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周围炎是什么?

肝周围炎(Fitz-Hugh-Curtis 综合征)是继发于盆腔感染的的肝包膜炎症。肝周围炎最早发现于 20 世纪 20 年代,当时称为「肋下综合征」,1930 年 Curtis 和 Fitz-Hugh 先后报道了淋球菌感染所致的输卵管炎合并肝周围炎的病例,因此得名「Fitz-Hugh-Curtis 综合征」。
肝周围炎常见吗?
据文献报道,本病在盆腔炎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 3%~25%,不同的研究中心报道不一。但目前认为肝周围炎在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在急性盆腔炎患者中对肝周围炎进行筛查、检测及预防至关重要。

肝周围炎有哪些表现?

典型症状是下腹痛后出现持续的右上腹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从下腹部症状发生到出现上腹痛的时间间隔大约 1 周,据报道最多可达 2 周。部分患者可仅有轻微的下腹痛甚至仅有下腹不适主诉,而以右上腹疼痛为最明显症状。
此外患者可有低热(37 ℃~38 ℃),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肝周围炎容易误诊为哪些疾病?
肝周围炎发病急骤,且表现为右上腹剧痛,本病需与急性胆囊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膈下脓肿等疾病相鉴别:
  • 急性胆囊炎与肝周围炎鉴别主要依靠超声检查,彩超可发现肿大、壁厚的胆囊炎症表现。

  •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病人往往有上消化道溃疡病史,腹部立位片、CT 有助于鉴别。

  • 膈下脓肿的病人往往有体温高(可达 39 ℃ 以上)、心率快、乏力纳差等全身炎症反应,CT 或彩超可发现膈下积脓。


  • 肝周围炎的病原体主要有哪些?

    目前认为沙眼衣原体是本病最主要的病原体,此外,淋球菌也可导致本病。
    肝周围炎常见于哪些人?
    肝周围炎大多数发生在患有盆腔炎的育龄期妇女。此外,接受输卵管通液、人工流产、取宫内节育器等操作的病人也可继发肝周围炎,可能是因为子宫腔内操作导致了病原体进入腹腔进而上行感染肝脏周围腹膜。
    查看肝周围炎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