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娜皮肤性病科主治医师
李锦皮肤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03月13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7日
果酸换肤是化学剥脱术的一种,通过将果酸涂抹在皮肤上,加快角质层的脱落和更新,并且深层刺激真皮内的弹性纤维增生,从而起到调整肤质、改善皮肤状态的作用。
其中,果酸是指从水果里面提取出来的酸性物质,比如常用的柠檬酸、杏仁酸和乙醇酸。由于果酸相对分子量小,水溶性和渗透力强,尤其是相对分子量最小的乙醇酸,在医疗美容中使用最为广泛。
果酸浓度越高,作用在皮肤的层次就越深;并且同一浓度的果酸,停留在皮肤表面的时间越长,透皮吸收作用也越强。
果酸换肤适用于:
亚洲人刷酸最常用的是相对分子量小,水溶性和渗透力强的乙醇酸,常用浓度为 20%、35%、50%、70%,对角化过度(如鸡皮肤)及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有较好的作用。
另外常用的是水杨酸,脂溶性,刺激较低,可以更好地渗透,能有效改善油脂分泌旺盛,抑制痘痘和粉刺。对于炎症较重的痘痘,需待炎症控制后再刷酸。
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暂时性红斑、肿胀、刺痛、灼热等不适,一般会在 1~2 天内自行恢复。
比较少见的情况是出现色素沉着;或者因为果酸浓度过高或者停留时间过长,导致灼伤,严重的还会形成疤痕;另外,频繁刷酸会导致皮肤变薄,出现毛细血管扩张等问题。
过度刷酸会导致皮肤越来越薄,出现毛细血管扩张,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敏感肌。
温和洗脸,做好保湿。可以增加保湿霜的涂抹次数,加强对皮肤屏障的保护,同时停用美白、去角质的产品。必要时可以选择适合温和的医用护肤品。
术后 1~2 天,局部会轻度发红、疼痛;3~7 天可能出现结痂或脱屑,让其自然脱落;7 天内避免暴露过热环境,如热水烫洗、泡温泉、蒸桑拿,避免与其他去角质产品同时使用。
果酸治疗可以松解堵塞在皮脂腺开口处的角质形成细胞,使其加快脱落,利于油脂通道的恢复,因此能抑制粉刺形成,加速粉刺的消退。
但是,皮肤不断进行油脂分泌,产生老化的角质形成细胞堵塞毛囊开口,果酸换肤的疗效通常是暂时的,一般需要多次治疗。
高浓度的果酸属于医用性果酸,可以将老化角质一次剥落,达到换肤的效果,需要由专业皮肤医生来完成,不建议自行刷酸。
刷酸前需要医生分析每个人的皮肤类型,评估是否适合刷酸、用什么酸以及使用多少浓度;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皮肤的终点反应(白霜、红斑现象)和自我感受,来判断果酸的停留时间,以兼顾疗效和安全性。
可以,但需坚持使用才能见效,见效速度较慢。
「鸡皮肤」在医学上叫毛周角化;毛周角化的那些小颗粒,本质都是角质栓。所以,排在第一位的治疗思路,就是用特定类型的酸把它们溶解掉。
最常用的是维 A 酸,只要坚持用, 1~2 周就能明显改善毛周角化。另外,外用壬二酸、果酸、水杨酸也都被证明有效。
但是涂酸实在太「麻烦」,而且部分人皮肤对酸的刺激性也比较敏感——近年来出现的果酸身体乳或水杨酸身体乳,相对来说可以很好地改善这 2 个方面。
作为身体乳,一瓶一般几百以内,能用将近一个月,而且每次只用抹一遍就好,不管效果、花销还是便捷性上,都是治疗鸡皮肤的良好选择。
如果觉得天天抹太麻烦,想要一次治疗就收获明显效果,也可以试试高浓度的果酸换肤(如 50% 浓度)或水杨酸换肤(20% 浓度)。
单次治疗效果拔群,通常治疗 3 次就能基本清除。注意:「刷酸」需由专业皮肤科医生进行,以兼顾疗效和安全性。
果酸分为 α-羟基酸(AHA)和 β-羟基酸(BHA),其中果酸换肤最常用到的是 α-羟基酸中的乙醇酸,通常为 20% 到 70% 的浓度。其相对分子量小,水溶性和渗透力强,可以达到更好的剥脱作用。
而水杨酸是亲脂性,刺激低,不良反应更少。可以有效改善油脂分泌旺盛,抑制痘痘和粉刺,具有杀菌和抗炎功能,利于粉刺和炎症性痘痘皮肤。
临床上还可以将不同类型的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单酸组合在一起,不同的单酸作用机制互相弥补,以增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