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碘-131(I-131)是碘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具有放射性,甲状腺组织有摄取碘的能力。
放射性碘治疗是指在服用 I-131 后,I-131 能被甲状腺吸收,被吸收的 I-131 可以进入到甲状腺组织中,释放出 β 射线,选择性的破坏甲状腺腺泡上皮或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而不影响邻近组织,从而降低甲状腺的分泌功能或降低甲状腺癌的复发或转移的几率,达到治愈的目的[1]。
放射性碘治疗可以避免手术及麻醉风险,只单纯对甲状腺组织产生破坏,对于甲亢的治愈率较高,复发率较低, 可以降低甲状腺癌的复发率,延长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命。
放射性碘治疗可能会使甲状腺组织破坏过多,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能会导致患者需要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
放射性碘治疗可以治疗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以及甲状腺癌。
放射性碘治疗后所释放的 β 射线射程仅数毫米,半衰期短,并且甲状腺具有高度选择性摄取 I-131 的能力,对周围组织一般无影响。
可能会增加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癌症患者再次得癌的现象被称之为二次原发肿瘤,如液腺癌、白血病、肾脏肿瘤)的发生概率。
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患者需要停药,他巴唑停 3~5 天左右,丙基硫氧嘧啶(PTU)需要停 2 周。停用甲状腺激素药物两周以上,五天内禁服安眠药、维生素B1等[2]。
放射性碘治疗会引起短期内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入血,可能诱发甲亢危象,因此,在治疗前需要对有症状的患者以及甲状腺游离 T4 水平为正常上限 2~3 倍的无症状患者(特别是老年或合并心脏并发症)给予 β 受体阻滞剂[3]。
放射性碘治疗需行以下相关检查:
放射性治疗一般不需要家属陪护,会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协助患者服药。
患者在放射性碘治疗后两天后使用甲状腺素片,防止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
患者出院后的 6 个月内,每隔两个月对病情进行一次复查;在患者出院后的六个月之后,每隔三个月重返医院对其病情进行一次复查。
当患者体内残留放射性碘剂量 ≤30mCi 时方可出院[4]。
治疗后女性患者一年内,男性患者半年内均需避孕。
治疗量的 I-131 对男女生殖系统影响很小,生育功能不受影响,暂无文献支持放射性碘治疗会对后代产生影响。
放射性碘治疗后一般至少需间隔六个月以上,并结合患者本身的身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可考虑进行第二次治疗。
放射性碘治疗的物理半衰期为 8 天,这意味着八天后放射性自行减少一半,患者出院时体内碘的含量并不多,在家再单独隔离 2 周,之后对其他人就没有太大影响了。
放射性碘治疗后出现甲状腺减退症要用甲状腺激素制剂替代治疗,故服 I-131 后一周,开始口服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既可治疗又可防止甲状腺功能减症,以延缓和预防甲状腺癌的复发,对远处转移灶有抑制作用。
放射性碘治疗的费用可以有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一般来说价格不高,和用碘量有很大的关系,用碘量少费用就相对少点,用碘量大,费用就相对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