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渣饮食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词条作者
胡钰

胡钰药剂科副主任药师

审核专家
耿伟

耿伟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08月25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7日

简介
适应证
禁忌证
风险和并发症
术前注意事项
术中注意事项
术后注意事项
更多信息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无渣饮食是什么?

无渣饮食指的是食物仅含有非常少量的纤维素,胃肠道很容易消化,不会产生大量便便的饮食。
具体包括:

  • 精细米面制作的食物,如:很软的米饭、白面馒头、面包、软面条等。
  • 切碎煮成软烂的各种蛋类和肉泥(嫩肉、鸡、鱼、虾肉、内脏等)。不包括牛、羊肉。
  • 不包括菜梗,瓜皮,果皮这样纤维素含量过多的食物。

无渣饮食与一般的食物的区别是什么?

相比之下,它的优势是:
• 对肠道的刺激减少,肠道可以获得充分的休息。
• 因为减少了机械摩擦,自然减少对伤口的进一步损伤,对伤口的愈合有帮助。
• 无渣饮食易于消化,也减轻了胃肠负担。
它的缺点是:
无渣饮食与普通饮食相比较,缺乏纤维素,会影响大便的通畅。
另外,因为无渣饮食限制了大部分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有缺乏维生素的风险。

无渣饮食如何操作?

选择食材:
尽量选择不含或者含量极少的纤维素食材,像含纤维素比较多,如蔬菜类青菜的菜梗,笋子,丝瓜等。水果类如菠萝,甘蔗等。也不要选择坚果、全谷类、豆类和乳制品等,会加大对肠壁的刺激,使肠蠕动加快并且容易形成大便。这不利于肠道的休息,且对肠道容易造成污染。
烹饪方法:
尽量切碎,煮烂,采取蒸,炖的方式,避免煎炸,不宜添加刺激性作料。
进食方法:
少食多餐,在医生的评估下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适应证

无渣饮食在什么情况下需要?

一些手术之前需要:

  • 内镜操作,比如结肠镜,胃镜等
  • 肠道手术前后
    患了一些疾病需要: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 门静脉高压
  • 消化道出血
  • 各种急性肠炎、炎症性肠病等
  • 食管腔狭窄
  • 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等)有胃肠道症状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建议长期进行无渣饮食,需要在医生的评估下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无渣饮食的目的是什么?

无渣饮食的目的是可以减少食物给予肠道的机械性刺激,使肠道获得充分的休息,在术后给予无渣饮食可以帮助伤口早日恢复。如果手术结束后就开始正常饮食,肠道一时还没有准备好,需要依靠无渣饮食进行过度。
因为检查或者手术前准备而要求的无渣饮食,主要是减少大便量,有助于清理肠道,使视野更加清晰,手术区域更加清洁。手术区域污染的肠道会增加手术感染的风险。

禁忌证

无渣饮食对于便秘的人可以进行吗?

便秘的关键的治疗策略就是要大量摄入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增大大便体积,刺激结肠运动以帮助排便。如果便秘还继续无渣饮食,那么只会加重便秘。

无渣饮食为什么乳类和豆类制品不建议食用?

乳类和豆类并不是因为它们含有大量纤维素,而是因为它们容易在体内产生气体,不利于检查,检查结果容易出现误差。

image

风险和并发症

无渣饮食长期进行有什么不良影响?

不建议长期进行无渣饮食。
因为无渣饮食非常容易消化,甚至不需要人去咀嚼,因此,长期进行无渣饮食的话,整个消化系统(比如肌肉)的功能甚至会慢慢退化。
另外,如果没有纤维素刺激肠壁,肠道就会变懒,蠕动减少,易引起便秘、痔疮、肠憩室及结肠肿瘤病等的发生,也容易导致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等。

术前注意事项

无渣饮食在内镜检查前多久要开始?

在确定了肠镜检查的时间,那么需要至少提前1天进食无渣膳食。
具体的推荐意见并不一致。但通常,操作前4-8小时患者需禁止经口进食(如果患者胃排空延迟,则需要禁食的时间更长),操作前2小时禁水(除了服药时的啜饮)。

肠道准备合格不如何判断?

当排出来的大便是近无色或者淡黄色透明样大便,那么几乎可以说明肠道准备充分了。如果拉出来的大便浑浊,则证明肠道准备不佳,会影响手术与检查的效果。

术中注意事项

术后注意事项

无渣饮食恢复至正常饮食时,需要注意什么?

在医生评估可以转为普通饮食的时候,切记不可暴饮暴食,要逐步过渡,以利于肠道的适应。

更多信息

参考资料
· Yousif I A-Rahim, MD. 成人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 UpToDate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bowel-preparation-before-colonoscopy-in-adults. (Assessed on 2020-06-23).
· Linda Lee, MD. 成人结肠镜检查. UpToDate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overview-of-colonoscopy-in-adults. (Assessed on 202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