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
就诊科室:骨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张子峰

张子峰脊柱外科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1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0日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症状表现

足跟痛是指什么?

足跟痛是指足跟和足底深部的疼痛。足跟痛可以出现在单侧或双侧,主要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病变引起的疼痛。

最常见的病因是足底筋膜炎,往往在早晨刚下床活动时最严重,久坐后站起时也可能较严重。常发生在长期跑步、跳跃或站立的人群[1]

跟痛症是什么?足跟痛和跟痛症是一回事吗?

不是一回事,跟痛症是足底筋膜炎、跟下脂肪垫不全、跟骨骨刺综合征及跟部滑囊炎等一系列疾病的总称。

跟痛症的主要症状表现就是足跟痛。按部位可把足跟痛分为跟跖侧疼痛和跟后部疼痛。常表现为行走之前足跟部就出现明显疼痛,行走困难。这种疼痛并不会随着行走距离增加而减轻,反而会疼痛加剧[2,3]

缓解方式

足跟痛怎么缓解?

可以尝试以下一些方式来缓解:

  1. 穿着合适的鞋子:
    • 尽量避免穿着软的薄底布鞋,在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如胶底运动鞋、硬底鞋都是很好的选择,而在鞋中放置填充式或凝胶足跟垫也有用。
    • 女性患者在出现足跟痛的症状后,应暂时避免穿高跟鞋,以造成进一步的损害,同时暂时停止爬山、慢跑等运动。
  2. 使用特殊鞋垫:若为跟骨骨刺引起的疼痛,应用中空的跟痛垫来减少足跟与鞋垫间的接触面积空置骨刺部位,以减轻局部的进一步摩擦、损伤。
  3. 特殊的足部锻炼: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可增强筋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4. 使用止痛药物:若患者疼痛剧烈,可以口服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如布洛芬、尼美舒利),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剂量应严格遵照药品说明书,切勿过量使用,冠心病患者慎用[1,2]
  5. 自我按摩:可以在热水澡后或是局部热敷患足后,利用圆钝的按摩棒,或利用手指关节反复往来按压足跟部压痛点,力量不可过大,以能够忍受为度;然后顺著足弓,为先向足趾方向推,再向反方向推;之后牵拉足趾使脚掌向背伸以牵拉筋膜,舒缓筋膜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面这些措施都不能缓解足跟痛,或者足跟痛症状进一步加剧,或出现上述需要尽快就诊的情况,需要及时前往医院,进一步明确病因。

足跟痛可以进行物理治疗吗?

物理治疗是足跟痛的一线治疗方法, 如局部封闭、理疗、热敷等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尤其是机械性足跟痛,即正常情况下,没有外界痛觉刺激但仍能感到的足跟疼痛,如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止点性末端病、跟骨下滑囊炎等,一般经过治疗后,疼痛感多会明显减轻[2]

对于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感染、肿瘤等疾病引起的足跟痛,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治疗原发病,并且同时配合物理治疗,来获得更多的症状缓解和功能改善。

足跟痛患者可以做理疗么?

足跟痛患者可以做理疗,并且能获得良好疗效。体外冲击波、低能量激光、超声波药物导入可用于足跟痛的治疗,其中体外冲击波可用于治疗顽固性足跟痛,对后跟痛的治疗有更好的长期镇痛效果[2-4]

就诊判断

足跟痛出现什么情况时应该去看医生?

如果出现足跟痛伴有以下情况时,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1. 症状持续时间长,2 周以上不能缓解时;
  2. 症状持续加重,呈现顽固性剧烈疼痛时;
  3. 伴有足跟部明显的发热,红肿等感染症状时;
  4. 症状发作前有骨折等明确的外伤史;
  5. 伴有严重的肿胀和皮肤破溃时;
  6. 不能行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时。
潜在疾病

足跟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 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有维持正常足弓、缓冲震荡、加强弹跳力的作用。肥胖、长时间的行走、过度训练,都会引起劳损,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而出现疼痛症状,其部位常常集中于跟骨结节筋膜起点处[1]
  2. 跟腱周围炎:跟腱附着部位的腱周围组织,因外伤或劳损都可能发生炎症,引起跟腱部肿胀、粗大、疼痛。
  3. 跟腱炎:主要是在运动过程中,小腿腓肠肌和跟腱承受了较大的压力导致的,例如打篮球。另外,突然增加锻炼的强度或频率也常会引起跟腱炎。如果得到及时的治疗,跟腱炎的恢复时间一般很短。但如果放任不治疗,跟腱炎可能会引起持续的疼痛或引发跟腱断裂。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来修复损伤。
  4. 跟骨骨刺综合征:X 线片可以显示跟骨结节处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骨刺不是导致疼痛的直接原因,只是隆起的骨刺容易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其足跟疼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而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系[2]
  5. 跟部滑囊炎: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主要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这种情况下,可出现局部肿胀,并伴有压痛。
  6. 脊柱关节炎:除出现腰背痛症状,部分脊柱关节炎的患者可出现足跟疼痛,可以比强直性脊柱炎引发的腰痛出现时间早,也可能出现在腰痛之后或是两者同时出现。该类疾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性关节炎等[5]
  7. 跟下脂肪垫不全:跟下脂肪垫具有缓冲运动振荡的作用,减轻运动伤害。随着年龄的增加,脂肪垫内脂肪会变软、弹性减退,厚度变薄,缓冲能力随之减弱,就会发生足跟疼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