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杨苏腾皮肤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1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4年05月22日
毛孔粗大,通常出现在鼻尖、鼻翼两侧、鼻周、双颊、额头等位置,是可以通过人眼辨别的皮肤毛孔孔径变大的一种现象,视觉上给人一种皮肤表面凹凸不平的感觉。
有些国外研究者将面部大于 0.02 mm2 的圆形结构定义为毛孔,将面积范围在 0.3 至 0.6 mm2 的毛孔定义为毛孔粗大,超过 0.6 mm2 者定义为黑头粉刺 [1]。
虽然毛孔粗大本身不是疾病,但是易引起皮肤炎症的发生,同时还会影响美观问题。
如果毛孔粗大伴随以下一种或多种症状时,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1. 伴随着皮肤炎症的发生(如痤疮,是皮肤慢性炎症的一种表现),会使微小物质更容易阻塞毛囊,毛囊体积变大,进一步加重毛孔粗大的情况。
2. 伴皮肤敏感(如瘙痒、灼烧、刺痛、紧绷等症状)、皮肤红斑(可伴脱皮)的情况,需要积极前往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
通常,患者可至皮肤科或皮肤科性病科就诊。
若患者感觉粗大的毛孔影响了面容,有治疗需求时,也可至医学美容科或整形美容科就诊。
目前学术界认为引起毛孔粗大最主要的几类原因为:
1. 皮脂腺分泌旺盛:已有研究证实皮脂腺分泌旺盛程度和毛孔大小的相关性。例如:鼻部及面颊内侧为皮脂腺分泌最旺盛的区域,而这个区域的毛孔粗大常较面颊外侧更明显,这也提示了皮脂腺分泌旺盛与毛孔粗大的密切关系 [2]。
2. 皮肤老化和光损伤(毛孔周围支持结构弹性下降):皮肤老化和慢性光损伤会造成表皮变薄,皮肤弹性下降,毛孔由于失去胶原纤维的支持而变得松弛,呈现粗大的外观 [2]。
3. 毛囊体积增大 [2]。
其他可能诱发毛孔粗大的因素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两类,内源性因素有部位、年龄、性别、遗传、内分泌激素水平、各种慢性皮肤炎症等,而外源性因素有长期日光照射、外源性刺激物等,大多数是后天因素,可以通过人为的干预来减轻症状 [2]。具体如下:
内源性因素:
外源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