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有嗳气的症状,可能是由于胃动力障碍导致的。一般来说,咱们这样的情况,是建议先进行一下胃镜检查的,但年龄比较年轻,且胃镜存在一定的风险,且较为痛苦,因此可以考虑先治疗调节一下,如果不见好转,咱们再做胃镜检查。
1.首先尽量避免摄入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包心菜、绿椰菜、青椒、茄子、土豆、芋头、玉米、香蕉、面包、柑橘类水果和添加木糖醇的饮料及甜点等,这类食物易在分解消化过程中产气,导致嗳气出现。
2.可以适当服用一点胃动力药 如吗丁啉。
3. 餐后适当散步半小时,不要吃完饭就坐下或躺下,帮助胃肠运动,促进食物排空。另外,可以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排气。局部保暖对缓解胃胀气更重要。
4.少食多餐,胃局部保暖,不进食生冷食物,食物要以温热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凉啤酒凉水暂时不要喝,尤其进入夏天后,最好不喝冷饮。
咱们试试上述方法,胃部问题,三分治七分养,生活习惯的改变很重要。如果上述方法不见效,咱们再考虑胃镜检查。
第二关续性打嗝的问题。医学上又称为“呃逆”是指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由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的。所有人都会有呃逆发生,但大都是一过性的。多与饮食有关,特别是饮食过快、过饱,摄入很热或冷的食物饮料、饮酒等,外界温度变化和过度吸烟亦可引起。而呃逆频繁或持续24小时以上,称为难治性呃逆,通常有以下几种可能引起。
1.中枢性:即大脑中控制打嗝的中枢神经出了问题,丧失了抑制呃逆反射的功能,这种情况多见于大脑的器质性疾病,这种情况老人多见如有脑肿瘤、脑血管意外、脑炎、脑膜炎,尿毒症、酒精中毒、多发性硬化症等情况。这些疾病往往可以伴有持续性呃逆,但同时也会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其他表现,如肢体活动不变,语言功能受影响等。咱们比较年轻,也没有这方面的症状,考虑中枢性因素导致持续呃逆的可能性比较小。
2.外周性:由于呃逆反射弧向心路径受刺激而引起。膈神经的刺激包括纵隔肿瘤、食管炎、食管癌、胸主动脉瘤等。膈肌周围病变如肺炎、胸膜炎、心包炎、心肌梗死、膈下脓肿、食管裂孔
疝等,迷走神经刺激有胃扩张、胃炎、胰腺炎等。咱们目前看应该是这个因素导致的持续性呃逆,考虑可能与咱们的胃炎有关。这种情况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有时需要用多种方法尝试治疗才有效,有的会打嗝很长时间后自行缓解。如果出现持续性呃逆。咱们可以试试以下方法,如果自行处理无效,可以医院就诊,简单用药治疗一下。
1.深呼吸
进食时发生呃逆可以暂停进食,做几次深呼吸,往往在短时内能止住。
2.穴位按压
呃逆频繁时,可用手指压迫两侧的“少商”穴。“少商”穴位于大拇指甲根部桡侧面,距指甲缘约0.6cm,在黑白肉际交界处。压迫时要用一定的力量,使患者有明显酸痛感。患者自行压迫可两手交替进行。
3.按摩
取一根棉签,用其软端按摩前软颚正中线一点,此点的位置正好在硬、软颚交界处稍后面。有时按摩1分钟就能有效地控制呃逆。
4.喝水弯腰法
将身体弯腰至90度时,大口喝下几口温水,因胃部离膈肌较近,可从内部温暖膈肌,在弯腰时,内脏还会对膈肌起到按摩作用,缓解膈肌痉挛,瞬间达到止嗝的目的。
5.屏气法
直接屏住呼吸30~45秒,或取一根干净的筷子放入口中,轻轻刺激上腭后1/3处,打嗝症状会立即停止。但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慎用此法。
6.惊吓法
趁不注意猛拍一下打嗝者的后背,也能止嗝。因为惊吓作为一种强烈的情绪刺激,可通过皮层传至皮下中枢,抑止膈肌痉挛。但有高血压、心脏病人应慎用。
7.纸袋呼气法
用一个小塑料袋,罩住自己的口鼻,进行3~5次的深呼吸。用呼出的二氧化碳重复吸入,增加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抑制打嗝。
8.伸拉舌头法
打嗝不止时,用一块干净纱布垫在舌头上,用手指捏住舌头向外伸拉。此时,会感到腹部有气体上升,打嗝自然消除。
9.喷嚏止嗝法
打嗝时,如果想办法打个喷嚏,就可以止嗝,可以用鼻子闻一下胡椒粉即可打喷嚏。
这些都是在家中咱们可以自行使用的方法,但如果尝试无效的话,咱们又深受持续打嗝困扰时,可以医院就诊,医生会给您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