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培禾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童时宇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03月23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7日
体外冲击波碎石,英语缩写 ESWL,有时也被称为体外碎石、体外冲击碎石、冲击波碎石、碎石等等,不过这些别称都不规范。
ESWL 是利用 X 射线或者 B 超对结石进行定位后,通过冲击波源产生冲击波,利用「透镜原理」聚焦于结石,进行碎石。
由于人体组织和结石的声阻抗不同,会分别在结石入射面(前界面)和对侧面(后界面)产生压应力和拉应力效应,超过结石抗压和抗张力强度时,结石就会被击碎。
同时,冲击波还会使局部的液体产生空化效应,将结石由表及里逐层剥落,最终粉碎成细小的颗粒排出体外。
不是所有的尿路结石患者都需要或适合进行 ESWL 治疗。
尿路结石有多种治疗方式,是否进行 ESWL,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结石的大小、位置、数量,是否有并发症或合并症,同时还需要考虑所在医院的设备、技术条件,以及患者经济条件、个人意愿等因素。
ESWL 一般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择期进行。但是特殊情况下,尤其是造成急性梗阻的输尿管结石,在完善必要检查排除禁忌后,可以进行急诊碎石。
孕妇患有泌尿系统结石时,不应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统与子宫相邻,进行碎石可能危及胎儿的安全。
儿童可以接受 ESWL 治疗,但是儿童在解剖及生理特点上与成年人有差别,进行此项治疗时,具体的操作技术,尤其是冲击波的物理参数需要进行调整。
有以下情况的患者不适合接受 ESWL 治疗:
此外,如果患者双肾均有结石,不宜同时进行 ESWL 治疗;同一侧肾和输尿管同时存在结石者,应先治疗输尿管结石;胱氨酸、草酸钙结石碎石成功率低。
ESWL 所使用的能量形式是冲击波,是物体高速运动或爆炸在介质中引起强烈的压缩,并以超音速传播的过程,对人体的效应与冲击波的强度、振幅、脉冲时间等等有关,可能造成组织损伤,但完全没有辐射伤害。
ESWL 可能产生各种并发症,严重者存在死亡的风险,但是这种概率很低。
进行 ESWL 前应进行相关检查,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并进行相应准备,以保证治疗的安全:
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当日,早晨应禁食,如果处于规律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过程中,不应中断服用抗高血压药物,降糖药、胰岛素应该调整用量,避免空腹出现低血糖。
术前一天可服用缓泻剂,但不要求必须绝对清空肠道;另外,治疗之前应该清洁皮肤,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避免影响冲击波进入。
术前用药并不必须,可以提前半小时左右注射镇痛剂;另外,小儿需要镇静催眠,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全麻。
除了前面讲到的这些检查准备之外,患者应该保持充分的信心,听从配合医生的安排及交代,医患携手是成功治疗的基础。
ESWL 可以在门诊进行治疗,无需住院。
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时,如果有家人或朋友陪护更好,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可以协助及时处理。
体外冲击波碎石的难度不大,技术门槛不高,但医生或技师对适应证及操作技术的掌握有所不同,可能对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产生影响。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患者,比如有脊柱胸廓畸形、过度肥胖,以及小儿等,会增加操作难度。
冲击波的物理参数调整也和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有关,需要操作者判断决定。规模较大的正规医疗机构,相对来说技术和安全性也更高。
体外冲击波碎石无需麻醉,但特殊患者,可能需要麻醉,例如小儿患者多须镇静催眠,甚至全麻。
ESWL 治疗的适应证主要是上尿路结石,而导尿管的主要作用是排空膀胱,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患者无须插导尿管。
不过,有时候,为了有助于碎石后结石的排出,在碎石前会安置输尿管支架管。
ESWL 并非膀胱结石常用的治疗手段,有时用到,就可能需要插导尿管保持膀胱的空虚状态。
ESWL 治疗原理是将冲击波透过人体各层组织,在体内结石聚焦,将其击碎。因此体表没有伤口,但有时候冲击波透过皮肤进入身体时可能会造成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皮下瘀点瘀斑。
