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刘秀芬角膜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13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1日
眼睛痒是多由眼部疾病(如细菌或病毒感染、过敏性结膜炎)、外部刺激(如睫毛)等引起的一种常见症状,主要发生在结膜、上眼睑和下眼睑内侧的黏膜,有时还可伴随眼部疼痛、灼热感等[1,2]。
这种眼部瘙痒往往只能通过滴眼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来缓解,若患者感到不适而强行擦拭、抓揉可能会导致眼部感染、红肿、圆锥角膜甚至是白内障[1,3-6]。
眼睛痒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可能是一种正常现象,但也可能是因为我们生病了,它的发生机制如下:
在眼睛出现病原菌感染、过敏等情况时,瘙痒感由初级神经元(主要是小直径无髓鞘的传入神经元纤维)传入,随后神经元将瘙痒感从皮肤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在脊髓中,传入神经与背角中的次级神经元突触相连,并向大脑发出瘙痒的信号,从而使患者感觉到眼睛痒[1]。
简单的来说,眼睛瘙痒主要是由各种刺激(如细菌、病毒、过敏原等)引起,通过神经传递到达大脑,大脑又发出「痒」的指令,从而被人们感知到。
闭眼让泪水杀菌:请眨眼多次后闭眼休息,也可通过眼泪来达到对眼睛清洁的目的[3,7],因为泪水中含有可以杀死病菌的抗体,可将污染物冲淡。
冰敷止痒:用毛巾包覆冰块冰敷止痒,每次 3~5 分钟,冰凉的感觉可缓解想揉眼睛的冲动[3,6-8]。
远离过敏源:因过敏而导致眼睛痒的人群,请离开现场或是配置护目镜,瘙痒症状可得到改善[7]。如无法确定自己是否是因过敏导致的眼睛痒,可去医院的变态反应科或检验科,进行过敏原鉴定。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面这些措施都不能缓解眼睛痒,或者眼睛痒加剧同时伴有眼睛痛等其他症状,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一步明确病因。
因感染引起的眼睛痒症状,可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局部控制效果不好或因全身疾病引起的眼痒症状,则可以全身用药。局部用药有滴眼药水(如托布霉素、氧氟沙星等,抗菌谱不同,选用种类请严格遵照医嘱)、眼药膏涂抹(易操作且作用时间长,但影响视觉,一般睡前使用)、局部冲洗(适用于结膜囊或泪道感染)[3,7]。
因过敏反应引起的眼睛痒,需要脱离过敏源,突然发生眼睛痒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含有激素类的眼药水(如氟米龙),但激素过敏、高眼压(正常眼压在 10~21 mmHg[3,4])、青光眼、糖尿病患者,严禁私自增加点药次数或延长用药时间。用药超过 1 周则必须到眼科测量眼压,避免造成眼压过高损害视力[3,7]。
增强个人卫生意识,勤洗手,不要用手或衣袖揉眼,周围有传染性眼病(如传染性等)患者时,应注意隔离,并且患者用过的物品必须隔离并消毒。当传染性疾病呈爆发性流行时,则尽量不去人员过于密集的场所活动[3,4]。
如果为倒睫、局部瘢痕摩擦导致眼表泪液分布不均造成的眼痒不适,则可以去正规医院进行倒睫拔除、手术矫正等方式治疗[3,4]。
使用电脑或者手机超过 45 分钟,可能导致眼干,从而引起眼睛痒,可以通过补充人工泪液的方法缓解症状,同时也要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长,可使用 45 分钟休息一下,如眺望远方、做做眼保健操等。
若出现眼睛痒的同时,伴有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