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我已详细阅读了你发来的病史资料,患者的情况主要是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分析如下:
患者去年胃镜检查是胃底体溃疡,病理报告示糜烂,但我仔细看了胃镜图片,应该是糜烂不是溃疡。糜烂与溃疡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浅后者深,糜烂也可以有少许白薄苔的。经过治疗后3月份复查胃底病变已经愈合,但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
不管糜烂、溃疡都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绝对指征,必须根除,否则容易反复发作。
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重要原因是细菌耐药。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耐药是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患者未按医嘱规定服药、漏服、未完成疗程也是重要原因。
目前指南推荐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是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 铋剂 +两个抗生素,疗程14天。
推荐的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替哨唑、呋喃唑酮、四环素。
但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目前幽门螺杆菌耐药率很高,甲硝唑、替硝唑很多地区耐药率高达80%以上,甚至达到90%多;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两药在大多数地区耐药率也高达35%左右;呋喃唑酮、阿莫西林、四环素在大多数地区耐药率较低。但如果患者过去因感冒、咽痛、咳嗽、腹泻等多次使用阿莫西林,则也容易产生耐药。
四环素副作用偏大,又临床缺贷,依我们的研究多西环素耐药率比较低,只6%左右,含多西环素的方案,幽门螺杆菌根率较高,副作用不大,可代替四环素。
四联疗法有二个抗生素,其中一个耐药,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就会大幅降低。
患者上次杀菌方案是标准的四联疗法,常规剂量,疗程14天也是对的,但使用的抗生素是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耐药率很高,是患者杀菌失败的主要原因。若患者过去经常使用阿莫西林,也可能已发生了耐药。
还有一个影响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重要原因是质子泵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的代谢主要通过肝内CYP2C19途径,根据其代谢的强弱,分为:强代谢型者、弱代谢者。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潘托拉唑、兰索拉唑,更依赖CYP2C19代谢途径,强代谢型者使用这些质子泵抑制剂效果就比较差。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较少依赖CYP2C19代谢途径,对强代谢型者、弱代谢者的疗效差别不大。
而且国内大多数是仿制药物,不同厂家生产的药物疗效有一定差异。患者第一次杀菌用的是奥美拉唑,很可能是国产的,这也是患者杀菌失败的原因。
对幽门螺杆菌初治失败者,宜选择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可以提高杀菌疗效。
常规使用双倍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初治失败者,可增加质子泵抑制剂的剂量,可加强抑酸效果,以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因为很多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的杀菌效果与胃酸相关,只有在低胃酸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幽门螺杆菌是杆形的,如果根除治疗失败,幽门螺杆菌杆形可能变成球形,使其对抗生素更加不敏感,再次治疗失败率就会增高,一般需要间隔3个月后,它会重新变成杆形。因此,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失败后,建议间隔3个月以上再次根除治疗,以提高杀菌效果。
患者第一次杀菌是在3月19,服药14天,4月3日结束,建议在7月中旬再次进行杀菌治疗。
患者目前胃镜检查只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也没有糜烂,并不严重不需要特别治疗。但患者目前有反酸,如果只是偶尔反酸,首先控制饮食,进食八分饱,不要吃甜食、太油腻食物、刺激性食物,汤、水每次要少喝,分次喝,不要喝茶、不要吃粥,进食后半小时不要做弯腰动作,这些都可以减轻患者的反酸症状。若经过饮食控制后患者反酸消失,则不需要服药,否则需小剂量抑酸药物控制。
建议:
1. 患者下次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时间宜在上次治疗3个月后进行,就是在7月中旬进行治疗,以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2.目前反酸,首先控制饮食,若反酸不明显了,就不需要服药。否则,可以服:
雷贝拉唑片10mg早饭前半小时口服每日一次;若仍不能控制反酸,可以加大剂量,改为20mg 早饭前半小时口服每日一次。
原则上以最小剂量控制。但首先必须控制饮食!
3.下次杀菌方案:
耐信片40mg + 胶体果胶铋3粒(以铋计每粒100mg),均每日2次,饭前半小时口服;
呋喃唑酮片0.1克每日3次饭后1小时口服。
多西环素0.2克每日2次,饭后1小时口服。
共服14天。
注意:因患者首次杀菌失败,本方案已加大了耐信、呋喃唑酮剂量,以提高失菌效果。
患者服药后小便是黄色的,大便是黑灰的,这是药物颜色关系,不用担心!
服药期间可能会出现腹胀、腹泻、胃纳减退等副作用,极大多数人不严重,必须坚持服药,不能错落一次,否则有可能细菌根除治疗失败。没有足量、足疗程服药,错服、漏服、不规律服药,是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提醒:患者服上述杀菌药物期间及停药后一周内必须戒酒,否则有可能产生严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