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肚
就诊科室:儿科
词条作者
杨奕

杨奕小儿内分泌科医师

审核专家
施翰

施翰小儿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19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1日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症状表现

攒肚是什么意思?

攒肚是一种通俗的说法,指的是宝宝若干天不排大便,但精神状态很好,各方面都很正常,体重增长平稳,正常吃奶,肚子摸上去是软软的,无哭闹、烦躁等表现。

待到排便时无排便困难或痛苦的表现,大便的性状是正常的,为黄色软便(稠度小于花生酱),无硬结,这种现象即为攒肚。

攒肚的现象一般出现在宝宝出生 3~6 周后开始出现,这是由于宝宝消化能力的提高,能够较好的吸收母乳,消化后剩下的固体残渣并不多,从而导致宝宝排便的次数减少。

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表明宝宝消化、吸收功能提升,因此攒肚不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缓解方式

攒肚怎么应对?

攒肚是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宝宝消化吸收良好的表现。

只要宝宝精神状态好,各方面都很正常,体重增长平稳,正常吃奶,肚子软软的,无哭闹、烦躁等表现,排便时无排便困难或痛苦的表现,大便的性状正常,为黄色软便(稠度小于花生酱),则家长无须过于担忧,这并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无需采取过多的措施。

如果想要将大便次数调整到理想状态,那么,可尝试以下几个方法进行干预:

  • 建议宝妈们可以每天坚持给宝宝做腹部按摩,具体为用手掌在宝宝脐周轻轻地做腹部顺时针按摩。

  • 多让宝宝趴着玩,或在仰卧位时用双手抓住宝宝的双腿做屈伸运动,可有助于促进宝宝排便。

  • 适当增加喂奶的次数或适当延长每次喂奶的时间,但不要强行喂奶或哄骗喂奶。

在宝宝没有排便困难或痛苦表现时,不建议使用开塞露、肛门刺激等措施,益生菌对攒肚是没有帮助的。

image

就诊判断

攒肚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 如果是攒肚,宝宝精神状态、体重增长、吃奶等情况都应该是正常的,肚子也是软软的,宝宝无哭闹、烦躁等表现,排便时也没有排便困难或痛苦的表现,大便的性状也应该是正常的,为黄色软便(稠度小于花生酱),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不需要过多干预的,家长也没必要过于紧张。

  •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则需要考虑前往医院就诊:宝宝出现精神差、睡眠差、烦躁不安、持续哭闹、腹胀、排便困难(排便持续至少 10 分钟伴有尖叫、哭闹、因排便费力而引起面色发红或发青),或大便粗大、干结,排质软而富有光泽的黑红色或黑褐色的柏油样便,或是大便带血或呈黏液便、脓血便,大便有异样的酸臭味等情况。

潜在疾病

攒肚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 宝宝攒肚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宝宝消化、吸收能力好的表现,能够充分吸收母乳,剩下的固体残渣少,在消化道内不足以形成粪便,从而导致了排便次数减少。

  • 攒肚多见于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因为母乳营养均衡且更有利宝宝的消化、吸收,因配方奶相对母乳来说没那么好吸收,故混合喂养的宝宝发生攒肚的较为少见,纯配方奶喂养的宝宝更少发生攒肚的现象。

  • 此外,如果因种种原因导致进奶量减少,也会导致宝宝的排便次数相对减少而出现攒肚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