嗳气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罗贯虹

罗贯虹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10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3日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症状表现

嗳气是什么?

嗳气,俗称饱嗝,是自胃部逆行上升的气体自口腔而出的过程,伴有典型的响声。

嗳气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一种生理现象,只有在嗳气过多且影响日常生活质量的时候,就变成了一种病理状态。功能性胃肠病罗马 Ⅳ 标准根据气体发自部位将嗳气分为胃嗳气(源自胃)和胃上嗳气(源自食管)两类[1,2]

此外,嗳气也是各种消化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见于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伴有反酸症状[3],需引起重视。

还有些嗳气是单纯的精神心理症状,由于吞气症等大量吞咽气体而出现其后的嗳气。

嗳气跟呃逆有什么不同?

呃逆有时也被称之为打嗝,会跟嗳气有所混淆。呃逆其实指的是不自主膈肌痉挛,因为声门突然关闭,会产生短促的声响。

嗳气可以人为控制,通常「打嗝」一次就可,一般是由于吃了产气的食物。

呃逆不能人为控制,可在短时间内连续「打嗝」,一般是由进食过快、吃饱后或吃了干硬的食物等引起。

缓解方式

嗳气怎么缓解或消除?

  • 养成良好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按时进餐,每顿饭吃 7~8 分饱,不暴饮暴食,吃饭时细嚼慢咽,减少对胃黏膜的伤害[4]
  • 不抽烟不饮酒,少喝碳酸饮料。有反酸症状的话,避免过酸、过甜饮食和浓茶、浓咖啡,以免分泌过多胃酸,刺激胃部[4]
  • 膳食中可适当搭配汤汁类食物,缓解干硬、粘稠食物摄入后的食管和胃部不适感。
  • 保证足够的水份摄入,适当多摄入能保持大便通畅的食物,如富含纤维素的菌菇、豆制品、蔬菜瓜果等。
  • 饭后可以适当活动,以舒缓活动为宜,可刺激胃肠道蠕动,改善餐后腹胀、嗳气。
  • 衣着以舒适为宜,注意保暖。
  • 精神要放松,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调整情绪,避免暴怒多思,注意休息。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面这些措施都不能缓解嗳气,或者嗳气症状进一步加重,或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进一步明确病因。

嗳气需要治疗吗?

一般情况下,由饮食习惯或精神压力引起的嗳气无需治疗,主要进行自我调节缓解;由原发病引起的嗳气需要对症治疗基础疾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药物治疗: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或奥美拉唑、法莫替丁等抗酸药物[5],也可联合治疗原发病,从而减轻嗳气症状。

image

就诊判断

嗳气应该看什么科?

消化内科。

嗳气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 嗳气持续出现,长时间不能缓解;
  • 症状持续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 嗳气伴有其他症状:包括食欲减退、烧灼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情况;
  • 嗳气持续存在,并出现大便习惯改变;
  • 伴有腹部包块,或伴有明显的腹部压痛、反跳痛的症状;
  • 长时间嗳气,导致食欲减退,进食明显减少,体重减轻时应及时就诊。

嗳气时需要做什么检查?

  • 体格检查:若发生嗳气,且伴有腹痛、腹胀、反酸等其他症状,医生会先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情。
  • pH 阻抗监测[2]:主要是监测嗳气发生情况,辅助判断嗳气类型。
  • 幽门螺杆菌检测:由于嗳气通常是由消化道疾病引起,因此需要做幽门螺杆菌检测帮助原发病的诊断。
  • 胃肠镜检查:主要检查胃、肠部位是否出现病变。
潜在疾病

嗳气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进食过快:进食过快、边进食边说话,均容易在进食的同时吞入过多气体,引起嗳气症状。
  • 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饱餐时胃受到较大张力,可能引起嗳气。进食同时摄入过多碳酸饮料,二氧化碳在胃内溢出引起嗳气;或餐后马上卧床、长时间久坐伏案工作,缺少体育活动,胃排空不佳,进而出现嗳气表现。
  • 功能性消化不良:就是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引起的消化不良,会常常在餐后出现腹胀、腹痛、嗳气[3]
  •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酸向上反流到食管,甚至口腔,可伴随出现嗳气、反酸、灼烧感(烧心)等症状[5]
  • 食管裂孔疝:该疾病会表现出胃食管反流症状,患者进食后常出现嗳气,且常伴有胃灼热、酸性液反流以及腹胀[3]
  • 消化道溃疡:常伴有嗳气的表现,其基本症状是胃灼热和胃烧灼痛。进食或服用抗酸的药物后,症状相应会有所减轻。其他伴随的症状包括吞咽困难、恶心、呕吐、黑便、腹胀和饱食感等[5]
  • 吞气症:吞气症时有习惯性的空气吞咽。吞咽下去的空气积聚在食管和胃,最终也会以嗳气的形式反出口腔[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