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经途鼻科医师
高思敏鼻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08月28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7日
扁桃体摘除术(Tonsillectomy)是指把整个扁桃体组织及其包摸完整切除的手术,也叫扁桃体切除术。
主要用于慢性扁桃体炎、复发性扁桃体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复发性急性咽炎等疾病。目前已经发展为一种成熟的手术,大多都可顺利完成,但围术期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出血和疼痛。一般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在切除扁桃体的过程中,可使用「冷」或「热」设备(包括低温消融)或联用两者来完成摘除和止血。
真正的术后扁桃体床感染罕见。在体格检查中,附着于扁桃体窝的正常结痂为白色,可能会被误认为是脓。
各种良性扁桃体肿瘤,扁桃体的其他疾病,如扁桃体角化症、扁桃体结石,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者,亦可考虑此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扁桃体恶性肿瘤则应慎重选择适应证和手术范围。
因慢性扁桃体炎而引起邻近器官的疾患,如反复发作的急性鼻窦炎、咽喉炎、中耳炎、颈淋巴结炎等与扁桃体有关者,可施行扁桃体摘除术。
扁桃体炎作为病灶而引起体内其他器官疾患者,如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关节炎和肾炎等,均可考虑施行扁桃体摘除术。
舌扁桃体 II° 肿大以上,或舌扁桃体肥大为主要原因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
扁桃体摘除术是择期手术,但是,当由于扁桃体周围脓肿或扁桃体增生、肥大导致呼吸困难时,可行紧急气管切开术以改善通气,解除呼吸困难,待炎症控制后再行扁桃体摘除术。
① 妇女月经期间及月经前 3~5 天不宜手术。
② 老人及 4 岁以下儿童,如无特殊情况不作手术。
③ 干燥性咽炎病人除非扁桃体病变严重,最好不行手术。因常在手术后症状加重,尤其是误将扁桃体上窝内的 Weber 腺(舌的管状黏液腺)切除者,术后可引起咽干。
④ 癫痫患者在服用抗癫痫药物控制症状前最好不行手术。
⑤ 舌扁桃体 I° 肿大及以下者。
⑥ 明显小下颌或下颌后缩畸形的 OSAHS 患者。
① 急性扁桃体炎发作时,一般不施行手术,需炎症消退后 2 周方可手术。因为此时病人一般在发烧,扁桃体充血,手术后伤口容易出血或出现继发感染。
② 扁桃体手术后要靠扁桃体窝内的血管自行收缩,血液凝固止血。而各种原因造成凝血和血管弹性下降都可引起术后出血,因此有造血和凝血系统的血液性疾病如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紫癜等,都不宜手术。
如扁桃体炎症与血液病相关必须手术切除时,应与相关学科紧密合作,采取综合措施,包括输新鲜血液和血小板悬液。在充分的术前准备条件下,才能施行手术,避免术后出血和感染。
③ 高血压、心脏病、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等疾病的活动期时不宜手术。
④ 风湿热及肾炎等全身症状未控制时不宜手术
⑤ 病人家属中免疫球蛋白缺乏或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率高者。免疫功能低下者,以及白细胞计数低于 3000 以下者,都不宜手术。
⑥ 正在服用阿司匹林或激素类药物治疗或治疗后不足 1 月,都不宜手术。
⑦ 身体衰弱不堪手术打击者不宜手术。
⑧ 严重心力衰竭、肾衰竭、肺动脉高压的 OSAHS 患者。
⑨ 在脊髓灰质炎及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或流行地区,以及其他急性传染病流行时,不宜手术。
主要包括:
出血风险,如术中止血不彻底,因此术中应查明出血部位,采用压迫止血、电凝止血或缝扎止血等。
麻醉风险,可以诱发对麻醉药物的过敏,全身麻醉时,麻醉科医师和外科医生共用气道,且必须避免血液及分泌物进入气道,容易发生反流、误吸,全麻过后也会有苏醒延迟等等。
腺样体扁桃体摘除术期间喉痉挛的发生率高于在其他外科操作期间的发生率。因 OSAHS 行腺样体扁桃体摘除术的儿童在术后发生严重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风险尤其高。
