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您好,感谢信任
从照片上看,宝宝牙槽粘膜上有一个界限清楚的,白色颗粒样病损。
如果不考虑宝宝的年龄,首先应诊断为马牙子。马牙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可以不用任何治疗,能够自行脱落,消失也不会有任何疼痛症状。但是马牙子通常发生于小月龄的宝宝,在临床上我们看到的最大年龄的孩子是一岁。但从孩子牙齿萌出的状况来看(下前牙刚刚萌出),也不能完全排除马牙子的可能性。
其次,可能是
创伤导致的,比如孩子啃咬了比较硬的物品,导致局部摩擦角化发白,就像我们手上起的茧子一样。这种情况也不用特别治疗,避免继续啃咬硬物,能够自行恢复消失。
最后还可能是鹅口疮。但是不符合之处在于,鹅口疮往往不是颗粒样的病损,而是像豆腐渣撒在粘膜上一样,是伪膜样的病损。同时它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两天两三天就广泛的分布于口内粘膜,比如上下唇内侧,两颊,以及上颚,不会只是固定发生在牙槽黏膜,因此可以继续观察。如果病损面积持续增大,那么就进一步考虑是鹅口疮。此时需要使用制霉素片,每天一片,捣碎,化在5~10毫升水中,分三次涂擦口腔黏膜,要持续1~2周,或至少伪膜消失之后再用三天。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