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奶
就诊科室:甲状腺乳腺外科
词条作者
刘健帮

刘健帮泌尿外科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
翁若鹏

翁若鹏妇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1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1日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症状表现

堵奶是什么?

堵奶,学名「乳管堵塞」,是指乳导管内乳汁瘀滞于局部区域,导致乳腺组织肿胀,常表现为哺乳期乳房肿块,严重者可继发乳腺囊肿、急性乳腺炎、乳腺脓肿等疾病。

除了乳腺导管堵塞外,也可能发生乳头孔导管堵塞,表现为乳头末端的白点或水疱,通常称为「奶泡」。

堵奶的发生与乳腺发育不良,局部炎症、肿瘤压迫乳腺导管,以及其他物质堵塞导管有关。堵奶常发生在哺乳期,可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

缓解方式

哺乳妈妈堵奶应该怎么办?

最重要的是多喂奶。

堵奶,又叫积奶,分为乳腺导管堵塞(可以摸到乳房里面有个肿块)和开口堵塞(乳头上有白点或者白泡),造成一部分乳汁不能顺畅流出来。

堵奶其实很常见,也并不可怕,只要正确及时处理,大部分妈妈可以自己解决,妈妈在家可以这样做:

勤喂宝宝

发生堵奶后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频繁有效地把乳汁排出来,尽可能 2~3 小时喂一次宝宝。如果不能亲喂,也必须频繁地用手挤奶或吸奶器将乳汁排出。

有的妈妈可能会让老公也来帮着「吸」,但其实成年人的吸吮方式和宝宝是不同的,很可能吸不出来多少还加重疼痛。可以教老公给您做个按摩或者手挤奶。

先喂堵的那一侧

每次都从堵塞的乳房开始喂,如果妈妈因为疼痛干扰了喷乳反射(奶阵/下奶),可以从好的那边开始喂,等到奶阵来了再马上转换到堵奶的那侧哺乳。

但要注意,不能只喂堵塞的那边,而太过忽视好的那边。好的那边如果宝宝喝不完,涨的厉害,可以挤出一部分,不涨即可。千万别这边堵奶还没好,把那边也搞堵了。

变换哺乳姿势

有的妈妈哺乳时习惯一个姿势,导致乳房某个部位的乳汁不能彻底排空。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母乳喂养姿势,以方便宝宝多角度吃奶。

也可以采取宝宝平躺,哺乳妈妈以平板支撑的姿势,趴在宝宝身上喂奶,靠重力作用来辅助乳汁流动。但这个姿势仅限于应急,妈妈体力消耗巨大,不常规采用。

哺乳的同时按摩乳房

妈妈可以在哺乳的同时并拢 3 指按摩乳房,从堵塞的部位开始按摩,移动至乳头(觉得涩的话,可以往手指上涂抹食用油)。配合宝宝吃奶,一起促进淤积的乳汁排出。

哺乳之后继续挤奶

哺乳之后,可以继续使用手挤奶或者吸奶器增大乳汁的排出,加速解决问题。

哺乳前热敷,哺乳后冷敷

堵奶的最好解决办法就是刺激产生奶阵,然后利用乳汁喷射产生的压力疏通堵塞部位。

  • 热敷: 哺乳之前用热毛巾避开乳头热敷乳房几分钟,可以促进奶阵的产生,加速乳汁流动。注意这里是热毛巾(50~60℃)。也可以洗个热水澡,热水冲在背上,很容易刺激出奶阵。
  • 冷敷: 在哺乳之后用凉毛巾避开乳头做冷敷,能够减轻疼痛和水肿。冷敷可以为冷开水(注意不是冰水直接敷,刺激太太),生理盐水,或者退热贴,市面上也有专门适用于哺乳期的环状的冷敷包,也可以用卷心菜等等,但原理其实都是冷敷。

注意休息,保证营养

保证休息和摄取充足的水分、营养是重要的支持措施。家人在这时也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帮着分担家务,给予妈妈充分的理解,让妈妈获得足够的休息。

必要的时候可以吃止痛药

比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都是哺乳期安全的止痛药。指南更推荐布洛芬,既有抗炎又有止痛的作用。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避免错误做法

比如:粗暴地按摩乳房、滚水热敷、用梳子梳等。乳头的小白泡和白膜不建议在家用针自行挑破。不仅可能诱发感染,反复挑破会让乳头损伤更严重,愈合后堵住的情况更频繁。

堵奶的情况怎么缓解或消除?

