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刘文生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03月1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7日
腹腔穿刺术是一种医生常用的检查操作。通过抽取腹腔积液,进行化验,可以协助诊断和治疗疾病,即确定有无腹腔积液(俗称腹水)及腹水的性质,缓解因腹水导致的不适症状。
抽出的腹腔积液除肉眼观察其性质外,一般需进行以下检查:
* 确定腹腔积液(俗称腹水)的性质和病因,比如是否是肝门静脉高压、癌症、感染或其他原因所致;
* 腹痛患者怀疑有脏器穿孔、出血或感染;
* 肝硬化常伴有腹腔积液,需明确是否并发自发性腹膜炎;
* 有治疗需要,包括排放腹腔积液、腹腔引流、腹腔灌洗、腹腔内化疗等。
* 有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有可能造成不能控制的出血);
* 腹腔内有炎症伴有广泛粘连的患者;
* 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尚未纠正的患者(有可能进一步加重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 穿刺部位不得不通过皮肤感染部位、肉眼可见的皮肤血管、手术瘢痕或腹壁血肿等(勉强穿刺有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 有肝性脑病先兆者;
* 腹腔内有巨大肿瘤者,尤其是动脉血管瘤;
* 躁动不合作者。
* 妊娠中后期,腹腔穿刺可能会伤及胎儿;
* 既往有手术史,腹腔可能有广泛粘连;
* 严重肠胀气,或腹部叩诊呈明显鼓音,腹腔穿刺容易刺破腹腔内的消化管;
* 膀胱明显充盈且未经导尿,穿刺易刺破膀胱,需排空膀胱后穿刺。
腹腔内出血或穿刺部位出血,腹腔内脏器穿孔,腹腔内感染或穿刺部位感染。
出血量小、穿孔小者,可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出血增加,出现弥漫性腹膜炎,需剖腹探查,手术前后需抗感染治疗。
一般不需要禁食、禁水。
但当采用腹腔穿刺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时需禁食禁水,穿刺后也需要禁食水一段时间,但患者可服用长期在服用的药物。
穿刺过程中不需要,穿刺后需要家属陪护以更好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引流液的量及性质。
腹腔穿刺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检查,操作过程简单,操作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不必过分担心。如果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更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穿刺会有轻度不适。
有些医院会进行局部麻醉(即在穿刺部位打一针麻药,穿刺部位就不再感觉疼痛,身体其他部位的感觉正常),有些医院不进行麻醉。
整个过程患者都是清醒的。
腹腔穿刺部位的选择应因不同的病种而异。
以左、右下腹穿刺点为例。
普通盲穿需要 5~10 分钟,超声引导下穿刺需要 20~30 分钟
诊断性腹腔穿刺通常不需要放置引流管,抽出足够化验的腹水就可以了。
治疗性腹腔穿刺,如腹腔内脓肿,需要放置引流管,待患者病情好转,引流管液体减少、清亮后,即可拔出引流管。
此外,胆管堵塞患者,也需要在超声引导下放置引流管,大约 2~3 周后胆汁引流量减少、患者大便颜色正常、血胆红素趋于正常,关闭引流管后患者无腹痛、腹胀、黄疸加重等,造影提示胆管通畅后,即可拔出引流管。
需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病情变化。
若放置了引流管,还需观察患者引流液的量及性质:
会有轻度不适,不会引起明显疼痛。
穿刺后即可下地站立,若无头晕、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可适度床下活动,患者可以自行大小便。
只要疾病本身不需要禁食禁水,穿刺后就可以吃东西,不需要禁食禁水。
可以洗澡。但要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避免穿刺部位感染。洗澡时可以在穿刺部位贴上防水敷贴,洗完后擦干消毒。
腹腔穿刺前需要消毒,穿刺后放置引流管的患者通常根据患者引流管周围渗出情况换药。若有渗出应及时换药;若外敷料干燥,则 2~3 天换药一次。通常医生会预留一根缝线,以备拔除引流管后打结封闭放置引流管的腔隙,然后待伤口愈合后拆除缝线即可。
细针穿刺不会形成瘢痕;放置引流管拔管之后会形成瘢痕,但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变得不明显。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