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过度和喂养不足
就诊科室:儿科
词条作者
李昕

李昕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

审核专家
李卫国

李卫国小儿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5月28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0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喂养过度是指哪些情况?

喂养过度,是指在新生儿期及小婴儿期,一次性给予超过宝宝胃容积的奶液,造成宝宝不舒服或者生病的情况。

新生儿期是指从出生到满月。

喂养过度多发生于什么时期?

多发生在新生儿早期。因为宝宝刚出生时胃容积很小,出生 7 天内能接受的奶量是有限度的;而且新生儿力量小,吸吮主要靠原始反射,无法抗拒过多的喂养。所以这个时期容易出现喂养过度的情况。

此外,在婴儿期,如果家长刻意追求多喂奶,也可能出现喂养过度的情况。

喂养不足是指哪些情况?

喂养不足,是指宝宝得不到足够奶汁的情况。

喂养不足容易发生在什么时期?

喂养不足可能出现在婴儿期的任何时间,婴儿期是指从出生到满 1 周岁。

新生儿期更容易出现喂养不足,尤其是体重小或者胎龄小的宝宝。因为体重小、胎龄小、出生天数小的宝宝吸吮力弱,可能无法自己获得足够的乳汁。而饥饿时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会让家长误以为宝宝不饿。

症状

喂养过度会导致什么样的不舒服?

新生儿可能会出现呕吐、溢奶、腹胀、持续的难以安抚的哭闹不安(肠绞痛)。

婴儿长期的过度喂养可能会造成婴儿期肥胖。

喂养过度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

  • 过度喂养主要是会造成宝宝不舒服,反复哭闹不安,家长可能因为宝宝哭闹而焦虑抑郁。
  • 长期的过度喂养还会造成婴儿肥胖,可能会延续至学龄期、成年期,造成日后出现代谢综合征的几率增加。

喂养不足可能有什么表现?

得不到足够喂养的宝宝,会表现为易哭闹,小便少(正常新生儿小便次数是,第一个 24 小时有一次小便,之后每天增加 2~3 次,5 天后每天有 6~8 次小便),小便色深黄,大便少,生后 3 天以上仍然排黑色或深绿色胎便。

宝宝出生后 7 天内体重下降是生理现象,但如果生后 7 天内体重下降超过出生体重的 10%,或者在 10 天内没有恢复到出生体重,都说明喂养不足。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当新生儿体重下降超过出生体重的 7% 时,就需要找医护人员评估是否存在喂养不足了。

喂养不足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 低血糖和脑损伤:如果宝宝长时间得不到足够的喂养,或者宝宝本身体重偏小(小于 2.5 kg),可能会出现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宝宝反而不哭不闹,不容易发现。严重或长时间的低血糖,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

  • 严重的黄疸:新生儿喂养量不足会增加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几率,更容易出现严重的黄疸。

  • 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落后:如果长期摄入不足,宝宝会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病因

喂养过度是由哪种喂养方式容易导致?

喂养过度容易出现在配方奶喂养的情况下。由于母乳可以根据宝宝的需要不断调节分泌量,所以母乳喂养并不会出现过度喂养。

而配方奶喂养的宝宝需要依靠家长来判断奶量,有的时候家长判断失误就会造成宝宝吃下去太多的奶汁。

喂养过度是由于不适当配方奶喂养导致的吗?

婴儿的吸吮分为两种模式:

  • 一种是「营养性吸吮」,需要宝宝专心协调上颚、舌头、下颌等部位,进行吸吮和吞咽,目的是为了吃饱。
  • 还有一种是「非营养吸吮」,宝宝不需要用力吸出母乳,只需通过轻微的吸吮动作来获得安慰。非营养吸吮对于宝宝来说可以减少应激,促进体重生长和消化道成熟。

母乳亲喂时,非营养吸吮不会导致宝宝摄入过多的乳汁。而吃配方奶的宝宝是使用奶瓶喂养的,奶瓶吸吮需要的力度很小,宝宝在进行非营养吸吮事也会摄入乳汁,就容易导致喂养过度。

家长往往会发现,宝宝吃完母乳后,如果继续瓶喂奶粉,宝宝仍然会有吸吮动作,就误以为宝宝还没有吃够,然后主动加大奶量,导致宝宝一直接受额外的奶液,最后出现不舒服的情况。

喂养不足是由哪种喂养方式导致的?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容易出现喂养不足,尤其是在出生后 7 天内。

如果妈妈是剖宫产或者妈妈本身处于疾病状态,那么可能存在乳汁分泌不足,导致宝宝得不到足够的母乳喂养。

如果宝宝存在吸吮困难,无法顺利衔接乳头,无法进行有效吸吮,也得不到足够的乳汁。

诊断

如何判断宝宝是不是吃饱了?

