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性心肌病:是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以左心室或全心扩大、心脏收缩功能下降为特点。随着病情进展心肌细胞坏死、心内膜钙化,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左心室排空受限,心脏逐渐增大导致房室瓣膜相对性关闭不全,最终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
肥厚性心肌病:以心肌肥厚为特点,以左心室、室间隔肥厚最常见,心室呈非对称性或向心性肥厚。病因多与遗传因素有关,常为染色体显性遗传,60%~70% 有家族史。
限制性心肌病:以原发性心肌和(或)心内膜纤维化、心肌僵硬度增加,导致单侧或双侧心室充盈受限,即心室舒张功能降低为特征,而心脏收缩功能和室壁厚度大都正常。主要表现为心脏舒张功能受损,因心室顺应性降低而回心血量减少,继而使射血分数下降、心排血量减少。
特发性心肌病早期无特异症状,或仅有乏力等非特异表现。
随着心脏功能下降,逐渐表现为心力衰竭的症状:
早期可出现活动耐力下降、心率增快;
劳力性呼吸困难,既不同程度的体力活动即可引发憋喘、呼吸困难,休息可减轻;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平卧位加重,坐起可减轻;
可因感冒、用力排便、情绪激动等诱发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呼吸急促、烦躁不安,频繁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
伴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可出现阵发性心悸、黑矇、甚至晕厥及猝死。
因严重的心力衰竭使患者丧失劳动力,并使日常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心脏扩大、心腔及瓣膜结构改变可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栓塞,严重者可突然猝死;
特发性心肌病最终进展为心力衰竭,部分患者心衰难以控制,药物治疗效果差,需要进行心脏移植。心衰是此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病毒等引起的心肌炎的慢性阶段或后续损害。
某些原虫如弓型虫等诱发的心肌局部免疫损害。
感染中毒等因素引起的心脏自身抗原抗体反应。
家族性遗传因素。
基因突变等引起的细胞凋亡程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