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腔穿刺
就诊科室:心胸外科
词条作者
杨桂元

杨桂元普外科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
吴晓昇

吴晓昇呼吸科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03月25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7日

简介
适应证
禁忌证
注意事项
并发症
结果解读
更多信息
更多信息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胸膜腔是什么?

胸膜腔是位于人体胸廓内,由胸壁,纵隔,横膈,肺表面构成的密闭空间。通俗的理解,可以想象成一袋食品外包装与内部小包装之间的空隙。胸膜腔的表面覆盖有胸膜,内衬于胸廓内面的称为壁层胸膜,覆盖在脏器表面的为脏层胸膜。

胸膜腔有什么作用?

胸膜腔内通常处于负压状态,配合胸廓膈肌的运动,容纳和辅助肺的舒张收缩,实现呼吸功能。胸膜细胞能够分泌和吸收少量组织液,实现动态平衡。胸膜腔内的组织液能够起到减少肺表面与胸壁摩擦的作用,保护肺组织。

胸膜腔穿刺是什么?

为了诊断和治疗目的,在经验性定位或者影像技术引导下,使用穿刺针穿刺胸膜腔,建立胸膜腔与体外的通道,排出气体,引流积液积血积脓,获取胸水检测标本,注入治疗药物,实现诊断或治疗疾病目的的技术。

胸膜腔穿刺是一项可以在床旁实施的简单手术,能有效帮助医生缩小疾病鉴别诊断范围,制定诊疗计划。

大容量胸膜腔穿刺技术是指在治疗性胸膜腔穿刺术期间排出超过 1 升的胸腔积液。

胸膜腔穿刺有哪些种类?

  • 按照目的,可以分为:诊断性和治疗性。

诊断性胸腔穿刺:旨在取得胸水,微生物,脱落细胞,检查其理化性质,成分等指标,辅助疾病诊断。

治疗性胸腔穿刺:旨在通过引流排空胸腔积存的气体,胸水,血液,脓液等物质,达到减轻呼吸困难,恢复呼吸功能的目的;或者经穿刺途径,注入药物,杀灭致病微生物或者癌细胞,控制疾病进展。

  • 按照穿刺方式,可以分为:单纯胸腔穿刺,持续性胸腔引流,胸腔闭式引流。

单纯胸腔穿刺:取样或者治疗操作完成后,即拔出穿刺工具。如后续需要,可以再次穿刺。

持续性胸腔引流:穿刺完成后,留置胸腔引流管,持续发挥引流作用或者建立通道方便下次再次取样,减少多次穿刺的痛苦。

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特殊性质的胸腔穿刺引流,用于胸部重大创伤或者手术后。使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遵照物理原理,持续排出胸腔积液积气。用于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胸腔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

  • 根据穿刺时患者的体位,还可以分为卧位坐位穿刺。

  • 按照穿刺方法分为经验性穿刺影像技术(B 超、CT)引导下穿刺

范围延伸开来,以肺部病灶为目标的穿刺,由于也涉及胸腔,可以参照胸膜腔穿刺理解和管理。

适应证

胸膜腔穿刺在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

新发胸腔积液是诊断性胸膜腔穿刺的主要适应证。其他情况还包括:恶性肿瘤,脓胸,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腔真菌感染,乳糜胸,胆固醇性积液,食管破裂,血胸,气胸等。

积液为游离性,影像学检查提示积液较多(比如 CT 显示液层厚度大于 25 毫米),包裹性积液,怀疑脓胸时,均应穿刺取样。包裹性积液一般需要在影像学技术引导下完成穿刺。

胸腔积液量少并且临床诊断(如,病毒性胸膜炎)比较明确,有临床明显的心力衰竭且无不典型特征的患者可不行穿刺。

还有一些非常少见的疾病适应证,如职业暴露(石棉等)。

大容量胸膜腔穿刺一般用于因中大量胸腔积液导致的呼吸困难,需要体格检查和胸部影像学检查证实,而且如果明确是由肝功能衰竭导致的,或者明确患侧肺实变无法复张的,因弊端大于好处,不建议穿刺。

胸膜腔穿刺的作用是什么?

  • 诊断。获取胸水标本,借此可以完成胸水生化检查,评估积液性质;也可以完成涂片和微生物培养检查,查找致病微生物;还可以寻找脱落细胞,帮助诊断癌症。

  • 治疗。排空胸腔积聚的气体、液体,使压迫的肺组织得以复张,恢复呼吸功能。还可以直接向胸腔注入抗微生物药物,控制感染。一些特殊的肿瘤,比如肺癌,还可以在获取胸腔积液中的脱落肿瘤细胞后,进一步完成基因测序,指导化疗和生物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向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制造人工胸水,阻隔保护肺组织,实现对邻近病变的特殊治疗(比如射频,或者高能聚焦超声)。

胸膜腔穿刺有什么用?

胸膜腔穿刺的目的是建立胸膜腔与外界的通道,帮助完成获取检验标本,或者建立给药途径。

其意义在于,能够帮助更快速、准确地诊断疾病,对疾病定性,或对疾病严重程度做出区分;也可以指导选择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拟定随访计划。

这一手段在普通疾病中,不一定会常规使用,体现不出重要性。但在疑难危重情况下,是帮助医务人员提高诊断准确率,提高治疗成功率的重要手段。

禁忌证

胸膜腔穿刺在哪些情况下禁止进行?

绝对禁忌证:

  • 血细胞异常,凝血功能障碍,有严重出血倾向;
  • 极度衰弱,病情危重,完全无法配合或者难以耐受穿刺操作者;
  • 特殊感染,如包虫病,穿刺可能导致感染扩散病情加重者;
  • 穿刺部位或邻近区域存在感染者。

相对禁忌证:

  • 创伤性气胸,血胸,联枷胸等,需要紧急胸腔闭式引流,清创手术,肋骨固定等技术干预,不宜通过穿刺置管解决。

image

注意事项

胸膜腔穿刺会引起哪些疾病?