经过充分准备后,即可开始治疗。
患者一般情况采用平卧位,操作医生会利用 X 线或者超声定位结石,也就是「瞄准」,随后调整相关参数,启动冲击波。
有时候,需要根据治疗过程中结石粉碎的情况调整体位,有的患者有骨骼畸形、过度肥胖,或者结石的位置特殊等,也有可能采用斜侧卧,俯卧,坐位等等。
治疗结束后应在诊室休息,观察半小时到一小时再离开。
听从医生的安排和指挥,治疗过程中如有不适反应,及时告知医生即可。
一次 ESWL 过程一般冲击 1 500~2 000 次,频率为 80 次/分钟,因此,治疗时间大致为 20 分钟左右。
经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碎裂的结石小颗粒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排出。因此术后仍需要进行观察或复查,多饮水,增加尿量,有时候还需要配合输尿管镜、经皮肾镜、输尿管支架管插入等治疗手段。
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患者和家属需要注意是否有血尿、腰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情况发生。
如果有异常,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此外,患者在等待排石的过程中,小便应排入容器中,如果有结石颗粒,可明确排石情况,还可将结石送检成分分析,有助于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
ESWL 冲击波会对组织形成一定的冲击,从而产生疼痛,但大多数情况下疼痛程度都在日常可承受范围。
进行治疗后的排石过程,小颗粒结石排出时有可能堵塞输尿管,产生肾绞痛。治疗前,可提前使用止痛药,治疗后如果发生疼痛,可视具体情况给予止痛药物、缓解输尿管平滑肌痉挛的药物等治疗。
体外冲击波碎石后,为了增加排石效率,可以进行辅助治疗,例如静脉补液、使用利尿剂、使用抗炎镇痛药物、舒张平滑肌的药物等,如果有感染迹象,还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可在医院留观休息半小时到一小时,随后可以恢复日常活动,包括自己解大小便等。
短时间内应避免剧烈运动。后期则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以促进结石的排出。如果发生肾周血肿,甚至肾挫伤、裂伤等特殊情况,则应该尽量避免活动,立即住院治疗,绝对卧床。
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短时间观察如无异常情况发生,即可开始正常饮食。
ESWL 有时候不能一次性将结石击碎,可以重复进行治疗,但是重复进行治疗的时间应该间隔一周以上。孤立肾、异位肾,以及小儿患者,应该适当延长间隔时间。
但是如果 2~3 次治疗不能将结石击碎排出,不建议患者再进行多次治疗,应该考虑其他治疗方式。
进行 ESWL 治疗后,需要针对结石排出及尿路恢复情况进行复查。一般的复查时间是治疗后 3 日~1 周,如果有异常情况,可提前或延后。
主要是进行影像学检查,超声简单方便,可以满足大多数情况下的要求;能够获取更多更精确信息的检查是 CT;此外,普通 X 线平片、造影等等其他检查,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复查的时间和频度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决定。
进行 ESWL 治疗后,患者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运动、性交、旅行等活动。
如果治疗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发生,可以酌情进行这些活动。如果碎石效果欠佳,或者出现并发症,就需要限制这些活动了。
例如,肾脏损伤应绝对卧床;输尿管残留结石可能导致肾绞痛,不宜长途旅行等等。
体外冲击波碎石相对其他结石治疗手术来讲,费用较低,加上进行治疗前必要的检查费用,不同地区或医院,可能有一些差别,但大抵不足一千元。
结石的预防重点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例如增加液体(水)入量,2.5~3.0 L/天,尿量达到 2.0~2.5 L/d;均衡饮食,多吃蔬菜和富含纤维食物,少盐,适当减少动物源蛋白质摄入,保持正常的 BMI,适当锻炼。
如果不是特殊疾病或既往有过特殊成分的结石病史,不必刻意限制饮食来源的钙,饮食中的钙甚至有助于常见结石的预防。
此外,治疗后可将排出的结石送检成分分析,根据其具体组成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日常生活中草酸摄入过多(巧克力、菠菜)会使血、尿中的草酸浓度升高,慢性肠道感染则会导致草酸吸收增加,滥用抗生素则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草酸分解减少。尿路梗阻状态下,尿液中的草酸和钙容易形成结石,梗阻也是感染的诱因,容易导致感染性结石。饮水量少则不利于一些特殊成分排出,而且也会使尿液浓度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