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黏膜出血
就诊科室:皮肤科
词条作者
刘健帮

刘健帮泌尿外科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
杨苏腾

杨苏腾皮肤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1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3日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症状表现

皮肤黏膜出血是指什么?有什么表现?

皮肤黏膜出血即血液从毛细血管内进入皮肤或黏膜下组织,可自发性出现(没有原因的情况下),也可在轻微外伤(如划伤、擦伤等)后出现[1]

出血可在全身的皮肤黏膜发生,常表现为皮肤黏膜的瘀点(出血面积直径 ≤ 2 mm)、紫癜(出血面积直径 > 2~5 mm)、瘀斑(出血面积直径 > 5 mm)、皮下血肿(出血呈片状且伴有皮肤隆起)等[2]

缓解方式

皮肤黏膜出血应该怎么办?

  1. 按压止血:当皮肤黏膜出血时,可通过按压方式进行止血,如鼻出血,可捏住鼻翼远端并向鼻中隔方向捏紧,使出血部位的黏膜表面紧紧受压,保持此姿势 10~15 分钟[3]
  2. 止血药物:对于病因明确的人群,可以口服止血药来阻止皮肤黏膜进一步出血,常用药物有维生素 K、凝血酶等。具体剂量应严格遵照药品说明书。
  3. 及时就医:对于原因不明的皮肤黏膜出血,应该及时前往医院,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2]

image

就诊判断

皮肤黏膜出血什么情况下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如果皮肤黏膜出血伴随以下症状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1. 出现四肢对称性出血点,伴有发热、关节痛、腹痛、血尿(小便颜色发红)等症状;
  2. 全身广泛性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血尿(小便颜色发红)、黑便等;
  3. 伴有不明原因的黄疸(皮肤、眼白发黄);
  4. 伴有关节肿痛、畸形;
  5. 伴有牙龈肿胀、皮肤毛囊过度角化(皮肤出现颗粒状表现,形似「鸡皮」);
  6. 伴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4]

皮肤黏膜出血应该挂什么科?

  1. 通常可以选择皮肤科或血液科就诊;
  2. 如果出血量较大或出血不止,需到急诊科就诊;
  3. 如果出现鼻出血、外耳道出血,建议到耳鼻喉科室就诊。
潜在疾病

皮肤黏膜出血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1. 外部刺激:如刀具等尖锐物品划伤、车祸擦伤、用力挖耳朵、挖鼻子等。
  2. 血管壁缺陷:如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3. 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尿毒症、严重肝病、异常球蛋白血症等。
  4. 凝血功能障碍:
    • 凝血因子缺乏或活性降低:如血友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 K 缺乏症、严重肝病等。
    • 循环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多:如使用抗凝药物过量(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
    • 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如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