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帮泌尿外科主治医师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发布时间 2018年12月17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7日
霍乱疫苗是一种预防霍乱弧菌感染的疫苗。
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其发病急,传播快,是一种致死性强的传染性疾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的剧烈腹泻、呕吐,以及由此引起的脱水、抽搐,严重者可导致心脏和肾脏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霍乱疫苗的预防接种,可有效阻止霍乱的发生,减轻疾病症状,从而避免霍乱导致的死亡。此外,霍乱疫苗还可以预防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旅行者腹泻」。
推荐 2 岁及 2 岁以上的儿童、青少年,以及有接触或传播霍乱危险的成人接种,主要包括:
生活在卫生条件差或霍乱流行地区的人群;
学龄前或学龄儿童;
旅游者,旅游业从业者;
水上居民;
餐饮和食品加工从业者;
医务防疫人员;
发生自然灾害地区的人群;
军队执行野外战勤任务的人员;
野外特种作业人员;
港口、铁路沿线工作人员;
下水道、粪便、垃圾处理人员。
不需要。
霍乱疫苗仅能用于预防霍乱的发生,不能用于治疗霍乱。对于发生了腹泻、呕吐等疑似霍乱症状的人,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
有必要。霍乱康复者可获得至少 3 年的免疫力,3 年后这种免疫作用将会逐渐减弱。因此,如果霍乱痊愈已经超过 3 年,但仍为感染霍乱的高危人群,就仍有必要接种霍乱疫苗,以有效预防霍乱的再次发生。
霍乱疫苗属于国家第二类疫苗,人们可根据自身需求自费自愿接种。
目前我国的霍乱疫苗仅有一种,即口服重组 B 亚单位/菌体霍乱疫苗(肠溶胶囊),商品名为可唯适。
不能。临床试验表明人群接种霍乱疫苗 6 个月和 3 年后,其保护率分别为 85% 和 50%,并不能 100% 预防霍乱的发生。
尤其是 3 年后,该疫苗的保护作用会进一步下降。有文献显示,霍乱疫苗的有效保护期是 2 年,在有感染霍乱的持续高风险时,建议每 2 年加强一次。
有高热、严重传染病(如艾滋病、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不能接种;
2 岁以下婴幼儿不能接种;
对霍乱疫苗中任一成分过敏者,或服用霍乱疫苗后曾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应停止接种。
在霍乱呈大面积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妊娠期女性有感染霍乱的高风险时,也可以接种霍乱疫苗。
有关哺乳期和妊娠期女性接种霍乱疫苗安全性的研究数据缺乏,在没有感染霍乱的风险时,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最好推迟接种霍乱疫苗。
有感冒、发烧、咳嗽、咳痰等急性感染或发热性疾病的情况下,最好推迟接种霍乱疫苗,除非医生认为不尽快接种会导致更大的危险。
理论上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时接种,但实际上有关霍乱疫苗与其他疫苗相互作用的研究数据较为缺乏,故霍乱疫苗最好和其他疫苗分开接种,避免同时接种而产生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可能会。尽管有关霍乱疫苗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数据还十分有限,但目前认为霍乱疫苗可能会和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等产生相互作用。所以,霍乱疫苗最好与上述药物分开使用。
初次接种霍乱疫苗者应接种三次,分别于 0、7、28 天接种。已经接种过霍乱疫苗的人,可视疫情于流行季节(夏秋季)前每 2 年加强接种一次。
霍乱疫苗是口服疫苗,一次服用一粒胶囊。于餐后 2 小时后服用,服用疫苗后 1 小时内勿进食。与抗酸剂配合使用时,服用霍乱疫苗后 1 小时内不要服用饮料。
一般情况下,短时间内错过了疫苗接种,可继续按原计划接种。若剂次之间间隔超过 6 周,则需要重新开始按基础免疫程序接种。
建议暂不前往霍乱流行地区,待有货接种完成后再行前往。完成最后一剂次接种 1 周后,可以产生有效的保护作用。
接种霍乱疫苗后一般无特殊反应,若出现腹痛、荨麻疹、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不建议继续完成接种,以避免发生更加严重的不良反应。
接种霍乱疫苗后一般无特殊反应,少数人可能出现发热、轻度腹痛、荨麻疹、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
接种霍乱疫苗后一般无特殊反应,若出现轻度腹痛、荨麻疹、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可自愈。若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剧烈腹痛、腹泻频繁、全身荨麻疹等,应及时前往医院诊治。
霍乱疫苗应在 2℃~8℃ 下干燥保存,不能冻存。
霍乱疫苗为肠溶胶囊,胶囊内为淡黄色或浅褐色均匀粉末。霍乱疫苗的胶囊是经过密封处理的,若胶囊有开裂,不能使用。
目前我国的霍乱疫苗仅有一种,商品名为可唯适。每粒霍乱疫苗胶囊含灭活霍乱弧菌菌体 5.0 × 1010 个,重组霍乱毒素 B 亚单位 1 mg。
灭活霍乱弧菌和重组霍乱毒素进入人体后会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这些抗体主要分布在肠道,它们能够抑制霍乱弧菌的定居和繁殖,并阻断霍乱毒素,从而避免发生霍乱。
霍乱疫苗的参考价为每剂 95~115 元。
避免前往霍乱流行区域;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进食生冷变质食物;
野外旅游不饮生水,应将生水煮沸后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