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
李凯神经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1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1日
「手抖」是上肢震颤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指无法控制手的晃动或者抖动,可以在手放松不动的时候出现,也可以是拿东西(如碗筷、水杯)或做精细的动作(如系纽扣、系鞋带)的时候易出现。「手抖」可单独出现,可一只手或两只手,也可逐渐或者同时出现下肢、头面部、声带、躯干的抖动。随着病情加重,手抖可更持续、幅度更大,但抖动频率不会改变 [1]。
「手抖」的发生机制多数与大脑病变相关,主要为神经支配肌肉交替或不规律的同步收缩所产生的,可以理解为大脑在「胡乱发布命令」。
大多数这种症状患者自身无法主观控制,一般情况下越关注、越紧张激动,「手抖」的情况越明显。
面试、考试、看恐怖片等都可能造成情绪波动,引起生理性手抖,在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后,手抖症状的症状就会缓解。因患病引起的病理性手抖最大的特征是一种规律性非自主运动,因此无法自己控制手抖的症状 [2]。
正常人存在极低幅度、高频率的「手抖」,这种生理情况是正常的。但多种因素(如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运动、熬夜等都可以使你的神经兴奋)可增强这种生理性震颤,影响正常生活,这时我们就需注意避免如过于焦虑、兴奋、惊恐、疲劳等可引起交感神经活性增强的诱发因素,保持心情舒畅。适当参加慢跑、太极拳等低强度的户外运动,转移注意力 [1]。
因各种疾病(如帕金森综合征、特发性震颤、小脑病变)等引起的「手抖」大多需要明确诊断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辅以药物对症治疗来改善 [1]。
在关注症状缓解的同时,别忘了好好照顾自己的情绪。「手抖」患者也有可能在经历一些情绪困扰,可以通过冥想、运动(瑜伽、散步、慢跑等)等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改善情绪,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帮助自己解决情绪困扰。另外,家人的理解与关爱对患者情绪恢复也有很大帮助。
在日常生活方面,我们可以选择容易穿、脱的衣服,尽量不要穿需要系鞋带的鞋子,避免因「手抖」影响正常的生活;进餐时不要过于急促,避免因「手抖」、紧促进食而引起呛咳;喝饮料、水时,可以选择有把手的杯子,避免杯子滑落,出现烫伤等意外。
大多数情况下,患者无法通过生活措施缓解或减轻手抖的情况,因此若「手抖」明显,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甚至出现意外伤害,建议尽快前往医院,明确病因,予以相应的治疗。
若出现「手抖」的同时伴有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