以下信号说明宝宝吃饱了:

  • 宝宝吃完奶后主动松开乳头,面部肌肉和手部放松。

  • 如果宝宝吃奶时睡着,将乳头从宝宝嘴里拿出来时,宝宝不会醒来或者很容易再次入睡。

  • 宝宝吃奶后能安静入睡或者玩耍至少一小时以上。

  • 没有额外喂水的前提下,宝宝的小便量正常(出生后第一个 24 小时有一次小便;之后每天增加 2~3 次小便,5 天后每天有 6~8 次小便)。

  • 宝宝体重增加正常。

如何判断宝宝是不是饿了?

宝宝饥饿早期表现为吃手、吃被子、伸舌头舔被子、咂嘴、头摇来摇去,这时宝宝脾气还好,不会明显哭闹,最好在这个时候就给宝宝喂奶,这样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

如果早期饥饿信号没被识别到,宝宝就会烦躁、挥动四肢、最后进入大声哭啼的阶段。

治疗

喂养过度或喂养不当可以咨询哪个科的医生?

新生儿科或儿童保健科,儿科。

如果不小心喂多了怎么办?

如果只是一次喂多了,量也不是特别大,那么问题不是很大,宝宝的胃有一定的弹性,可以短时间接受较多的食物,注意减少下一次奶量或者延后下一次喂奶就可以了。

如何增加母乳分泌?

  • 增加妈妈和宝宝的皮肤接触,可以促进催乳素分泌,增加母乳分泌。

  • 增加母乳喂养的次数和时间,保证足够多的吸吮,吸吮可以促进催乳素分泌。

  • 每次喂奶都将乳房内的乳汁排尽,因为排空乳房也可以刺激乳汁分泌。

  • 如果妈妈由于乳头内陷等情况无法亲喂,可以使用电动挤奶器来帮助吸奶和排空乳房。

  • 摄入足够多的水分,保证充足的睡眠和愉悦的心情。

image

生活

宝宝需要的乳汁量是多少?

母乳喂养的宝宝不需要刻意计算奶量,按需喂养,并识别宝宝吃饱的信号即可。如果需要补充配方奶,可以参照下面的奶量计算。

一般来说,如果只吃配方奶,出生后第一天的宝宝每次需要喂 5~10 mL 奶,之后每天每次增加 10 mL,7~30 天的宝宝每次奶量约 90~120 mL。之后每个月每次奶量大约增加 30 mL,直到六个月时可以接受每次 210~240 mL 的奶量。

上面说的配方奶量只是一般规律。由于每个宝宝生长发育情况不同,有时候需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做出调整。

预防

喂养过度如何预防?

判断宝宝是否吃饱是最关键的。具体方法参见问题「如何判断宝宝是不是吃饱了?」

如果宝宝在吃足量的奶后仍然不满足,可以尝试给宝宝吸吮安抚奶嘴。如果宝宝得到安抚奶嘴后可以安静下来,说明宝宝是为了得到安慰而进行非营养吸吮,不是真的饥饿。

尤其是配方奶喂养的宝宝,由于用奶瓶喂奶吸吮时间短,容易导致宝宝得不到足够的吸吮满足感。安抚奶嘴可以满足宝宝的吸吮需求,同时避免其吃下过多的奶汁,还可以避免吞下过多的空气。

喂养不足如何预防?

  • 尽早开始喂奶:在生后 15 分钟~2 小时期间尽早给孩子吸吮母乳,帮助获得初乳和促进母乳分泌。

  • 识别饥饿信号:具体方法参见问题「如何判断宝宝是不是饿了?」。

  • 注意喂养频率:新生儿可能需要每 1~2 小时喂养一次,宝宝一出现饥饿的表现,就应该及时按需喂养,如果新生儿安静睡眠 4 小时以上,也需要叫醒宝宝进行喂奶。

  • 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要进行有效的吸吮需要妈妈和宝宝共同的配合,如果宝宝衔接乳头有困难,无法进行有效吸吮,那么就难以获得足够的乳汁。医院有专门的母乳喂养指导护士,如果觉得母乳喂养有困难,可以寻求她们的帮助。

  • 适当补充配方奶:如果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宝宝确实无法获得足够的母乳,可以在保持母乳喂养的同时补充配方奶,这是减少宝宝出现喂养不足的一种方式。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增加母乳分泌,具体方法参见问题「如何增加母乳分泌?」。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