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张子峰脊柱外科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09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0日
腰背痛是由于腰部肌肉、韧带、皮肤、皮下组织、脊椎、肋骨、脊髓或者邻近的内部器官(如肾、直肠、胰腺、子宫、前列腺、肺、胸膜等)的疾病引起的腰背部间歇性或者持续性疼痛,其中脊椎疾病是引起腰背痛常见的原因[1]。
急性腰背痛(病程短于 4~6 周)多由外力损害引起,可伴有压痛或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蔓延至臀部、大腿、小腿甚至足部),多数患者的协调能力明显下降。大部分患者在六周内好转,但 2%~7% 会发展为慢性腰背痛,也就是说差不多每 50 个急性腰背痛的患者中有 1~4 人以后会得慢性腰背痛[2]。
慢性腰背痛(病程持续 12 周以上)多以腰背部、腰骶部(腰部至尾骨上方)疼痛为主要表现,患者通常还有腰部乏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还会影响睡眠[2]。
若出现腰背痛应及时就医,避免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慢性腰背痛和急性腰背痛的缓解措施有所不同。
慢性腰背痛,如排除其他局部及内脏疾患引起的疼痛,对肌肉软组织劳损等引起的腰背痛进行以下措施缓解,包括[2,3]:
急性腰背痛(首先要明确是何病因引起的腰背痛):
无论是哪种腰背痛,建议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尽早开始治疗,避免影响日常生活,一旦出现剧烈疼痛需要立即就医。
腰背部疼痛如果同时伴有以下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骨科、普外科、急诊科。
通常先去骨科或普外科就诊,若发现有肿瘤或脏器病变再去对应科室治疗;若出现剧烈腰背痛、严重外伤、高热(体温在 39.1~40 ℃)、血尿等应立即就医。