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耐心等待。
您家男宝3月龄,您发现宝宝眼睛乱转,从您提供的视频,判断是婴儿眼球震颤。
眼球震颤:是指双眼有节律的、不自主的、常呈对称共轭性的异常摆动,可根据发病年龄分为先天性眼球震颤和后天获得性眼球震颤。
婴儿眼震:在出生后或婴儿发育期出现的共轭性水平眼震(在眼坐标系中,上、下凝视时眼震仍保持水平),是一种先天性病理性眼球震颤,主要为水平眼震,伴增速型急跳性和摆动性波形,每个波形中间都存在一个短暂的中心凹期,在此期间眼睛可以短暂地注视兴趣目标。
发病特点:
◆视觉注意或唤醒而加剧,通常在注视远处物体时症状加重。
◆会聚动作、注意力分散、闭目或睡眠而抑制;
◆眼震幅度、频率和波形会随眼位改变而变化:通常在侧向凝视时增强(右侧凝视时向右急跳,左侧凝视时向左急跳),但在零相位(即无眼震区)时眼震强度变弱,因此患儿通常将头转至特定位置,以使其注视时的眼震程度降至最弱,从而获得清晰视力。
◆视动反应倒转:视动性眼震的快相与视动刺激的方向相同。
◆婴儿眼震既可伴有其他视觉传入障碍,也见于视力正常者。
婴儿眼震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完全阐明,眼球震颤并不是类似于近视、远视等单独性的眼疾,而是受到某种疾病影响而表现的症状。一般情况下,视觉系统、眼外肌、内耳迷路及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会引起眼球震颤的发生。
眼球震颤分类:
大致可分为知觉缺陷型眼震、运动缺陷型眼震和隐性眼震三种。
1、知觉缺陷型眼震:知觉缺陷型眼震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大脑的视觉刺激有缺损而造成的眼球震颤。较常见的病因为视神经萎缩、视神经盘缺损、白化症导致两侧黄斑部病变、先天性白内障、高度散光、角膜混浊等等。
2、运动缺陷型眼震:运动缺陷型眼震是由于脑干、小脑及脊髓等处受伤或病变,所引起的视觉传出的神经通路出现病变或缺陷,而出现的眼球震颤。此外,使用一些抗痉挛药物、巴比妥、酒精等药物中毒也会引起运动缺陷型眼震。
3、隐形眼震:部分病人双眼睁开时不出现眼震,而遮盖一眼后可诱发双眼眼震,称为“隐性眼震”。
眼球震颤治疗
当婴幼儿发生眼震,就有机会影响其视觉功能的发展导致视力出现如弱视等较严重的眼疾,可能使宝宝的视力受到永久的损伤,因此当发现眼球震颤时候要尽早就诊查找发病原因,采取合理的治疗手段,减轻视力损害。
1、病因治疗:对症治疗,眼球震颤大都属于先天发育的问题,原因很复杂,一般手术无法解决。
2、增进视力:眼源性眼球震颤,重点是提高视力,亦可配制适当三棱镜以消除代偿头位,提高视力。
3、手术治疗:特发性眼球震颤可以进行手术,其目的根据“中间带”眼位矫正其代偿头位,转变眼位,减轻眼球震颤,提高视力。由于慢相侧运动的一组眼外肌肌力强,快相侧运动的一组眼外肌肌力弱。为此,可以将慢相侧两眼外肌后退,以减弱其张力,使与快相侧一组的眼外肌平衡。
将“中间带”眼位从偏心注视位转到正前方注视位。如左方为中间带静止眼位性眼球震颤,可将左眼外直肌及右眼内直肌徙后6mm,左眼内直肌缩短6mm,右眼外直肌缩短7mm(一般外直肌比内直肌多徙后2毫米),使静止眼位移向前方。
4、三菱镜治疗:膜状压贴三棱镜治疗,通过佩戴三棱镜的方法,将眼球震颤的“中间带”移到正前位置。改善眼性斜颈的情况。即通过代偿头位扭转角度与三棱镜光学矫正的关系改善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