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娟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
潘春晨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06月15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7日
鼻内镜检查是一种用来仔细观察鼻腔和鼻窦结构的特殊检查方式,是通过硬质或软质鼻内镜来实施的。
鼻内镜是一根细长的杆状器械,有软质和硬质两种,软质的又称纤维内镜,有一定的弯曲度,硬质的则是金属质地,不可弯曲。
内镜的直径一般在 2.7~4 毫米,尖端有摄像头和光源。
医生把内镜伸入到患者鼻腔里,内径尖端的光源可以照亮鼻腔里面的结构,摄像头可以把鼻腔各处的细节情况实时的拍摄下来,呈现在旁边的显示器上。
由于鼻腔里面的结构比较迂曲曲折,这样的内镜检查可以对鼻腔各处细小细节进行充分仔细的探查,并且可以放大观察,有助于发现鼻腔鼻窦的各种病变,以及对某些疾病的病因进行诊断。
除了鼻内镜检查之外,有一些常规的普通检查方式也是可以用来看鼻腔里的结构的,比如前鼻镜检查是用一个金属窥鼻器稍稍撑开鼻孔,由医生肉眼直接观察鼻子里面的情况;间接鼻咽镜检查可以从鼻腔后端倒着看后鼻孔附近的情况。
但这些检查因为视角受限,鼻腔里面有些盲区还是看不到的;并且主要依赖医生的肉眼观察,视野无法放大,难以近距离查看黏膜表面的情况,容易漏诊某些疾病。
不过,这些常规的普通检查方式比较简便易行,往往作为鼻腔疾病的初步检查手段,当根据病史和症状特点以及这样的初步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时,或者需要查看鼻腔深处的一些情况、而普通的检查措施无法暴露这些区域时,或者需要在内镜下进行一些微创的操作时,就可能需要做鼻内镜检查。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以考虑做鼻内镜检查:
鼻内镜检查只是一种用来观察鼻腔及鼻窦粘膜情况的工具,单靠鼻内镜检查并不足以确诊任何一种鼻腔鼻窦或鼻咽部疾病,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症状特点综合分析,有时还需要结合鼻镜下的操作检查结果,如分泌物培养结果以及病理切片结果等。
对于实在恐惧鼻内镜检查过程或实在难以配合的,可以考虑影像学检查,如鼻腔鼻窦的各种角度的X线片或鼻腔鼻窦的 CT 等。但影像学检查与鼻内镜检查的结果是无法相互替代的。比如说有些黏膜表面的轻微病变在鼻内镜检查下可以观察的比较清楚,但 X 线片或 CT 以及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能无法反映出来。
鼻内镜检查并无绝对禁忌证。
但因为鼻内镜检查准备过程中可能需要用到表面麻醉剂,检查过程中需要将内镜插入患者鼻腔仔细观察,内镜摩擦鼻腔黏膜可能引起出血,内镜插入患者鼻腔后可能会引起鼻腔酸胀不适,如果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剧烈活动还可能会导致鼻腔结构受损。
因此有些情况下做鼻内镜检查时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
鼻内镜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此检查前需要签订知情同意书。如果鼻涕比较多,检查前需要先尽量擤净鼻涕,或用洗鼻壶洗鼻,以免过多的鼻腔分泌物影响观察。
检查前后均可正常饮食,无需清空肠道。
检查前可能会使用表面麻醉剂喷鼻,或使用含有表面麻醉剂的棉片放置在鼻腔里片刻,起到一定的局部麻醉作用,减少检查过程中的鼻腔不适。
部分患者对表面麻醉剂比较敏感,如果表面麻醉剂使用后有口腔发麻或咽喉发麻的感觉,建议检查后禁食水,等麻醉感觉完全消失之后(一般为用药后两小时左右)再正常饮食。
鼻内镜伸入鼻腔后,一般会有轻微的酸胀不适;有时会有鼻痒、想打喷嚏的感觉,想打喷嚏时需要对医生举手示意,因为打喷嚏的动作如果过于剧烈可能会导致当时处于鼻腔里的内镜撞击、损伤鼻腔黏膜;如果感觉鼻腔胀痛难以忍受,可以告知医生,可以考虑换用内径更细一点的鼻内镜,或补充使用表面麻醉剂。
对于幼儿或孕妇等特殊人群,或者有表面麻醉剂过敏史的患者,当确实有必要做检查时,可以不用麻醉,直接检查。
检查前避免自行使用鼻黏膜减充血剂,如盐酸羟甲唑啉或盐酸塞洛唑啉等,以免影响医生对鼻黏膜水肿状态的判断。
检查没有年龄限制,对于难以主动配合的新生儿及幼儿,在充分制动的情况下也是可以检查的。
由于检查过程非常快捷,对于能够配合的儿童,可以不必约束;对于难以配合的幼儿,需要医护及家长共同配合进行一定程度的约束,固定孩子头部、肩膀、膝盖等部位,避免检查过程中剧烈活动而引起鼻腔损伤。
鼻内镜是个非常简单快捷的检查,检查前鼻腔先使用表面麻醉剂喷雾或棉片,10 余分钟后麻醉起效即可开始检查。检查过程中需要患者尽量保持安静,头部不要活动,平静呼吸,最好是用鼻子吸气、用嘴巴呼气,从而尽量避免镜头起雾影响观察。
如果只是单纯检查,而不做特殊的内镜下操作,有经验的医生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把两侧鼻腔全部检查完毕。
鼻内镜检查后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没有明显的口舌发麻的感觉,检查后可以正常饮食。如果检查过程中或检查后有少许鼻出血,尽量避免在检查当天用洗鼻壶洗鼻。
如果检查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操作,比如有软组织切除活检、鼻腔内放置了填塞物等,可能需要遵照医生的医嘱择期复诊。
鼻内镜检查总体而言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检查措施,主要的常见并发症是表面麻醉剂过敏以及鼻腔出血。
表面麻醉剂过敏并不常见,如果发生,需要当时立即停止操作,使用抗过敏药物治疗,肌内注射 0.1% 肾上腺素以及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者可能需要使用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注射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吸氧。
检查后出血相对较为常见,少量出血如鼻涕带血丝一般不需特殊处理,避免用力擤鼻及避免洗鼻,凝血功能正常者一般可以在几分钟内自行止血。如果持续有鲜血流出,需要请耳鼻喉医生进行止血处理,可能需要采取一些填塞物进行鼻腔填塞压迫止血。
鼻内镜检查过程中,医生一边检查一边拍摄重点部位的图像,一般在检查当时即可形成报告并打印出来,检查之后当场可以拿到。
鼻内镜检查中比较常见以下一些异常结果:
作为非专业人员,我们可以只关注结论性的语言,这些一般可以读懂,对于不易理解的专业性术语,可咨询相应专科医生。
鼻内镜检查是个非常简单快捷的检查,一般不需要住院。但如果需要在内镜下进行一些操作,比如取病理组织做活检,鼻内镜下止血治疗等,当医生评估操作后出血等并发症风险较高时,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住院观察。
鼻内镜检查费用在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价格不等,不同地区的医保政策也有差异。单纯内镜下检查费用一般在 100 元以上,如果需要加做其他的内镜下治疗或者操作,相应需要增加其他的费用。
鼻内镜检查的图像结果是准确可靠的,但检查过程仍然有赖于医生的经验,才能尽可能仔细的把鼻腔鼻窦各处的细微结构全部观察到,最大程度避免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