出血:分为原发性出血和继发性出血两种。
术后 24 小时内发生者为原发性出血,最常见的原因首先是术中止血不彻底、遗有残体或肾上腺素的后遗作用所致;其次是术后咽部活动过多,如咳嗽、吞咽等。
继发性出血常发生于术后 5~6 天,此时白膜开始脱落,由于进食不慎擦伤创面而出血;也可见于术后 6~8 天,多因伤口感染,侵及创面血管所致。
处理:清除创口中凝血块,详细检查出血点,用棉球或纱布球浸 3% 过氧化氢溶液,1%~2% 麻黄碱或 1‰ 肾上腺素作压迫止血。倘出血来自小血管,应将其结扎或缝扎。继发感染引起的出血,最好只取出创口中的凝血块并给予 1% 过氧化氢含漱,及时应用抗生素及凝血剂治疗。
处理:勤用漱口液含漱,多饮温热饮料,注意口腔和咽部卫生。加抗生素治疗,辅以维生素 B、C 口服,严防继发性出血。
颈部并发症:有颈深部感染、颈深淋巴结炎及皮下气肿等。后者发生时,应嘱患者尽量不作吞咽动作。
耳部并发症:术后许多患者可发生放射性耳痛。疼痛过分剧烈者,常为创口有继发感染之征。偶有因咽鼓管发生感染而导致急性中耳炎者。
肺部并发症:手术中如有血液、分泌物或异物被吸入下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肺脓肿、肺不张等。经胸部 X 线检查证实有肺部病变时,除选用足量抗生素治疗外,必要时可行支气管镜检查,吸除血液及异物。
颅内并发症:极少见。其感染途径可经血流、淋巴管、咽旁隙或脑神经周围鞘传入。
全身并发症: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术前不需要停药,以维持术中血压、血糖的稳定。
心肺透视或胸部正侧位 X 线片、血压测量、血液常规、出血和凝血时间测定以及小便常规检查。
全麻患者术前 8 小时禁食,局麻者术前 4 小时进少许流质或半流质。
积极配合医护宣教工作,放松心情,缓解焦虑情绪,保证充分睡眠休息。
因扁桃体摘除术需麻醉后实施,尤其全麻术后 6 小时需绝对卧床,并且术后会有出血、疼痛等风险,在伤口生长良好之前,需要家属陪护或请医院护工陪护 1 周。
单纯扁桃体摘除术要 30~40 min左右;如果是全麻手术,在从麻醉开始至术后病人苏醒时间约为 90~120 min。
怀疑扁桃体肿瘤患者手术中需要进行病理检查。
出血:随时将口内唾液吐出,不要咽下。唾液中混有少量血丝时,不必介意,如持续口吐鲜血,应检查伤口,考虑止血措施。全麻手术后儿童出现连续的吞咽动作时,可能有伤口出血,应立即检查,及时止血。
疼痛:术后 24 小时较为明显,可用 1% 利多卡因数毫升作下颌角处封闭以止痛。若创口疼痛并伴有咳嗽,可给予少量可待因镇痛止咳。
通常在出院后 4 周内复诊,但具体时间取决于术后病情和症状。如果扁桃体已送病理检查,则应取结果并评估。
可以进行扁桃体摘除术后病理以明确诊断。
无其他基础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一般在术后 1~2 周可出院。
2~3 周可恢复正常生活。
扁桃体具有免疫功能,切除后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尤其对 3~4 岁以下的儿童影响较大,对于 3~4 岁以上的儿童影响较小。
目前临床研究认为扁桃体切除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否有影响尚存在争议。此外,扁桃体切除后,喉咙局部的防御功能可能降低,患慢性咽喉炎几率也可能会增加。
扁桃体摘除术的器械和技术有多种。不同器械造成的组织温度及伴发组织热损伤差异很大。尚未不清楚哪种仪器最好。也没有足够的随机试验数据可以确定哪种技术的术后出血发生率更低。手术器械的选择会影响术后出血的风险和发生时间。但应注意,采用混合技术时(冷切除和电凝止血),术后出血风险会随电凝功率的增加而升高。
冷切除使用扁桃体刀和扁桃体剥离器进行。电切除中可以使用针式电极或铲式电极(单极)或镊子 / 剪刀(双极)。组织温度最高可达 600 ℃。也可使用连接有吸引器的电烧。
低温消融术是指出现于 20 世纪 90 年代的扁桃体电切除术。其利用低温消融棒产生的低能量射频电流引起组织中带电离子运动产生热,温度较低(70 ℃)。该能量会破坏组织的分子键,引起组织分解。据称低温消融可准确地减少靶组织体积,几乎不损伤周围组织。
微吸割器通常用于扁桃体次全切除术,但成人患者中很少实施该手术。
不同地区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尽相同,扁桃体摘除手术费用约 2000~3000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