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痛
就诊科室:骨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张子峰

张子峰脊柱外科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09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0日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症状表现

腰背痛是什么?

腰背痛是由于腰部肌肉、韧带、皮肤、皮下组织、脊椎、肋骨、脊髓或者邻近的内部器官(如肾、直肠、胰腺、子宫、前列腺、肺、胸膜等)的疾病引起的腰背部间歇性或者持续性疼痛,其中脊椎疾病是引起腰背痛常见的原因[1]

急性腰背痛(病程短于 4~6 周)多由外力损害引起,可伴有压痛或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蔓延至臀部、大腿、小腿甚至足部),多数患者的协调能力明显下降。大部分患者在六周内好转,但 2%~7% 会发展为慢性腰背痛,也就是说差不多每 50 个急性腰背痛的患者中有 1~4 人以后会得慢性腰背痛[2]

慢性腰背痛(病程持续 12 周以上)多以腰背部、腰骶部(腰部至尾骨上方)疼痛为主要表现,患者通常还有腰部乏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还会影响睡眠[2]

若出现腰背痛应及时就医,避免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缓解方式

腰背痛怎么缓解?

慢性腰背痛和急性腰背痛的缓解措施有所不同。

慢性腰背痛,如排除其他局部及内脏疾患引起的疼痛,对肌肉软组织劳损等引起的腰背痛进行以下措施缓解,包括[2,3]

  • 运动:主要包括瑜伽、普拉提、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等,对腰部和背部肌肉进行力量锻炼,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 物理方法:是常用方法,比如热疗,可减轻疼痛程度。
  • 改变认知行为:腰背痛的患者常伴有心理障碍(如抑郁、恐惧等),需要改变其认知根源,消除抑郁、恐惧等情绪,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药物: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片类药物(曲马多、可待因)、抗抑郁药(丙米嗪、阿米替林等)等,有缓解疼痛的作用[3]
  • 卧床休息:针对腰背痛患者不建议睡过软的床(比如睡下去之后,身体出现明显下陷),因为软床更容易引发脊柱的变形,可垫上软硬适中的床垫(既不会出现会塌陷的感觉,也没有硬物感)。
  • 日常生活行为:采用正确的坐立行姿势,比如选择高度合适的坐椅,睡觉时可取侧卧位。同时尽量不要搬运重物,在蹲下时保持腰背部挺直。

急性腰背痛(首先要明确是何病因引起的腰背痛):

  • 如果是骨折引起的,首先不能移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予以固定后送医院,入院予以治疗。
  • 如果是腰部肌肉、软组织扭伤,可予毛巾包裹冰袋冰敷,缓解疼痛。若疼痛较明显,可口服布洛芬等解热镇痛消炎药,剂量应严格遵照药品说明书。若疼痛不缓解,或更加剧烈,或出现需要马上就医的情况,应该及时前往医院。
  • 如果怀疑是内脏病变引起的剧烈腹部及腰背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应该立即就医。

无论是哪种腰背痛,建议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尽早开始治疗,避免影响日常生活,一旦出现剧烈疼痛需要立即就医。

image

就诊判断

腰背痛什么情况下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腰背部疼痛如果同时伴有以下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 疼痛剧烈,且疼痛超过三天;
  • 大小便失禁;
  • 肢体很难移动,并且不受意识支配;
  • 肢体麻木,并且伴有针刺一样的疼痛感;
  • 有扭伤的病史,三天后不见好转;
  • 高热,体温高达 39~41 ℃;
  • 胃部反酸,上腹部胀痛;
  • 长期低热,通常午后体温达 36.9~37.5℃,持续数天,乃至数月。

腰背痛去医院看什么科?

骨科、普外科、急诊科。

通常先去骨科或普外科就诊,若发现有肿瘤或脏器病变再去对应科室治疗;若出现剧烈腰背痛、严重外伤、高热(体温在 39.1~40 ℃)、血尿等应立即就医。

腰背痛需要做哪些检查?

  • 体格检查:主要检查脊柱及椎旁组织是否有不对称、活动范围受限等情况,若有异常可怀疑脊柱等部位发生病变。
  • 影像学检查:包括 X 线、CT 检查、磁共振检查、骨密度检查等等,可检查脊柱、腰椎、临近的脏器有无病变以及有无骨质疏松的情况[2]
  • 血常规检查:检查白细胞计数等,可判断是否感染炎症。
潜在疾病

腰背痛的原因是什么?

  • 急性腰背痛:最常见的原因是外伤,比如因为各种外力导致的腰椎骨折/脱位、腰肌软组织损伤、急性椎间盘突出。此外,急性胰腺炎,急性肾盂肾炎均可导致内脏反射性疼痛,从而引起急性腰背痛[1]
  • 慢性腰背痛:常见于老年骨质疏松症、脊柱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脊柱肿瘤、化脓性脊柱炎、腰肌纤维组织炎、结核性脊柱炎以及慢性胰腺炎等[1]。脊柱的老化、脊柱及周围组织和脏器的慢性疾病均可能导致腰背部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