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
就诊科室:耳鼻咽喉科
词条作者
曾小丽

曾小丽过敏反应科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
袁先道

袁先道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07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3日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症状表现

鼻出血是什么?

鼻出血(在医学上也叫鼻衄)是指血液从鼻腔向前流出或向后流进口内,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部分情况下是需要紧急处理的急症。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诊,好发于冬季、春季和夏季,暂无具体的流行病学数据[1]

鼻出血既可表现为反复间断的出血,也可以表现为持续性的出血。症状轻者仅为鼻涕中带血,严重的可表现为大量的出血,可能会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危及到生命[2]

鼻出血是一种临床症状,由很多原因引起。既可以是鼻腔、鼻窦(指的是鼻腔周围颌骨或者颅骨内部的小空腔)、鼻咽部疾病常见症状之一,也可以是某些全身疾病(如血液病)的局部表现。

缓解方式

鼻出血怎么缓解?

鼻出血的正确处理方法:

  • 先坐下,头部前倾,以防吞入血液。
  • 擦拭鼻子,用清洁的棉球或纸巾塞住鼻腔,向鼻中隔持续施压,保持十分钟不放手。
  • 在此期间,可以用口呼吸。
  • 如果继续出血,或者是打击或者摔倒引起的,需要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
  • 对于青少年来说,鼻出血部位主要位于鼻腔前端,出血量一般较少,经过简单处理如捏紧双侧鼻翼也能止住出血,可以暂时不到医院处理。

如果经以上处理,鼻出血不能终止,也不要特别紧张、恐惧,建议到医院就诊,让医生明确出血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仰头止血,这样血液会向后流入咽部,容易造成呛咳甚至窒息;血液吞入胃内也容易诱发呕吐。

少量鼻出血可以适当活动,但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如果鼻出血较多进行了鼻腔填塞或手术治疗,则应严格遵守医嘱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不要急于求成,避免再次出血。

鼻出血的治疗:

  1. 药物治疗:

    • 营养物质:如维生素 C 等,适用于营养不良的儿童患者,可以补充营养,缓解鼻出血的症状[3]
  2. 出血点电凝术:鼻腔后部出血多由蝶腭动脉引起,适用于明确看到出血点的患者,可以改善预后,也较为经济,但可能会引起鼻塞、鼻结痂及粘连,牙齿、硬腭、上唇皮肤麻 木感及急性鼻窦炎等[4]

  3. 选择性动脉造影和栓塞技术:适用于难治性鼻出血患者,此技术方法简便,止血效果好,恢复快,但可能会引起中枢性及周围性面瘫(面神经核以下损害导致的面瘫)、头痛等症状[4]

  4. 激光治疗:用于鼻出血患者,具有视野清晰、止血确切、安全简便、无痛苦、并发症少等优点[5]

鼻出血怎么预防?

全身健康是预防鼻出血最重要的基础。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注意鼻腔护理,不要经常抠鼻孔。日常生活注意增强体质、饮食节制、劳逸结合、多饮水、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排便时过分用力。
  • 室内保持空气洁净和湿润,避免鼻腔干燥出血。
  • 高血压患者注意经常测量血压,控制血压不要上下波动,避免血压过高,导致鼻出血。
  • 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应当积极治疗,监测血液状态。
  • 注意学习有关医学知识,做到有备无患。

image

就诊判断

鼻出血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 如果大量出血,则应马上到医院,不能拖延,以免出现危险。
  • 每次鼻出血都不容易止住,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明确病因。
  • 存在频繁、反复流鼻血时,建议尽早去医院明确原因。
  • 患有鼻部肿瘤等疾病出血鼻出血不止时,应立即就医。

鼻出血发生在儿童时,哪些情况需要进行血液检查?

哪些情况下的儿童鼻出血需要排除血液疾病呢?

  • 尽管正确应用了局部压迫止血,仍能直接观察到 >30 分钟的鼻出血。
  • 紧急止血措施治疗无效的鼻出血。
  • 二岁以下儿童的鼻出血。
  • 鼻出血每周 三次及以上,持续数周。
  • 病史或检查结果提示出血性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

鼻出血应该挂什么科?

出血量大时应就诊于急诊科;若由耳鼻喉疾病引起的鼻出血,可以就诊于耳鼻喉科;由血液疾病引起的鼻出血,可以就诊于血液科。

鼻出血的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

  • 体格检查:通过触诊观察鼻部有无压痛、肿块,了解鼻部的基本情况。
  • 血常规检查:观察有无贫血,辅助诊断。
  • 凝血四项检查:观察机体有无凝血情况,排除血液疾病。
  • 病原学检查:观察有无感染。
  • 影像学检查:排除鼻腔肿瘤、鼻腔异物等。
潜在疾病

鼻出血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1. 局部病因:

    • 外伤:机械性外伤或医源性损伤,鼻骨、鼻中隔或鼻窦骨折及鼻窦气压骤变,筛前动脉破裂、海绵窦内动脉破裂,手术中损伤鼻黏膜或血管,挖鼻、用力擤鼻、剧烈喷嚏、鼻腔异物等,均可损伤鼻黏膜血管,造成出血。
    • 炎症:各种鼻腔和鼻窦的感染均可因黏膜病变,损伤血管而出血,如结核、白喉、梅毒等。
    • 鼻中隔病变:鼻中隔偏曲,鼻中隔糜烂、溃疡或穿孔是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 肿瘤:鼻腔、鼻窦及鼻咽良恶性肿瘤可溃烂,出血经鼻流出,如鼻咽血管纤维瘤、鼻中隔毛细血管瘤、鼻咽癌等。
    • 气候因素:高原地区气候干燥,鼻黏膜干燥结痂导致鼻出血。
  2. 全身原因: 凡可引起动脉压及静脉压的血压不正常波动、血液功能障碍或损伤血管壁的全身性疾病均可发生鼻出血。

    •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血管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是造成鼻出血的全身因素中重要的原因。
    • 血液疾病:凝血机制异常的疾病,如血友病、纤维蛋白形成障碍、异常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结缔组织疾病和等;血小板量过少或功能异常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会引起鼻出血。
    • 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维生素 C、K、P 或钙缺乏。维生素 C、P 缺乏会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维生素 K 与凝血酶原形成有关,钙为凝血工程必不可少的物质,从而这些营养障碍和维生素缺乏会导致鼻出血。
    • 肝、肾疾病和风湿热等:肝硬化、肝功能损害影响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尿毒症易致小血管损伤引起出血。风湿热儿童早期常有鼻出血。
    • 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如流感、出血热、麻疹、疟疾、鼻白喉、伤寒、肝炎等,也会诱发鼻出血。
    • 滥用酒精:酒精可以降低凝血因子的合成,出现骨髓抑制、血小板抑制和维生素缺乏,从而诱发鼻出血。
    • 特发性鼻出血:除上述鼻出血原因外,临床上还常可发现一部分鼻出血病人,在疾病的全过程中均不能找出可能的出血原因或部位,且鼻出血控制后未再出血,此类出血称为特发性鼻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