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周晓波精神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6月15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0月26日
失眠,俗话也常称为「睡不着觉」,是对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不满意且影响了白天功能(比如觉得困倦、乏力导致处理事情出错等)的一种主观体验,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质量不佳[1]。
大部分失眠患者的症状通常会在几周内自动消失[2]。偶然的失眠通常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出现频繁且持续的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并且导致睡眠满意度不足,则是生病了,患了「失眠症」,也叫「失眠障碍」,是「睡眠障碍」的一种[3,4]。
如果你患有失眠,在缓解症状的同时,你可以通过冥想、运动等生活方式来改善情绪,或是借助心理咨询走出情绪困境。如果你身边有人患有失眠,请给予他们理解与关爱。
偶尔出现失眠,首先可以考虑调节生活方式[5]:
当通过上述生活方式的调整,不能缓解失眠症状时,或者失眠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学习,建议到医院就诊,请医生评估是否可以使用催眠药进行治疗。
可以吃药治疗,但是药物并不推荐作为一线治疗,有时可短期使用催眠药,但不可长期用药,催眠药停药时可能再次导致痛苦的失眠,持续用催眠药也能引起白天精神不佳,对药物的镇定效果产生耐受或依赖[5]。
失眠障碍临床用药包括以下几种[5,6]:
由于不同的症状需要选择不同的药物,同时治疗失眠的药物存在一定风险,因此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药,不可随意调整剂量。
治疗失眠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物理治疗以及睡眠认知行为治疗等心理治疗[5],均可取得一定疗效。
当失眠影响生活、经过自我调节(详细做法见「失眠怎么缓解?」)后仍无法缓解的,请及时就诊。
失眠同时伴随头晕、头痛、乏力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精神心理科或神经内科。
通常失眠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自己的陈述,着重于睡眠问题和对日间影响的两方面,也强调对精神科和内科疾病以及药物、酒精使用的筛查[5],因此有时还需要以下辅助检查[3]:
失眠的原因非常多,根据失眠不同的类型,常见病因不同:
短期失眠(时间不足 3 个月)多与扰乱身体功能的紧张因素和干扰因素有关,去除这些因素后短期失眠多能缓解,可能的因素包括[3]:
慢性失眠(持续超过 3 个月且每周最少有 3 次睡眠困难以及相关日间症状)往往有其他病因,如下[3]:
此外,年龄也是失眠的一个因素,年龄增长导致睡眠调节中枢退化,睡眠稳定性变差[3]。有部分失眠患者的症状从儿童时期就开始,部分人群还具备家族性[3]。然而,有些失眠就这样无缘无故就发生了,找不到病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