  • 气胸。穿刺损伤肺组织,导致肺内气体漏出至胸腔。一般此种情况发生率不高,针刺损伤也较轻微,漏气量不大,无需额外处理。

  • 出血。穿刺定位时,一般会强调避开血管密集部位;同时,也需要排查患者有无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倾向。但是即便如此,穿刺过程中仍然有极小部分患者会出现出血。不过此种出血大多较轻微,通常退针后按压即可止血。常见的需要避开的易出血部位有:肋骨下缘,避免损伤肋间血管引发出血;前上胸部穿刺时,注意避免锁骨下血管损伤;左侧胸腔穿刺时,还要注意避免进针过深,损伤心包、心脏。

  • 感染。无菌操作不严格,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易发生穿刺部位感染;管道管理不当,致病微生物还可能随体液逆流,导致体腔深部感染。

  • 胸膜反应。穿刺过程中,由于紧张,体位变化导致血压波动,疼痛刺激,穿刺时胸膜牵拉等因素,可能出现大汗,肤色苍白,肢体无力,呼吸急促,甚至意识丧失等类似休克样表现。通常需要即刻停止操作,平卧,吸氧,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

  • 管道相关并发症。疼痛,引流不畅,大量引流后肺复张性水肿,感染等。一般情况下,规范操作不会发生此类问题。但因管道质量问题或者操作、维护、管理不当,可能发生堵塞,折断,遗留在体内等事件。导管在建立检测治疗通道的同时,也是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拔除管道时,常规留取尖端做微生物培养。

  • 置管操作相关并发症,包括:疼痛,管道置于异常位置,脏器损伤等。

并发症

胸膜腔穿刺前有什么注意事项?

  • 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安抚其情绪;
  • 评估患者的基础状态和精神状态,评估能否配合检查;
  • 检查患者是否有出/凝血功能障碍;
  • 检查患者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若心肺功能降低需提前备好呼吸装置。
结果解读

胸膜腔穿刺是怎样做的?

  • 评估与准备。主要判断患者有没有穿刺的适应证,禁忌证。评估是否需要穿刺,实施细节,预期结果如何,以及紧急预案。备好相应的工具、药物和耗材,联系后续检查检验部门。

  • 知情同意。胸腔穿刺属于有创操作,需要与患者本人或监护人沟通,取得书面知情同意。知情同意内容应该包括:病情介绍,穿刺目的,大致流程,预期结果,风险和注意事项,替代选择等。情况紧急(危重疾病抢救等)时,履行相应简易手续。

  • 定位。根据具体疾病性质,病灶位置,穿刺目的,经验性或者在影像技术的支持下,预设穿刺体位,选定穿刺位置,做好体表标记。一般情况下,针对气胸的穿刺选择前胸壁第 2 肋间;针对胸腔积液的穿刺选择肩胛线或者腋后线线第 7、8、9 肋间;针对包裹性积液或特殊位置的病灶,借助影像学手段选择相应的位置。
    穿刺位置的选择需要考虑:

  • 准确性:最大限度保障穿刺成功率;

  • 有效性,最大限度达到预期目标;

  • 安全性,最大限度保障穿刺安全、减少穿刺相关并发症;

  • 简便性,尽可能保证操作程序易于完成。定位完成后,穿刺实施前,还要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取得其最大限度地配合,并备好相应急救措施。

  • 麻醉。通常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药物可选择利多卡因等。

  • 穿刺。穿刺应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选择合适的工具,遵照操作规范完成,采集到的生物样本要避免污染,准确标记,及时送检。

  • 敷料覆盖。完成操作后,妥善消毒,创面覆盖敷料,避免感染。如有留置管道,需要妥善固定,加强护理,动态观察有无异常,及时记录各项数据。

在穿刺过程中,还要结合患者本身的体力状态,给予氧气吸入等支持措施,并尽快完成。如遇穿刺失败,发生出血、胸膜反应等情况时,及时中止。

胸膜腔穿刺过程中有什么注意事项?

穿刺时。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肺、膈肌等器官组织的损伤,应尽可能鼓励患者保持体位固定,暂停呼吸运动或减小吸气幅度。

遇有强烈不适时,及时示意终止操作。

更多信息

胸膜腔穿刺如何进行管道管理?

单纯性胸膜腔穿刺占所有胸膜腔穿刺的比例并不高,很多时候,都需要留置管道。留置管道的管理是胸膜腔穿刺整个流程中的重点。

  • 妥善固定。穿刺置管完成后,需要在穿刺点附近的皮肤上缝针固定管道(目前虽然也有免缝合固定器,但应用不广),以免管道滑出或滑入,引发问题。

  • 定期消毒。保护隔离管道穿刺点的敷料需要定期更换,穿刺部位定期消毒,避免外界污染和定植菌繁殖导致感染。

  • 引流装置管理。引流管道和集液装置也需要定期更换。操作过程中需要遵守无菌原则。引流装置应摆放于比胸腔更低的位置,避免倒流。水封瓶等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特殊装置更加要小心摆放,确保液面水平合乎要求。卧床翻身,起床活动时,患者或其护理人员也需要注意这些装置是否正确发挥功能。

  • 引流物记录。引流物的性状和多少,需要准确记录,用于疾病情况判断和治疗措施的调整。如,原本澄清的胸水突然变成鲜红色,提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引流量每日基本一致时,突然有一天大幅减少,应该高度怀疑管道扭折或堵塞,需要调整。

更多信息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