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过度是指哪些情况?

喂养过度,是指在新生儿期及小婴儿期,一次性给予超过宝宝胃容积的奶液,造成宝宝不舒服或者生病的情况。
新生儿期是指从出生到满月。
喂养过度多发生于什么时期?
多发生在新生儿早期。因为宝宝刚出生时胃容积很小,出生 7 天内能接受的奶量是有限度的;而且新生儿力量小,吸吮主要靠原始反射,无法抗拒过多的喂养。所以这个时期容易出现喂养过度的情况。
此外,在婴儿期,如果家长刻意追求多喂奶,也可能出现喂养过度的情况。
喂养不足是指哪些情况?
喂养不足,是指宝宝得不到足够奶汁的情况。
喂养不足容易发生在什么时期?
喂养不足可能出现在婴儿期的任何时间,婴儿期是指从出生到满 1 周岁。
新生儿期更容易出现喂养不足,尤其是体重小或者胎龄小的宝宝。因为体重小、胎龄小、出生天数小的宝宝吸吮力弱,可能无法自己获得足够的乳汁。而饥饿时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会让家长误以为宝宝不饿。

喂养过度会导致什么样的不舒服?

新生儿可能会出现呕吐、溢奶、腹胀、持续的难以安抚的哭闹不安(肠绞痛)。
婴儿长期的过度喂养可能会造成婴儿期肥胖。
喂养过度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
  • 过度喂养主要是会造成宝宝不舒服,反复哭闹不安,家长可能因为宝宝哭闹而焦虑抑郁。
  • 长期的过度喂养还会造成婴儿肥胖,可能会延续至学龄期、成年期,造成日后出现代谢综合征的几率增加。

  • 喂养不足可能有什么表现?
    得不到足够喂养的宝宝,会表现为易哭闹,小便少(正常新生儿小便次数是,第一个 24 小时有一次小便,之后每天增加 2~3 次,5 天后每天有 6~8 次小便),小便色深黄,大便少,生后 3 天以上仍然排黑色或深绿色胎便。
    宝宝出生后 7 天内体重下降是生理现象,但如果生后 7 天内体重下降超过出生体重的 10%,或者在 10 天内没有恢复到出生体重,都说明喂养不足。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当新生儿体重下降超过出生体重的 7% 时,就需要找医护人员评估是否存在喂养不足了。
    喂养不足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 低血糖和脑损伤:如果宝宝长时间得不到足够的喂养,或者宝宝本身体重偏小(小于 2.5 kg),可能会出现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宝宝反而不哭不闹,不容易发现。严重或长时间的低血糖,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

  • 严重的黄疸:新生儿喂养量不足会增加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几率,更容易出现严重的黄疸。

  • 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落后:如果长期摄入不足,宝宝会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 喂养过度是由哪种喂养方式容易导致?

    喂养过度容易出现在配方奶喂养的情况下。由于母乳可以根据宝宝的需要不断调节分泌量,所以母乳喂养并不会出现过度喂养。
    而配方奶喂养的宝宝需要依靠家长来判断奶量,有的时候家长判断失误就会造成宝宝吃下去太多的奶汁。
    喂养过度是由于不适当配方奶喂养导致的吗?
    婴儿的吸吮分为两种模式:
  • 一种是「营养性吸吮」,需要宝宝专心协调上颚、舌头、下颌等部位,进行吸吮和吞咽,目的是为了吃饱。
  • 还有一种是「非营养吸吮」,宝宝不需要用力吸出母乳,只需通过轻微的吸吮动作来获得安慰。非营养吸吮对于宝宝来说可以减少应激,促进体重生长和消化道成熟。

  • 母乳亲喂时,非营养吸吮不会导致宝宝摄入过多的乳汁。而吃配方奶的宝宝是使用奶瓶喂养的,奶瓶吸吮需要的力度很小,宝宝在进行非营养吸吮事也会摄入乳汁,就容易导致喂养过度。
    家长往往会发现,宝宝吃完母乳后,如果继续瓶喂奶粉,宝宝仍然会有吸吮动作,就误以为宝宝还没有吃够,然后主动加大奶量,导致宝宝一直接受额外的奶液,最后出现不舒服的情况。
    喂养不足是由哪种喂养方式导致的?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容易出现喂养不足,尤其是在出生后 7 天内。
    如果妈妈是剖宫产或者妈妈本身处于疾病状态,那么可能存在乳汁分泌不足,导致宝宝得不到足够的母乳喂养。
    如果宝宝存在吸吮困难,无法顺利衔接乳头,无法进行有效吸吮,也得不到足够的乳汁。
    查看喂养过度和喂养不足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