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肝移植是指给患者体内移植一个健康的肝脏。
按照供肝的移植部位不同,可分为:
为解决供肝短缺和儿童肝移植的问题,又相继出现了:
按照供肝来源种群不同,可分为:
目前全球开展最多的是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简而言之就是切除受者的病肝后,按照人体正常的解剖结构将供体肝脏植入受者病肝的部位。
辅助性肝移植是指在保留受者肝脏或部分肝脏的情况下,将供肝植入受者体内,使肝衰竭的病人得到临时支持并使原肝功能得到代偿。当原来的肝脏再生恢复功能后,通过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使植入的肝脏萎缩或手术切除植入的肝脏。
目前主要用于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及某些肝脏代谢性疾病的治疗,目的是通过维持受者足够长的生存时间,以等待原来肝脏的功能恢复。
原则上,所有急性和慢性肝病导致了不可逆的肝功能衰竭,药物或手术治疗都难以奏效的患者均应考虑行肝移植。
成人:
儿童:
绝对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
目前,被国内外大多数移植中心接受的是米兰标准,即:
但米兰标准对肝癌大小和数目的限制过于严格,如果根据米兰标准,大部分肝癌患者将失去肝移植机会。因此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一些新的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标准、杭州标准等。
在选择供者时,需经过严格详尽的术前检查,满足下列条件:
活体肝移植事关两个人的生命,其中供者是健康人,对健康人施行手术不仅涉及医疗也牵涉伦理。虽然目前供肝切取手术发生并发症甚至死亡的风险已经很低,但还是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患者在手术前需要明确。
全身麻醉:即全麻,指通过呼吸道吸入麻药或静脉、肌内注射麻药等方式,使病人的意识完全丧失[4]。
全身麻醉联合区域神经阻滞:联合椎管内阻滞仍需全面评估后谨慎选择。联合椎管内阻滞在患者身能有效减轻手术应激,减少阿片类药物及丙泊酚的用量[4]。
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无论有无既往出血史,都有突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风险,积极预防十分必要。因此,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门脉高压病人在等待肝移植期间,应注意以下几项:
预防肝性脑病的措施有:
若患者出现急性肝衰竭,且通过其他方法无法治疗,可考虑进行肝移植。
一般来说,慢性肝病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考虑行肝移植:
慢性肝病患者出现以上情况往往意味着较短的生存时间,一般不超过 6~12 个月。在较早的时间移植,短缺的供肝得不到公正、合理的应用;若过晚的阶段行肝移植,容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和较高的死亡率。
家属应在手术室外等候区耐心等待,尽量不要离开。手术中若出现意外情况,医生会找家属面谈处理办法,并取得家属同意。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及时处理可能各种突发情况看。患者的家人及朋友应该给予医生信任与理解。
会。肝移植术后,免疫系统会将供肝作为外来物发起攻击,也就是排异反应。一般来说,肝移植术后排异反应主要分三种:
肾移植术后通常需要终身定期随访,尤其是早期并发症常在术后六个月内发生,故此阶段随访频率较高。
随访检查的主要项目有: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免疫抑制剂药物浓度、腹部 B 超、腹部 CT,肿瘤患者还需监测肿瘤有无复发[7]。
肝脏有强大的再生能力,有文献报道,活体肝移植供者在术后两周至一个月期间残肝均出现显著再生,术后三个月可达到术前肝脏体积的 90% 左右。 因此供者在短暂的休息后 ,一般三到六个月就可以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7]。
肝移植患者需自我监测:
一般情况下,做完肝移植的患儿不要接种活疫苗 (包括牛痘疫苗、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其他疫苗能否接种需咨询医生。
因为泥土中有致病的微生物,所以不赞成在室内放置盆栽植物。如为水生植物,建议不要栽培在厨房或卧室内。在移植术后的第一年内,建议不要从事任何园内劳作,因为这样的感染概率很高。
等情况渐渐好转,可以从事一些轻松的劳动,但应尽量避免接触泥土、微生物的工作如栽花、收集树叶等。此外,进行园艺工作时一定要戴手套、口罩以做好防护。
因为宠物会增加肝移植术后患者的感染机会,所以一般不建议家中饲养宠物。
但如果患者术前已习惯与宠物相伴,术后最好谨慎挑选种类,同时坚持与宠物分室而居。鱼类、爬行动物和小型啮齿类动物引起感染的机会较小,狗相对容易保持清洁、防病控病。
不建议养猫,因为有传播弓形虫病的危险,更不建议养鸟,因为可以携带葡萄球菌、隐球菌等病原体。
此外,饲养宠物的过程中要避免接触它们的排泄物。不要让宠物舔舐手脸,如果被舔,及时用肥皂和水冲洗。
如果恢复顺利,肝移植术后五到七天就可以下地活动,有助于防止肺部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随着体力增强,可以进行散步、太极拳、慢跑等运动,强度以少量流汗、不感到疲劳为限,快跑、跳跃等剧烈运动或强烈牵拉腹肌、幅度大的运动在术后早期不适合患者,以免发生血管扭转、肠扭转、腹壁疝等风险。
总之,肝移植术后运动务必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肝移植术后患者常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为免疫抑制治疗的常见副反应,任其发展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肝移植术后高血压的治疗:
肝移植术后高血脂的治疗:
肝移植术后高血糖的治疗:
乙肝相关的肝移植患者:肝移植术后需警惕乙肝复发,口服抗病毒药物及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定期复查乙肝两对半和乙肝病毒核酸定量。
丙肝相关的肝移植患者:肝移植术后丙肝复发率很高,需定期检测丙型肝炎病毒( HCV)-RNA[7]。
在一些发达国家,器官分配在政府监督下实施,如美国器官资源共享中心(UNOS)作为人体器官分配协调管理机构和器官分配网络体系,通过计算机网络调控器官的分配。
对肝移植的供体肝分配,UNOS 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按肝功能情况、全身状况和等待供体的时间等因素综合评分。根据评分分配供体,原则上「最危险者优先」[8]。
我国由于医疗体制不同,地区间医疗卫生水平、患者间经济水平差异极大,无法形成统一的器官分配网络,但分配的基本原则仍是按照患者的危险程度以及开始等待的早晚决定接受移植的先后顺序。随着经济发展、法律法规健全,我国的肝移植供体分配必然会更加公平、公正、合理。
肝脏从供者体内切除下来之后,失去了血液供应,在缺血、缺氧的条件下,肝细胞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改变。移植进入受者体内,血流重新开放后,肝脏又要遭受血流再灌注带来的损伤。
所以,供肝首先要尽快用 0~4 ℃ 灌注液(UW 液,含有酶抑制剂、细胞膜结构稳定剂、血液再灌注时恢复正常代谢所需的底物及辅助因子等)行肝动脉、门静脉灌注。整个运输、保存过程中保持供肝处于 0~4 ℃ 低温下。供肝在 UW 液保存下最多可保存 24 小时[9]。
简单来说,就是质量不那么好的肝,主要是由于供肝的严重短缺出现的。供肝短缺限制了肝移植的进一步发展,许多患者因等待过久导致病情进展不再符合移植条件甚至在等待过程中死亡。
因此,有些移植中心提出应用「边缘性供肝」,主要包括年龄 > 50 岁、有高血压和 (或) 糖尿病、缺血时间稍长、脂肪肝的供肝等[10]。
使用边缘性供肝有一定风险,如术后供肝功能障碍,并发症增多等。但另一方面,边缘性供肝扩大了供体来源且挽救了一大批濒危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