  • 首先患者应学会正确的哺乳,包括正确的哺乳姿势(见文末正确哺乳示意图)和喂养习惯。
  • 勤喂奶,让宝宝多吸吮,吸吮时让宝宝对着淤积部位的方向进行吸吮。
  • 通过手法挤奶,左手端托患乳,然后用右手除大拇指以外四只手指,采用划圈轻揉的手法,顺输乳管的放射方向,从乳根至乳晕部,进行按摩,再用右手的食指与中指夹持患侧乳晕以及乳头部,不断向外轻轻挑提。
  • 使用吸奶器也可以将乳房中留存的乳汁吸出。
  •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面这些措施都不能缓解堵奶,或者堵奶进一步加剧,或出现上述需要尽快前往医院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明确病因,并针对病因治疗。

堵奶时需要热敷还是冷敷呢?

如果堵奶之后,能摸到结块,同时还有红肿发热的症状。就应该先用冷敷来缓解乳房肿痛的不适,让妈妈舒服一点。

然后再让宝宝吸奶或者尝试用吸奶器,在马上要喂奶的时候可以适当温敷,也可以边喂边温敷。切不可立即热敷。

image

就诊判断

堵奶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如果堵奶伴随以下症状时,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 伴有明显的乳房疼痛;
  • 持续性发热;
  • 乳房局部摸到肿块;
  • 乳房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
  • 乳房局部皮肤破溃、流脓;
  • 乳房皮肤出现明显凹陷或“橘子皮”一样的改变;
  • 伴有乳头流水(溢液);
  • 伴有乳头出血、糜烂;
  • 伴有腋窝肿块与疼痛。

堵奶导致妈妈发烧了怎么办?

如果妈妈堵奶超过 24 小时,并且已经采取了自救措施,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出现了发热、怕冷等全身症状,那么应该去医院就诊。

为了避免向乳腺脓肿发展,可以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因为如果症状在 12~24 小时内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就可能发展为感染性乳腺炎。

但妈妈请放心,大部分治疗乳腺炎的一线抗生素都是哺乳期适用的,比如头孢菌素类,不必中断哺乳。在遵医嘱退热和足量足疗程应用抗生素的同时,仍然要坚持频繁哺乳,做好上面的处理措施,配合药物治疗。

潜在疾病

为什么哺乳期容易堵奶?

哺乳次数不足。

妈妈固定哺乳次数/时长,而不是按需哺乳,或者妈妈因为出差等原因哺乳次数减少,但没有及时挤出来。

哺乳效率低下。

宝宝因为衔乳姿势不正确、吸吮力弱等原因造成哺乳效率低下;有的妈妈固定一个姿势哺乳,也会造成部分乳汁无法有效流出而堵奶。

乳汁过多。

奶太多更容易堵奶。为了避免奶水过多,避免额外增加吸奶、挤奶的次数。

乳房受压。

妈妈穿的胸罩太小或者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睡觉等,都可能会压迫到局部乳房,造成堵奶。

乳头损伤。

妈妈乳头损伤,愈合过程中新长出的皮肤会形成膜堵住乳腺的出口造成堵奶。

快速离乳。

有的妈妈采取断崖式离乳,硬憋来断奶,非常胀了也不挤,就很容易发生堵奶。

妈妈的压力以及疲劳。

妈妈压力过大或休息不足,都可能是堵奶的原因。妈妈要注意避免可能会造成堵奶的种种原因,总结和排查这一次堵奶的原因,做到有针对性的预防。

小 Tips: 平时也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哺乳之前自己触摸乳房检查,有没有硬结,局部有没有疼痛。及时发现淤积,就可以早期地处理解决掉。大部分肿块经过在家正确处理,比如增加亲喂频次、调整哺乳姿势等,都会逐渐平复下去,不会继续发展。

堵奶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 哺乳知识缺乏:不正确的含接乳头、错误的喂养习惯都可能造成堵奶的情况。
  • 乳房发育不良:乳头内陷、扁平会造成宝宝含接乳头困难,乳腺导管畸形导致乳汁排出通道狭窄,加上乳腺导管上皮脱落或其他物质可阻塞乳腺导管,致使乳汁无法顺利排出,而蓄积在乳房内。
  • 乳腺炎或乳腺肿瘤:乳腺局部炎症或肿瘤可对乳腺腺管局部造成压迫,导致乳汁排出通道变窄或直接闭塞,从而发生堵奶。
    https://img1.dxycdn.com/2018/0711/743/3288401432025601167-2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