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词条作者
张琮

张琮消化内科医师

审核专家
常青

常青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04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4年05月09日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症状表现

恶心是什么?有哪些表现?

恶心是一种想要呕吐的不愉快感觉,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伴随呕吐(胃内容物被强有力地排出)、消化不良或其他胃肠道症状出现。

与恶心有关的躯体反应包括瞳孔扩大、皮肤潮红、发汗、唾液分泌和吞咽增加、心动过速等[1]

缓解方式

恶心症状怎么缓解?

  • 感到恶心时,进食量要较平时减少、进食速度要慢,避免进食难以消化的食物,可从一定程度上预防恶心进展为呕吐。
  • 恶心并伴有呕吐时,可补充适量的水,在呕吐完全消失前避免进食固体食物。
  • 晨起呕吐的孕妇可以在睡前食用一些高蛋白食物,如瘦肉和奶酪等。
  • 卧床休息,对于部分人群可有效缓解呕恶心、呕吐的症状。
  • 若在服药后出现了恶心的症状,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药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 胃动力不足导致的恶心可按摩腹部、喝温开水,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如多潘立酮、伊托必利等)来进行缓解[2]
  • 既往有晕车史者,尽量选择靠前的座位看窗外的风景,或者戴上耳机听听音乐,也可以通过睡觉来缓解。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面这些措施都不能缓解恶心与呕吐,或者恶心与呕吐进一步加剧了,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一步明确病因。

image

就诊判断

恶心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恶心同时有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 食用、饮用某些食物后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症状;
  • 有性生活且未采取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出现晨起呕吐;
  • 成年人呕吐时间超过 24 小时;
  • 六岁以下儿童,呕吐超过数小时,伴有腹泻、脱水症状,或体温超过 37.8℃;
  • 六岁以上儿童及老年人,呕吐时间超过 24 小时,伴有脱水症状,或发热超过 38.5℃;
  • 伴有呕吐,且呕吐物带血或呈咖啡样;
  • 伴昏迷或意识丧失;
  • 伴严重头痛或颈项强直(脖子僵硬);
  • 腹部剧烈疼痛,或伴粪性呕吐;
  • 自己感觉呼吸、脉搏或者心跳加快。

恶心需要去哪个科室就诊?

消化内科、急诊科。

潜在疾病

恶心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 消化系统疾病:导致恶心和呕吐的消化系统疾病多样,主要包括幽门梗阻、肠梗阻、感染性胃肠炎、胰腺炎、胆道梗阻、肠扭转、肠套叠、肠狭窄等[2]
  • 神经系统疾病:颅内压升高是导致恶心与呕吐的常见神经性因素,主要包括颅内感染、脑出血、颅内肿瘤、脑外伤等。
  • 内分泌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所致的恶心与呕吐常伴其他症状,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状腺危等。
  • 前庭障碍性疾病:常见疾病有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以及乘车过程中发生的晕动症(也就是我们说的晕车)[3]
  • 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服用药物期间常会出现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常见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精神-神经科药物、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抗肿瘤药物等[1]
  • 术后并发症:手术完成后的数小时内,麻醉药、镇痛药及肌松药等在体内尚未完全代谢,可引起暂时的恶心症状[4]
  • 其他:精神性因素、妊娠、心梗、晚期肿瘤、肾结石等疾病也可导致恶心与呕吐[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