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刘兴荣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09月08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7日
胸壁重建通常是针对于胸壁受到巨大创伤、先天性胸廓畸形或者由于胸壁肿物切除术后造成的胸壁大范围损伤等需要进行修复的一种手术方式和治疗手段。
有医生使用肌皮瓣、骨膜瓣、膈肌及对侧乳房等组织修复胸壁缺损,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
但是由于自体软组织强度不够,取材不便,手术创伤较大等原因,激发了医学界对人工修复材料的研究和探索。
根据目前临床所采用的治疗方式,胸壁重建一般应用「三明治模式」,主要包括骨骼重建、胸膜重建和软组织重建。
背阔肌瓣及其肌皮瓣:主要供血管是胸背动脉, 辅助血供来源于腰背穿支和肋间血管,可用于前、侧和后胸壁缺损的修复。
胸大肌瓣:主要供应血管为胸肩峰动脉,辅助供血来源于胸廓内血管、肋间血管和胸外侧动脉,肱骨附着点切断后可移动旋转度很大, 是重建颈部、胸上部和胸骨缺损的首选材料。
需要重建的胸壁缺损常见于以下几种人群:
胸壁重建的风险如下:
胸壁重建术后的总体并发症仍然较高,发生率约为 24%~46%,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植入物相关并发症:
胸壁重建必须全身麻醉,胸壁重建包括骨骼重建、胸膜重建和软组织重建。
在重建的过程中与外界相通,由于进入胸腔会打破本来胸腔的负压环境,对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等有较大影响所以这一类手术是目前全麻的绝对适应证。
胸壁重建术中顺利术后恢复良好者一般 7~9 天可以出院,依据临床状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于不同的人群术后恢复是不同的,一般 1~2 年可完全恢复。
胸壁重建术后患者需行常规复查,建议术后 2 年内每 3个月复查 1 次,2 年后每半年复查 1 次,检查项目包括胸部CT及胸廓三维重建、心脏彩超、肺通气功能检查、血气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等项目。
常用的胸壁修补材料有以下三类:
其中,最常用的为前 3 种:4 mm 厚的聚四氟乙烯补片、高密度聚乙烯网和聚丙烯网,这些材料因具有微孔或直接织成网状,便于组织长入融合而被广泛应用。
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可以发现,3D 打印胸肋骨植入物是胸壁重建领域的最新进展之一,在当前的临床研究中实现了个性化解剖学胸壁重建的目的。
该植入物是根据患者术前薄层胸部 CT 所给出的具体数据设计的,植入物依据患者胸肋骨 1∶1 进行制作,所以其具有非常好的解剖学适配性。但这项技术对术者和工程师的配合度要求很高。
术者必须在术前充分评估病变的切除范围,不仅如此还需要对在手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进行充分的预估,之所以要求这两点,主要是因为现有的植入物无法在术中调整其形状和尺寸。
目前应用的 3D 打印材料主要包括钛合金、PEEK 等。对于不同材料所具有的材料属性、生物相关性及力学性能是有所差异的。PEEK 等高分子聚合物在生物力学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其弹性模量与皮质骨非常接近,是理想的非承重骨植入物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植入物的力学强度不仅取决于材料的力学性能,还取决于自身的结构性能。
对于切除胸锁关节囊的患者,能够按照解剖学特点完整的重建出胸骨柄结构这是 3D 打印胸骨植入物的优势所在,然后再使用钛板或钛丝固定锁骨和植入物。对于肋骨残端,既可以使用钛钉固定,又可以采用钛丝环抱式捆绑固定的方式。
由于植入物与皮质骨之间的生物力学属性差异,连接处易出现出血、移位、断裂等情况,因此环抱式捆绑固定具有更好的牢固性,这种方式可以促使植入物与骨骼残端发生骨融合,相比较来说是目前最为理想的连接方式。
从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面来讲:
综合近些年来的研究情况看,在胸部重建手术过程中,3D 打印胸部重建材料的应用表现还是不错的,但是国际上关于如何正确合理使用重建材料仍尚无明确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