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脑深部电刺激 (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 是一种手术疗法,又称「脑起搏器治疗」,通过向脑内特定部位植入电极,并进行电刺激,从而控制运动障碍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癫痫发作等疾病的症状,治疗效果较好,已临床应用 30 余年 [1]。
脑起搏器是脑深部电刺激手术过程中,植入患者体内的器械,由电极、延长线、脉冲发生器组成,可以向控制运动的特定脑区发送电信号,刺激特定脑区,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2]。
通过调控神经起效。
脑深部电刺激植入大脑中的电极会高频率地释放电刺激,发送到大脑中控制运动的区域,调控异常神经的活动,使其功能恢复到相对正常的状态,从而改善患者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4]。
通常来说,患有以下疾病的患者可考虑脑深部电刺激:
帕金森。不是所有帕金森患者都建议采取脑深部电刺激,一般还需具备以下特征之一:
药物难治性癫痫。无法用常规治疗控制癫痫患者症状时,会建议采取脑深部电刺激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障碍患者如果经过非手术治疗,如口服药物后,运动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影响到日常生活,则建议采取脑深部电刺激 [6]。
但要注意的是,不同患者情况各异,究竟是否适合采取脑深部电刺激治疗,仍需听从专科医生的指导,对症分析。
术中
术后
暂无。
注意把握程控时间,谨慎完成充电,防范过度放电。
术后 2~4 周,待患者身体情况恢复,可开机并进行首次程控。对于震颤或其他状况较重患者,也可提早开机 [6]。
开机后 3~6 月内,患者可能需要多次程控来优化刺激参数和电极触点,同时调整药物,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体外充电的刺激器,患者及家属应当阅读并充分理解操作说明书,以防止因充电过热灼伤皮肤,也应避免因长时间不充电而导致的过度放电,影响电池寿命 [9]。
10 天左右。
入院之后,患者首先要完成影像学检查等各种术前评估,才能正式接受手术。手术结束后,必须复查脑部影像,再次确定电极位置。术后一周即可拆线。若此时患者病情稳定,可予出院 [6]。
建议去国家级或省级诊疗中心做。
要保证手术过程规范,保障术后程控等「售后服务」的质量,建议最好选择国家级区域诊疗中心或省级诊疗中心,这些中心通常配备着有丰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经验的医疗团队,可以为患者提供最完善的治疗方案。
当然,脑深部电刺激手术至今已有 30 余年历史,在我国的许多三甲医院也已临床应用 10 年以上,建议患者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地理位置、专科医生意见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
情况因人而异。
脑深部刺激术后,医生会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和手术效果,对药物剂量进行因人而异的调整。也就是说,有的患者术后完全不需要吃药,也有的患者药量并没有减少,情况各不相同,需要谨遵医嘱。
28~32 万元不等。
目前有国产脑起搏器和进口脑起搏器两种选择,国产脑起搏器花费约 28 万元,进口脑起搏器花费约 32 万元。值得期待的是,随着政策的变化,如果脑起搏器可以纳入医保,所需费用将大幅下降。
对于符合适应证的患者,疗效肯定。
脑深部电刺激可以有效缓解帕金森病静止性震颤、肌强直等典型症状,对于左旋多巴反应良好的患者疗效更佳,但只针对部分症状,不能完全根治 [7]。
对于难治性癫痫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疗效肯定,可使癫痫发作平均减少 50% 以上。建议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定制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 [5]。
没有固定答案,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脑起搏器有其不同的特性,具体体现在价格、电池容量、充电时间、过度放电次数限制、充电距离等各个方面,建议咨询专科医生,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