营养,以易消化吸收的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为主,如菠菜、西蓝花、苹果、瘦肉、鸡蛋、牛奶等,以增加营养,促进疾病恢复;
  • 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 改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多与家人、朋友沟通。
预防

淋巴瘤可以预防吗?

很难预防。只能从淋巴瘤的可能病因出发,尽量避免那些可能导致淋巴瘤的有害因素。具体措施包括:

  • 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和过量放射线,从事相关工作者应做好职业防护。
  • 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复查。
  • 成人 T 细胞淋巴瘤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嗜 T 淋巴细胞逆转录病毒(HTLV-1)引起的,有传染性。这类患者应避免进行母乳喂养、无保护性行为、输血给别人。
  • 规律作息,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避免病毒感染。
  • 外出用餐时尽量使用公筷,避免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