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词条作者
Peterli

Peterli

审核专家
闫迎川

闫迎川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1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1日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症状表现

胸闷是什么?

胸闷是一种自感呼吸费力、气短或气不够用的症状。患者可感到胸前区或胸腔内部有憋闷感。轻者可无明显不适,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并可伴随胸痛、心悸、喘息、恶心、呕吐等症状[1]

其产生的机制可能是由于气道堵塞、炎症或占位性病变导致肺通气功能下降,亦或由心血管病变或者膈肌痉挛、麻痹等引起症状。

根据其病因的不同,该症状持续的时间可为数分钟、数小时甚至数月。该症状常发生在夜间或有诱因导致病变加重的时候。胸闷可能是身体器官的功能性表现,也可能是人体发生呼吸、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早期症状之一。

缓解方式

胸闷怎么缓解或减轻?

  • 出现胸闷症状时,尽量静坐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平静呼吸、放松,避免过度紧张。
  • 高血压患者,测量血压升高可口服降压药物;冠心病患者,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需要提前咨询大夫是否适合本人服用)[2]
  • 如果既往有哮喘、过敏、鼻炎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可吸入支气管扩张药物缓解症状,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噻托溴铵等[2]
  • 避免接触刺激性气味,建议过敏体质者外出时,尤其是冬季天气寒冷时佩戴口罩,吸烟者尽早戒烟。
  • 若条件允许,静息状态下,可适量吸氧,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自备制氧机,进行长期家庭氧疗。
  • 身体允许、没有不适的情况下,可进行适当的户外体育锻炼及肺康复锻炼,改善呼吸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面这些措施都不能缓解胸闷,或者胸闷症状加剧,或者出现上述需要尽快就医的情况,需要及时前往医院,进一步明确病因,予以相应的治疗。

image

就诊判断

胸闷患者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如果出现胸闷并伴有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 胸闷憋气感突然加重,以致无法正常活动,或明显影响日常生活时;
  • 伴有咯血(咳嗽分泌物中带血或直接咳出血)或呕血(呕吐物中带血或直接吐出血)时;
  • 伴有严重哮鸣音(音调较高的呼吸音,呈高音调的「呼」声);
  • 伴有胸前区闷痛、压榨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无法缓解时;
  • 异物阻塞气道,无法自主咳出,或阻塞气道导致呼吸困难、意识障碍时;
  • 该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大于 2 周)不能缓解,并且呈进行性加重;
  • 有受外伤或外力撞击的病史,或剧烈咳嗽后出现胸闷,并且休息不能缓解时;
  • 伴有上腹部胀痛、反酸等情况时。

胸闷患者去医院一般挂什么科?

急诊科、心内科、呼吸内科。

胸闷需要做哪些检查?

  • 体格检查:可初步了解患者病情。通过听诊,了解患者呼吸音和心律是否正常;通过触诊,了解患者有无浅表部位异常淋巴结肿大等。
  • 血常规及生化检查:主要用于查看患者是否有贫血、肝肾功能损害、蛋白尿、感染等情况[3]
  • 血气分析:用于初步判断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严重程度及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3]
  • 心电图:主要用于反映心脏的电活动情况,用于明确心脏是否存在缺血、传导异常等。可以初步判断有无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等。
  • 超声心动图:可用于评价心脏功能和结构是否出现异常,了解心腔的大小和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等,辅助判断是否有心室、心房的增大及心功能状况。
  • 胸部X线检查:用于辅助判断是否有气胸、肺炎、支气管炎等肺部疾病[3]
潜在疾病

胸闷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 气道疾病:气道阻塞、某些异物梗阻,喉、气管、支气管的水肿、炎症,气道内肿瘤,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等[1]
  • 肺部疾病:如气胸、胸腔积液,肺炎、肺脓肿、肺水肿、肺不张等[1]
  • 神经肌肉疾病:疾病或药物、中毒等引起的呼吸肌麻痹,腹腔积液或肿瘤、妊娠末期等原因压迫膈肌。
  • 循环系统疾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左心或右心衰竭,心包积液,肺栓塞或肺动脉高压等[1]
  • 心理精神性疾病:焦虑症、抑郁症、惊恐发作等可引起胸闷症状。
  • 生活环境:长期处于门窗密闭、低气压的环境中,容易产生胸闷感。
  • 心理因素:当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或者与人争吵时导致情绪起伏大,也会产生胸闷感。
  • 药物滥用:包括拟交感药物、缩血管药物、抗胆碱能药物等[1]
  • 其他原因:常见的有一氧化碳中毒、幽闭恐惧症、癔症,尼古丁摄入以及安非他命类(冰毒、摇头丸)、可卡因滥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